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蜥蜴另有守宫、石蜴、四脚蛇等异名,属冷血爬虫类。有几千年入药历史,《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我国现有约150种,分别隶属于壁虎科、鬣蜥科、蛇蜥科、屏蜥科、巨蜥科、双足蜥科、蜥蜴科、石龙子科。以蜥蜴做为正名始见于《吉林中草药》,临床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乙型肝炎、结核病、骨髓炎、瘘管等,特别是对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脑肿瘤、乳腺肿瘤、鼻咽癌、颈部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常见中药复方有复方守宫散、参七化瘀汤、培正散结通膈汤、肺积复康方、消瘤丸、壁虎散、壁消散。实验研究显示壁虎对多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逆转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降低HIF-1α、VEGF阳性表达,并可抑制相关蛋白P53、PUMA的表达。分离出的守宫多糖,可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蛤蚧各部位药化成分及其毒性之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蛤蚧学名为大壁虎 Gekko gecko(Lin-naeus),系脊索门脊椎亚门爬行纲蜥蜴目壁虎属爬虫动物。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之功。自《开宝本草》称其有小毒及《雷公炮炙论》谓其“毒在眼”以来,临床上多去其头足而用其尾,因此有必要就它的各部位的药化成分及其毒性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壁虎和石龙子药用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两者常混为一谈,而现代对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有效成分及抗癌机制等方面,鲜见文献研究。该文在系统查阅壁虎和石龙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方书中的相关内容,对两者的名称、基原、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及用药禁忌进行全面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在先秦,壁虎与石龙子被当作同一物,至汉代则知两者为不同的动物,到三国时期两者又被混淆,直至明代《本草纲目》才明确两者的关系。在基原上,石龙子的基原包括蜥蜴科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山地麻蜥E.brenchleyi及石龙子科中国石龙子Eumeses chinensis。壁虎的基原包括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铅山壁虎 G. hokouensis,无蹼壁虎G. swinhonis及蹼趾壁虎G. subpalmatus。功效主治方面,历代本草记载石龙子的主要功效为利水,壁虎的主要功效为祛风、化瘀。在炮制上壁虎与石龙子有多种炮制方法,但主要以传统“火制法”为主。关于用药禁忌,古籍文献记载石龙子恶硫黄、芜荑、斑蝥,孕妇忌用;壁虎慎用于血虚气弱之人。该文的考证结果厘清了壁虎和石龙子从名称、功效主治到炮制等多方面的历史沿革,为壁虎及石龙子的正本清源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蛤蚧为较名贵的中药材之一。它有补肺益肾、定喘助阳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喘促气短、咯血、阳痿。近年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应用日见广泛,但由于连年大量捕捉,药源锐减,商品供不应求,伪品逐出现于市场。近两年我们收验到两种“蛤蚧”,经鉴定,一种为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动物中国瘰螈Trituroides chinensis(Gray),另一种为爬行纲蜥蜴目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Guen-ther,后者虽与正品蛤蚧Gekko gecko(Linne)为同科同属动物,但不同种,性  相似文献   

5.
真假蛤蚧     
蛤蚧是一种止咳定喘的特效动物药材,屬于蜥蜴类钍?喜雌雄成对,都能鳴叫,药用習慣也都成对使用,据說药效最大的地方是其尾部。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最近市塲上突然發現一种假蛤蚧,流入上海、江苏、江西、北京以及东北地区。根据江苏發現的假蛤蚧,經过动物学家的研究鑑定,是屬于壁虎类,不能作药用。因其加工方法很巧妙,与真蛤蚧的加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选取数种蜥蜴亚目药用动物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收录的共3科7属12种59个体的同源序列(564 bp)进行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推断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片段的G+C平均量为46.5%,低于A+T平均量(53.5%).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所有个体的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1.7%,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35.5%,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的21倍.无疣壁虎、疣尾蜥虎和大壁虎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均大于2%,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种的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可能均已达到亚种甚至种的水平,当然还需要结合形态、更多分子标记等分析才能定论.基于COI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DNA条形码在科、属和种水平的分类鉴定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因此,DNA条形码用于蜥蜴亚目药用动物物种间的鉴定是可行的,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员鉴定相关类群药材真伪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蜥蜴名称及种类辨析、蜥蜴药用部位辨析、蜥蜴功效主治及毒性辨析、蜥蜴的现代应用辨析等方面,阐述了蜥蜴在临证应用中的研究情况,表明蜥蜴对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骨折、乙肝、湿疹、癫痫等多种病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临证中蜥蜴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正壁虎,又名守宫、壁宫、蝎虎、天龙、爬壁虎等,是古代所指"五毒(其他四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之一,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是常用的动物药。壁虎的家族很大,总数约有750多种。以常入药的无蹼壁虎而言,全长约12厘米,体与尾差不多等长,头扁宽,头体的背面覆以细鳞,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横纹,主要分布于华北一带。其他如多疣壁虎分布于我国中部,无疣壁虎分布于我国东南一带,蹼趾壁虎分布于两广,皆可入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壁虎不同方式提取物对U14荷瘤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小鼠U14肿瘤模型,观察壁虎全粉、壁虎水提物及壁虎水提醇沉物对U14荷瘤鼠的抑瘤效果。结果:生药量相等的壁虎全粉①组、壁虎水提物①组、壁虎醇沉物组肿瘤抑瘤率分别为24.27%、43.37%、48.41%;给药重量相等壁虎醇沉物组、壁虎水提物②组、壁虎全粉②组的肿瘤抑瘤率分别为48.41%、40.05%和6.23%,CTX组、壁虎水提物①组、壁虎醇沉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各组抑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壁虎水提醇沉物中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比较富集。  相似文献   

10.
无蹼壁虎的薄层色谱与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明  王玉兰 《中药材》1994,17(5):21-22
壁虎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Günther或多痣壁虎Gekko japonicus(Dumeril et Bibron)及同属其它种壁虎的干燥全体。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淋巴  相似文献   

11.
到了夏天,人们夜晚乘凉时,常会看到一种爬在房檐墙壁上的小动物,扁扁的身子,大大的脑袋和嘴,四个小爪子,一条花尾巴,当它看到飞蛾、苍蝇、蚊子什么的。会突然扑过去,逮住猎物后迅速将它吞噬,然后又静静地等待着。它就是壁虎。 壁虎属脊椎动物爬虫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壁虎科无蹼壁虎、多疣壁虎、无疣壁虎、蹼趾  相似文献   

12.
复方壁虎藤梨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壁虎藤梨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肿瘤药物筛选的SRB法,考察壁虎粉、藤梨根及其复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试验中,壁虎粉、藤梨根及复方壁虎藤梨根均对肝癌细胞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复方壁虎藤梨根的抑制效果均要优于单独的壁虎粉和藤梨根。在体内的抗肿瘤药效评价中,复方壁虎藤梨根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瘤重与肿瘤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肿瘤抑制率可达37.9%,且对荷瘤小鼠体重无任何影响。结论:复方壁虎藤梨根在体外及体内的抗肝癌实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优选壁虎药材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壁虎药材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首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壁虎药材多糖含量为指标,确定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建立了壁虎药材多糖的提取最优工艺:药材粉末超声提取20min,加入溶剂量30倍,醇沉浓度为90%。结论:优选出的壁虎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壁虎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鲜壁虎冻干粉对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干、鲜壁虎冻干粉的安全性。方法:建立移植瘤小鼠S180肉瘤模型。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干、鲜壁虎低、中、高组。用不同浓度的干、鲜壁虎冻干粉灌服荷瘤小鼠10 d后,分别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急性毒性实验:检测干、鲜壁虎半数致死剂量(LD50)及干、鲜壁虎的最大耐受剂量(LD0)。结果:干、鲜壁虎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4%,50.8%,37.7%和14.8%,19.1%,54.7%,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荷瘤小鼠的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8组小鼠的脾脏重量及脾脏指数没有明显差别(P>0.05)。急性毒性实验无法测出干、鲜壁虎冻干粉的LD50,LD0实验结果显示二者在给药量均超过人临床用量的2 000倍以上时,仅鲜壁虎组小鼠体重在灌胃后3天较对照组和干壁虎组明显减轻(P<0.01),其第5,7天体重与另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干壁虎组小鼠未发现体重减轻及其他异常反应。结论:干、鲜壁虎均可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且抑瘤作用相近,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干、鲜壁虎常规临床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皮肤溃疡窦道方药:活体壁虎数条。用法:活体壁虎去头、足、内脏,以瓦焙干研末,加凡士林适量(两者之比约1:5,即成壁虎膏。壁虎尾巴用75%酒精浸泡消毒约10min后,剪成适当长度备用。均宜密封低温保存。换药前常规清创,去除坏死组织。窦道深者用壁虎...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利用紫外谱线组法首次对来源于10个产地的壁虎药材的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和水4种溶剂提取液进行了紫外吸收谱线测定和比较分析,并利用Matlab分析软件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进行了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紫外谱线组图谱的共有特征吸收峰明显,峰位和吸收强度随产地有一定差异。紫外谱线组法鉴别壁虎药材特征明显、重现性好,可作为壁虎药材快速鉴别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鲜壁虎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探讨不同壁虎间的相似程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鲜壁虎提取液中相关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吸收强度,对6种壁虎样品共有峰峰面积进行聚类.结果 选定的色谱条件给出了较好的保留时间分布和吸收强度,建立起鲜壁虎的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给出了相应结果.结论 该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定鲜壁虎,壁虎所含化学成分的多寡等因素与其品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药壁虎经蝉拟青霉发酵后菌质粗提物中蛋白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用冻融、超声、Tris-HCl提取壁虎和壁虎/蝉拟青霉菌质抗肿瘤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浓度检测、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壁虎发酵前后蛋白含量与分子量的变化;MTT检测壁虎发酵前后抗HepG2肿瘤细胞活性的变化及不同提取方式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壁虎发酵后菌质3种提取方式所得蛋白质含量均减少约30%,分子量10 kDa的蛋白电泳条带均消失;体外抗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且超声提取物诱导HepG2肿瘤细胞凋亡的IC_(50)值为10.769 mg·mL~(-1),比发酵前降低了约50%。结论:蝉拟青霉的生长代谢分解了壁虎中的部分蛋白,且壁虎经蝉拟青霉发酵后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血清PGE2及NOS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80目+100目)组及维酶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取2%水杨酸、55℃热盐水经口灌胃,20mmoL/L脱氧胆酸钠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造成CAG模型。治疗后4周,检测大鼠血清PGE2及NOS的水平。结果:复方蜥蜴散各不同微粒剂型治疗组大鼠PGE2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NOS水平则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组大鼠PGE2水平高于复方蜥蜴散80目组和100目组(P<0.01),NOS水平则低于复方蜥蜴散80目组和100目组(P<0.01);各治疗组胃黏膜病理表现明显好转。结论:复方蜥蜴散各不同微粒剂型均可改善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病理情况,升高PGE2水平,降低NOS水平,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中以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模型大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信号通路的调控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治疗CUC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片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每组14只。除空白组灌肠药物用0.9%氯化钠注射液0.85 m L代替,其余5组大鼠均用聚丙烯管插入大鼠肛门上段8 cm结肠内,注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50%乙醇混合液灌肠。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灌胃,柳氮磺吡啶片组予柳氮磺吡啶悬浊液,浓度按0.3 g/kg。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大鼠分别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第15 d后麻醉全部大鼠,取结肠组织病变处包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NF-κBp65、i NOS在结肠组织蛋白的原位表达。结果 PPARγ、NFKBp65、i NOS蛋白在肠黏膜炎症组织表达均为阳性表达,模型组阳性表达OD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氮磺吡啶片组、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阳性表达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阳性表达OD值与柳氮磺吡啶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阳性表达OD值与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组阳性表达OD值与复方蜥蜴散100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NOS与NF-κBp65蛋白表达正相关,NF-κBp65与PPARγ蛋白表达负相关。结论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治疗CUC均有效,其中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疗效最佳。提示了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肠黏膜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了PPARγ配体抑制调控PPARγ、NF-κBp65信号通路中i NOS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CUC炎症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p65、i NOS可能是治疗CUC的靶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