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骨骼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效果, 探索疏松骨骼局部给药预 防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36 只3 月龄雌性SD 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加低钙饮食3个月, 制备大鼠 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 组, 每组12 只, 分别在实验大鼠的左侧股骨髓腔内单次注射辛伐 他汀溶液5 mg、10 mg, 对照组单纯注射空白载体。分别在术后1 个月及术后5 个月每组随机处死半数 大鼠(n=6)并取材。双能X 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组织形态改变、骨生物 力学测试研究骨骼力学性能的变化。 结果 辛伐他汀局部注射后1 个月和5 个月, 辛伐他汀注射组的 骨密度、骨微结构参数如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及连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股骨髁及股骨颈的力学性 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次注射辛伐他汀的局部骨强化效果至少持续5 个月, 对照组骨量则持续丢失, 力 学性能持续降低。 结论 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强效而持久地促进皮质骨形成及骨小梁 改建, 改善骨骼微结构, 增加骨密度及骨强度, 可作为强化局部、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体内注射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温敏型智能水凝胶对骨质疏松小型猪腰椎骨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9只健康成年雌性广西巴马小型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低钙饮食18个月,双侧卵巢切除后18个月小型猪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较切除前降低了25.23%,即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每只骨质疏松小型猪采取自身对照,将3个腰椎(L4~L6)进行随机分组,在椎体左侧钉道内单次注射载辛伐他汀0、0.5、1.0mg的水凝胶,并分别在两侧置入钛合金椎弓根螺钉。3个月后处死,取出每只小型猪的椎体(L4~L6),剔除椎体周围软组织,在各椎间盘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BMD,行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小梁微结构及骨整合率,内固定螺钉轴向拔出实验,不脱钙骨组织学观察。结果:辛伐他汀0.5mg、1mg组椎体与给药前相比,BMD分别增加了32.12%和28.16%,辛伐他汀0.5mg、1mg组椎体与辛伐他汀0mg组相比,BMD分别增加了31.25%和31.09%(P均0.01);辛伐他汀0.5mg、1mg组与辛伐他汀0mg组相比,相对骨体积(BV/TV,%)分别增加了47.49%和43.42%,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增加了49.23%和39.01%,骨小梁厚度(Tb.Th)分别增加了66.09%和54.28%,骨小梁间隙(Tb.Sp)分别降低了55.85%和52.80%,骨整合率分别增加了46.54%和42.63%(P均0.01);辛伐他汀0.5mg与1mg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与辛伐他汀0mg组相比,分别增加了45.75%和51.53%(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辛伐他汀0.5mg、1mg组螺钉周围骨小梁明显增多,钉骨接触面积明显增大。结论:骨质疏松小型猪腰椎椎体内单次注射低剂量辛伐他汀可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骼微结构,增加骨整合率,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去卵巢大鼠腰椎椎体骨形成功能的影响,评价辛伐他汀对躯干骨骼的骨质疏松是否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每组10只,50只切除双侧卵巢分为剂量组和对照组,另10只作为假手术平行对照组。以不同剂量辛伐他汀(5mg、10mg 、20mg 及40mg /kg/d)灌胃。三个月后分别行腰4椎体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周围定量CT(pQCT)纵向扫描和腰5椎体的生物力学压缩测试。结果 (1)骨密度和pQCT扫描值:10mg、20mg剂量组数值较高,但皆无统计学差异。(2)生物力学测试:10mg、40mg剂量组数值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10mg/kg/d灌胃组(相当人体口服辛伐他汀12 mg~24mg/天)在多数指标中好于其它剂量组,但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辛伐他汀对去卵巢大鼠的躯干骨骼并不具有明显的骨形成促进作用,即对脊柱椎体的骨质疏松并不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葛根素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不同部位骨骼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差异。 方法对24只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葛根素处理大鼠后,分别于第2、4、8、12周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检测其各部位骨骼骨密度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并对比不同部位骨骼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差异,同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葛根素对骨组织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葛根素应用后的第8周疗效最为显著,经葛根素处理后股骨远端、腰椎等松质骨的骨密度、骨矿含量显著提高,且骨小梁更粗、数量更多,而股骨中段等皮质骨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变化则不大。 结论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松质骨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优于皮质骨。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对雄性去势大鼠骨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学检测、Micro 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的方法,从“骨密度检测-形态性观察-功能学测试”角度出发,观察雄激素对老龄雄性去势大鼠骨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0只1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睾丸及附睾切除术后第2天开始,用睾丸酮水溶液灌胃给药,12周后取材,运用双能X线骨矿含量测定仪(DXA)检测治疗前后大鼠骨密度(BMD)。取大鼠L5椎体做生物力学测试,取左胫骨近端做骨形态计量学测试,取L3椎体行Micro 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结果:治疗组大鼠经雄激素干预后,骨密度升高24.5%。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骨最大载荷、吸收能量、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值较去势组显著升高(P〈0.05)。MicroCT分析表明,治疗组骨小梁体积、骨小梁数目值升高,骨小梁分离度值降低。四环素单、双标面等骨形成、骨吸收及骨矿化参数值较去势组均明显升高,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结论:雄激素能增加去势老龄雄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及骨转换,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奈酸锶对磷酸钙骨水泥强化的大鼠骨质疏松椎体骨质量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制备骨质疏松模型。4周后再行L_4椎体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术,随机分为两组:雷奈酸锶组给予雷奈酸锶混悬溶液灌胃,剂量为900 mg 1 (kg·d);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重量生理盐水灌胃,再饲养8周后处死两组大鼠,分离取L_4椎骨测量L_4椎体骨密度,显微CT分析L_4椎体骨微结构相关指标,包括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mm)、平均骨小梁数目(Tb.N,1/mm)、骨小梁分离度(Tb.Sp,mm)、骨小梁结构异性程度(DA)并进行椎体压缩实验。[结果]雷奈酸锶组处理8周后,雷奈酸锶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0.202±0.003) g/mm~2vs (0.173±0.002) g/mm~2,P0.05];骨微观结构方面,雷奈酸锶组大鼠L_4椎体BV/TV、 Tb.N明显升高,而Tb.Sp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压缩实验中,雷奈酸锶L_4椎体最大压缩负荷(Max.L)和刚度(S)均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奈酸锶能增加磷酸钙骨水泥强化的大鼠骨质疏松椎体骨量,改善骨微观结构,提高椎体的抗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疏松骨骼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内固定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3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右侧股骨髁植入钛合金螺钉后于髓腔内分别注射5 mg、10 mg辛伐他汀或空白PBS缓冲液。术后1个月行骨密度测定、螺钉周围骨微结构定量分析,测定螺钉最大载荷,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2的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5 mg组、10 mg组骨密度分别为(201±23.3)、(207.9±23.5) mg/cm2,与空白PBS缓冲液组(170.8±13.8) m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螺钉骨整合率分别为51.4%±3.0%、52.6%±4.1%,较空白PBS缓冲液组(27.3%±4.9%)增加,螺钉周边各项骨微结构指标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螺钉的最大载荷分别为(161.5±9.4)、(161.9±11.4) N,高于空白PBS缓冲液组(145.7±9.6)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P-2的表达较空白PBS缓冲液组增强。结论 疏松骨骼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促进内植物周边的骨整合,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其作用机制与局部注射辛伐他汀促进BMP-2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骨形态蛋白-7基因转染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外科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用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蛋白-7基因通过椎体髓腔注射的方法转移至大鼠椎体内,骨干重测量来检测全身骨丢失的情况;骨组织形态学观察椎体骨小梁骨质疏松的情况;骨形态定量方法评价椎体骨小梁的动静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的骨干重的测量显示注入AdBMP-7组的动物骨量明显大于其余各组;骨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注入AdBMP-7的椎体骨小梁结构较完整,而其余各组的骨小梁变细、断裂。5周后用骨形态定量进行检测显示AdBMP-7基因注入的椎体的各项动静态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余各组椎体。[结论] 腺病毒介导BMP-7基因植入去势大鼠椎体髓腔可以分泌BMP-7,并可以在早期阻止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骨生物力学、Micro 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的方法,从"骨密度检测-形态性观察-功能学测试"角度出发,观察雄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3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治疗组(T)和假手术组(Sham),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去势后用睾丸酮水溶液灌胃给药,3个月后取材.取大鼠L3椎体及右股骨行生物力学测试,取左股骨远端干骺部行Micro 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结果 T组大鼠腰椎和股骨远端骨密度值(BMD)升高,骨小梁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值升高,骨小梁间隙(Tb.Sp)值降低,而骨小梁数目(Tb.N)值无明显改变,腰椎各生物力学参数值升高,而股骨力学性能无明显提高,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及股骨中点皮质骨厚度无明显的改变.结论 雄激素可部分改善OVX大鼠骨小梁微观结构,防止骨量丢失,提高松质骨的力学性能,而对皮质骨和子宫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局部注射缓释型bBMP对去势绵羊椎体骨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椎体骨强度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6只成年雌性绵羊去势,低钙饲养1年后,经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后确定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通过经椎弓根注射途径,分别在每只动物的L4~L6注射三种药物:实验组A注射20mgbBMP/FS,对照组B注射20mg bBMP,对照组C单纯注射FS。L3椎体设为空白对照组D。术后3个月,采用骨密度测量仪和MicroCT对绵羊腰椎骨密度及骨小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轴向加压实验对腰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对椎体力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绵羊去势1年后,腰椎骨密度平均下降20.6%,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接受实验处理3个月后,实验组A骨密度(1.33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B、C及D组骨密度(1.139g/cm^2,1.163g/cm^2和1.177g/cm^2)。MicroCT分析表明:实验组骨小梁的密度、连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实验组A最大压缩应力、最大压缩应变、能量吸收值及骨质弹性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C及D组。结论bBMP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以促进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椎体的骨密度及骨强量,可以作为局部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的新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