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 对收治的22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发生率为16.06%。死亡22例,死亡率为61.1%。结论 年龄大、意识障碍重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中风较缺血性脑中风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后1~3d内的ACVD病人易致消化道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ACVD病人预后险恶。积极脱水治疗及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转归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ACVD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 ,病死率高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及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结论 :预防ACVD后的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 ,应早期常规进行有关器官功能监测 ,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转归,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ACVD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病死率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及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结论:预防ACVD后的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应早期常规进行有关器官功能监测,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致病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我科收治的83例急性脑血管(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12例,致残23例,死亡50例,病死率60.2%.结论 急性脑血管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治疗重在预防,对相关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应早期进行,可有效降低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763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病变累及脑干时尤为突出。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出现,亦可发生于病程10d左右。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结论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单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Registry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China,RACE-CHINA)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对其住院病史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RACE-CHINA共登记急性卒中患者1408例,确诊上消化道出血40例,急性卒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8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9岁,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略高于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8%:2.75%,2.98%:2.84%),意识障碍患者、脑出血量大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卒中后第1~2周,持续时间多在1周内。急性卒中总体死亡率为7.0%,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卒中死亡率为30%。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出血量、意识状态等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性昏迷的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并发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性昏迷(HHNC)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其发生与ACVD本身及某些治疗有关。作者对我院三年来住院ACVD患者并发HHNC的28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导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17~81岁,平均59.2岁。ACVD患者并发MOF以病情严重者居多,常伴有重要脏器的慢性疾病,总脏器衰竭324个,病死率为58.3%。作者对ACVD并发MOF的发病因素及防治进行了较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09-2012-09收治高龄上消化道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行C T/M RI、血常规和胃镜等检查。记录合并疾病、出血量和临床表现等。记录患者脑梗死部位、面积和发生时间。分析用药情况及治疗前后脑梗死发病率。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在1d以内者6例,占8·33%;1~3 d者21例,占29·17%;>3~7 d者45例,占62·5%。冠心病11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1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会增加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动脉硬化等相关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易并发急性脑梗死。使用药物不当易引发急性脑梗死。临床上须注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且应注意药物的适当使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器官功能褒竭(MOF)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功能衰竭。发病机理有待探讨。我科近4年诊治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MOF致死44例,占ACVD总数的3.6%,现对其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动态心电图(DCG)及心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ACVD的93例患者,发病72h内记录DCG,1月内进行无创性心功能检测。结果93例中84例(90.32%)出现心电图异常,且与ACVD的性质无关,而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部位病变组显著高于脑叶病变组(P〈0.05);93例中39例(41.94%)心功能低下,与ACVD的性质无关。结论DCG及心功能检测对ACVD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心肌梗塞6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急性脑血管病(ACVD)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两种比较常见的威胁生命与健康的疾病。近几年来ACVD并发AMI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将我们自1989年3月至1993年6月临床所见到的6例报告如下。 结果:ACVD并发AMI 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在47~74岁之间,其中≤60岁的4例,平均为61.7岁。发病时均呈典型ACVD表现,发病后2小时心电图均无AMI改变,但2例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例有心肌劳损改变,1例为大致正常心电图。AMI发生于ACVD后4小时的1例,18小时的1例,24小时的1例,30小时、40小时和4天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生大黄粉预防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125例,其中脑出血患者52例,脑梗死7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5例),奥美拉唑组(39例),对照组(43例),观察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3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联合组4.44%,奥美拉唑组10.26%,对照组34.88%,联合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大黄粉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的PRL、GH、ACTH、LH、FSH及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除LH外,余5种激素水平显著高于ACVD各疾病组;随ACVD病程不同,9种激素水平也相应改变,1周时水平最高,2周后逐渐恢复;ACVD并发MOF重型患者(MOF积分>4分)PRL、GH、F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患者(MOF积分≤4分)。结果提示PRL、GH和F可能参与ACVD并发MOF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6例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降颅压、预防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针40mg加生理盐水静滴,2次/d,连用5d。经胃管注入硫糖铝混悬液,10mL/次,3次/d,连用5d。5d后评价疗效。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35例(76.1%),有效9例(19.5%),无效2例(4.4%),总有效率95.6%。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奥美拉唑静滴联合硫糖铝混悬液经胃管注入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生大黄粉预防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127例,其中脑出血患者54例,脑梗死7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5例),奥美拉唑组(39例),对照组(43例),观察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3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联合组4.44%,奥美拉唑组10.26%,对照组34.88%,联合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大黄粉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与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10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全部病人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塞。具有下列情况者不予入选:①发病后昏迷者;②病后有上消化道出血者;③6个月内有手术史者;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者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该病发病急 ,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因此必须掌握以下护理要点。1 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搬动病人 ,减少病室声光刺激。2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 ,如有舌后坠 ,应用舌钳将后坠的舌拉出。3 吸氧 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给予吸氧 ,以增加脑组织含氧量。4 预防褥疮发生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多采取被动体位 ,骨突处易发生褥疮 ,为预防褥疮发生 ,要定时为病人更换体位 ,作局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18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8例常规预防上消化道出血,B组60例在此基础上(不用碱性药中和胃酸)于入院后或手术后12h给予鼻饲流质食物。结果B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及首次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胃酸pH值〈4.0者A组为77.6%(45/58),B组为13.3%(18/60)。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80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587例出现了并发症,占73.38%;死亡107例,占18.23%。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再梗塞等。其中影响预后的主要为中枢衰竭、心血管并发症、肾脏损害、水电解质紊乱、脑病、中枢衰竭及再出血、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指出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