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水溶性珍珠粉对营养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将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按性别、年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均衡地分为两组,每组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服用安慰剂和水溶性珍珠粉,每日3次,每次2粒.观察期间停用其它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水溶性珍珠粉对缺铁性贫血主要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P<0.01),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能提高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铁蛋白(P<0.001),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P<0.01).结论:水溶性珍珠粉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枣提取物改善缺铁性贫血大鼠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饲以缺铁性饲料6周,按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及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大枣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1)及硫酸亚铁组(100 mg·kg-1),另设正常组,连续ig给药4周,测定给药1,2,4周时血液中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直接测定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CHCM),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给药4周时测定血清中铁、血清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及肝脏中铁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中HGB,RBC,HCT,MCH,MCHC,CHCM水平均明显降低,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铁及铁饱和度及脾脏、肝脏中铁含量明显降低,未饱和铁结合力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枣提取物能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血液中HGB,RBC,HCT,MCH,MCHC,CHCM,降低PLT水平,对血中MCV,HDW,RDW,MPV及PCT变化均有改善作用;升高血清铁及铁饱和度,降低未饱和铁结合力,且明显升高肝脏中铁含量(P0.05,P0.01)。结论:大枣提取物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和免疫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成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剂)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透析病人透析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观察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压积(HC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血压以及胃肠道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从8周起 Hb、RBC、HCT逐渐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上述贫血指标(P<0.05),两组间比较,Hb、HCT差异显著(P<0.05);血清IgG、IgA含量及CD4、CD4/CD8值升高,IgM水平降低.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贫血和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生血宁2片,3次/d,治疗28 d.观察治疗后第1、2、3、4周外周血红系指标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值、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HCH)、以及网织红细胞(Ret)计数的变化.结果 1周后Ret上升,2周后Hb上升,4周后Hb、MCV、MCH、MHCH基本正常.同时发现生血宁的胃肠道副作用明显低于其他铁剂.结论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且胃肠道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傣族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78例傣族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予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结果: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SF)均上升。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补铁疗效肯定,短期内可改善贫血,减少输血,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支/次,2次/d;对照组给予健脾生血片,3片/次,3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SI),记录所有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3个月后血生化指标RBC、Hb、HCT、MCV和铁代谢指标SF、TSAT和SI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起效更快,指标在治疗1、2及3个月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贫血伴随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贫血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八珍汤联合补铁丸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八珍汤联合补铁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有关指标、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铁和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补铁丸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芳 《新中医》2014,46(9):107-109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营养指导,同时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血液学指标和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率38.1%、总有效率69.0%,观察组显效率61.9%、总有效率90.4%,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片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量过多所致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月经量过多所致贫血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采用西药治疗(富马酸亚铁胶囊0.2g,3次/天,叶酸5mg,3次/天,维生素C 0.1g,3次/天);观察组9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复方中药治疗。疗程为2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g/L)的变化进而了解贫血的改善程度。在第3个月经周期停药观察疗效。患者记录经期天数、所用卫生巾量、用面积法计算月经血量。结果: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g/L)增加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g/L)增加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经量、经期天数平均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经量、经期天数平均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量过多所致贫血,可以减少经量、经期天数,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血素抗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复制动物贫血模型 ,观察生血素抗贫血效应 ,为其防治贫血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营养法和失血法造成大鼠缺铁性贫血 (IDA)和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 ,观测IDA大鼠的HB ,RBC ,HCT ,MCHC值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和降低总铁结合力的指标。结果 :生血素以 0.5~2g·kg-1的剂量 ,给缺铁性贫血(IDA)大鼠灌胃 15d和失血性贫血小鼠灌胃 7d ,可明显增加IDA大鼠HB ,RBC ,HCT ,MCHC值 ,能增加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和降低总铁结合力 ,促进大鼠生长发育 ,可增加失血性贫血小鼠HB ,RBC值。结论 :生血素具有抗贫血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气虚血亏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亏型缺铁性贫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9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关指标检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气虚血亏型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34-2337
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RA贫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试验组予断藤益母汤治疗,观察期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评价两组贫血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提高患者贫血中医证候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RBC、HB、SI、TF、SF水平,降低炎症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及贫血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铁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髓颗粒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化疗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化疗及必要的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髓颗粒,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方面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且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较大提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两组近期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髓颗粒能有效提高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改善患者中医血虚证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健脾生血片和右旋糖酐铁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的妊娠期孕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片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5%,对照组为74.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RBC、Hb、SF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时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显著,比右旋糖酐铁片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生血降浊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气生血降浊汤,对照组加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Hb、RBC、HCT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治疗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生血降浊汤和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均有疗效,且疗效等同,但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并发症预防(特别是血压升高)方面有较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常规在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分为甲组,同期收治的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乙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员分为对照组。三组观察对象均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检测结果。结果:甲组、乙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RDW)、红细胞/血红蛋白(RBC/HB)、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RBC)水平均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够迅速鉴别诊断,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归芪洋参口服液对人体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女性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20g/L的患者100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人每次服用1支(10mL/支)归芪洋参口服液,早晚各1次,对照组服用无功效成分的安慰剂,连续服用30天。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由治疗前的(102.1±8.2)g/L上升为(116.5±7.6)g/L,血清铁蛋白由(8.3±3.8)μg/L上升为(15.5±7.1)μg/L,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由(14.7±3.1)%上升为(32.6±6.7)%,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由(776.0±273.4)!g/L下降为(521.7±156.2)!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归芪洋参口服液具有改善人体缺铁性贫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徐袁明  黄玲  叶琳 《四川中医》2007,25(5):90-91
目的:观察“双屏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观察患者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中药“双屏散”及铁剂口服液,每天口服3次,4周为1疗程,于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记录并评价患呼吸道感染次数、食欲、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值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显著减少患者患病次数、增强食欲、改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但治疗组作用更持久、疗效更稳定,且在减少患者患病次数、增强食欲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屏散”能显著减少患者患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强食欲,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髓血宝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验方髓血宝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肾性贫血(RA)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髓血宝,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治疗后均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饱和度(TS)、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67%)不如对照组(90.00%)(P<0.05),且治疗后RBC、Hb、HCT三项指标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SI、SF、TS、Scr、BUN比较则无差异(P>0.05),不过治疗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髓血宝也可明显改善CRF患者的贫血状况,保护残存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自拟生血方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生血方对肾性贫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诱导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给予自拟生血方灌胃,以当归补血汤为对照组,疗程1个月,观察该方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结果:经自拟生血方治疗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上升,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生血方能明显改善肾性贫血,与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改善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