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对骨科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确保病人未发生意外伤害,安全渡过全麻后恢复期.方法 对52例全麻术后发生躁动的老年患者,由床位护士及护理组长共同分析引起全麻后躁动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52例全麻术后发生躁动的老年患者无一例发生意外伤害,术后均安全渡过全麻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麻恢复期躁动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22例全麻恢复期患者出现躁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躁动常见的原因:疼痛49.2%,气管导管刺激11.5%,导尿管刺激33.6%,麻醉药物残留4.1%,制动不当1.6%,经合理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全麻患者恢复期躁动是一种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护理确保围手术期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06年28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88例躁动病人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120例(41.7%),伤口疼痛95例(33.0%),不能耐受尿管58例(20.1%),其他原因25例(8.7%)。结论分析了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50例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发生躁动10例,躁动发生率达20%,设立为躁动组,其余40例为未发生躁动组。10例躁动中,轻度5例,中度3例,重度2例。比较两组躁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镇痛、催醒药物的使用及麻醉方法、拔管时机、并发症密切相关(P<0.05)。对上述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镇痛药(OR=3.253)、使用催醒药(OR=4.128)及麻醉方法 (OR=2.876)为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由多种原因引起,应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平稳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5.
杨晶  陈亭  卢嘉渝 《四川医学》2012,33(7):1335-1336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时普外ICU 2010年2月~2011年12月108例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时策.结果 108例全麻苏醒期蹂动患者的躁动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恢复期间躁动原因与处理。方法观察2 150例全麻后复苏病人,记录出现全麻恢复期间躁动病例以及主诉并及时处理。结果2 150例全麻后复苏病人,观察恢复期间出现不同程度躁动211例,总发生率为9.81%,其中儿童和成年人病人躁动发生率高于婴幼儿和老年人(P均<0.05)。出现原因有疼痛、气管插管不适、尿管不适等。通过镇静、解释、束缚限制活动、改善内环境等措施可有效地缓解躁动。结论全麻病人恢复期间可能出现躁动,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可有效地缓解,并安全渡过全麻恢复期。  相似文献   

7.
姬世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67-667
目的分析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1例全麻患者在恢复期出现躁动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31例全麻恢复期躁动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通过对全麻恢复期的合理处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方法 全麻术后加强患儿的安全护理,包括注意约束患儿、气管插管的护理、观察病情、减少疼痛、心理护理.结果 261例手术全麻术后患儿均安全返回病房,无1例事故发生.结论 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既减少患儿痛苦又提高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可以有效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4例行全麻的手术患者为本研究病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共100例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同时需总结患者发生躁动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经分析临床资料后得知,导致患者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的不良刺激中,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三者位居前三位,在躁动中占比共为32%、25%、23%。导致患者安全恢复期出现躁动的原因还包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术后镇痛、催醒药的使用等几方面,但数据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恢复期患者给予全面评估,加强各项护理和各体征监测,避免出现意外状况,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分析46例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46例全麻术后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出现躁动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30例躁动病人中8例是由于伤口疼痛引起,8例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2例是由于尿潴留、膀胱膨胀引起,10例是由于尿管刺激引起,2例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结论: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对躁动病人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2.
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类型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160例全麻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麻醉恢复期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护理策略。结果:寒颤、低温、燥动、低氧、恶心呕吐和循环并发症等5类较为常见。结论:消除各种有害因素,积极的保暖和吸氧等7项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全麻恢复期并发症,对保证全麻患者安全舒适的麻醉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护理,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69例全身麻醉患者中53例发生术毕躁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躁动发生率为6.9%.引发躁动的诱因有心理因素、疼痛、导管刺激、药物促醒和全身麻醉等.疼痛21例、气管导管刺激11例、尿管刺激8例、促醒药7例、颅内压增高2例、其他4例.结论 引起全麻患者术毕躁动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护理,术后有效镇痛和苏醒前拔管可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护理方法。【结果】15例病人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苏醒延迟的原因为麻醉药物作用延长、低氧血症和(或)CO2蓄积、手术前夜有效睡眠时间过短、术后体温过低。护理的方法为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和针对原因处理,并加强术后监测护理。【结论】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复杂,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确保老年患者恢复期安全。Glasgow评分有利于判断病人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危险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9例危险躁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原因。结果疼痛是术后全麻苏醒期危险躁动的最常见因素;尿管刺激是男性危险躁动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选择在全麻诱导前15min进行,可防止或减少危险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出现躁动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82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以及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因素。结果:882例中有67例发生躁动(7.6%),其中疼痛刺激占58.2%、管道刺激22.4%、麻醉相关药7.5%、其他原因如心理因素、低氧血症、低体温等10.4%,原因不明1.5%。结论:充分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51-157
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和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更佳,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显著下降,手术期间发生躁动的概率也得到有效控制,这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在手术室全麻护理方面应当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后患者在苏醒期产生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方便取样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进行全麻手术的病人1456例,以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法经行评估,≥5分者为躁动患者,收集病人麻醉苏醒期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5例病人出现躁动,发生率为14.45%,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用药、各种导管刺激、切口疼痛、肌松药的残留、低体温等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了解全麻术后引起躁动各种不同的原因,加强对全麻患者的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渡过全麻苏醒期,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通过对3856例全麻术后进入ICU的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呼吸、循环功能不全、麻醉药物作用等.结果 24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13.7%.结论 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Ee 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的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 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