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在欧美国家已成为第一的致死原因.在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通过应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改善狭窄远端心肌缺血,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症状,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2000年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现将其术后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开展 ,并有望成为一种冠心病心肌缺血血运重建的常规手术方式。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4例 ,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5 3 3% (2 4 / 4 5例 ) ,无手术死亡 ,效果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非体外循环组 2 4例中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9~ 74岁 ,平均 6 0 1± 8 7岁。稳定型心绞痛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有心肌梗死史 13例 ;合并高血压 10例、糖尿病 3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5例。射血分数 0 30~ 0 6 9,平均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振水 《武警医学》2005,16(1):55-56
目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小切口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nimallyinvasivedi rectcoronaryarterybypass ,MIDCAB) 2 6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2 6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例。年龄 14~ 72岁 ,平均 (5 3± 16 )岁。术前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16例 ,稳定性心绞痛 9例 ,川畸氏病 1例。其中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者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 4例 ,室壁瘤病史者 3例。合并高血压病 11例 ,糖尿病 6例 ,PT…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的中、老年疾病,而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又名冠脉搭桥术)通过血管移植,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共行冠脉搭桥旁路移植术30例,本文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6.
25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研究2000-05-2001-07我院25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2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患者仅偶尔需服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制剂,症状即可明显改善,1例术后3例死于严重的感染,1例术中死于严重的鱼精蛋白过敏。结论: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体外循环使心内直视手术成为可能,是确保CABG成功的关键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近年来新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对患者的应激明显降低,尤其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为了解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我们对180例OPCAB和190例CCAB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1 1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结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7年~2005年4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120例,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59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523例;≥60岁的患者889例(79.4%);不稳定型心绞痛937例;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患者862例(77.0%),包括瓣膜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室间隔穿孔、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术后等.左主干病变176例,3支病变738例,3支以下病变382例.结果死亡4例(0.36%),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脑梗死、纵隔炎)率1.6%.OPCAB组旁路移植2.5±0.4支,CCABG组旁路移植3.3±0.6支.左乳内动脉(LIMA)使用率94.3%,术后早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31例.全组随访2个月~7年.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科学的外科策略,精湛的手术技术及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可使CABG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11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104人,女107人,年龄50~75岁(60±3·5岁)。术前对有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存在缺血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阳性,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1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60·7%,其余患者无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未造影),其中30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造影阳性率23·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80·0%),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诊4~3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正确选取和维护旁路血管的经验,以防止旁路血管的阻塞、保证手术的成功。方法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制取旁路血管材料,术后积极抗凝同时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结果7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循环稳定,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中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操作仔细、轻柔,术后积极抗凝是防止旁路血管阻塞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对8例严重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8例冠状动脉造影均示3支血管病变,其中3例合并左主干病变;颈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狭窄,有症状者狭窄≥50%,无症状者狭窄≥70%。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共置入8枚自膨胀式支架。8例均于支架置入术后1~14天(平均6.0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恢复顺利,无脑卒中、过度灌注综合征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1~41个月,平均28.4个月,1例复查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在适当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支架置入术治疗伴发的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大热点。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26例临床资料,评价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6例中,男21例,女5例,男女比例4.2:1。年龄42~74岁,平均(64.8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月 ,我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6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6例中 ,男 30例 ,女 6例 ;年龄 4 1~ 79岁 ,平均 6 6 2岁 ,其中 70岁以上 14例。合并高血压病 8例 ,Ⅱ型糖尿病 5例 ,有心肌梗死病史10例 ,肾功能不全 1例。心绞痛CCS分级 :Ⅱ级 3例 ,Ⅲ级 2 9例 ,Ⅳ级 4例。射血分数 0 33~ 0 72 ,平均 0 5 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病变 1支 1例 ,2支 3例 ,3支 32例 ,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心尖部室壁瘤及中度二尖瓣反流各 2例。急诊冠状动脉旁…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主要手段,我院自2010年7月到2011年03月共做CABG33例,由于术前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减轻了病人因键康知识缺乏所引起的焦虑和恐惧,积极主动配合术前检查及准备,以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和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3d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术后管理,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焕准  吴信  杨学永  刘兵  宋洁 《武警医学》2004,15(5):358-35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应是预防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外科手术只是整体治疗方案中一个供选择的措施。在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危重患者病情及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血液循环和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我们将2002年11月~2003年4月我院开展CABG治疗26例患者的体会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护,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我科1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者4例、右心功能不全1例、肺部并发症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高原地区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易出现各种心脏及肺部并发症。重视和加强术后早期监护,是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当今微创心脏外科的热点术式 ,2 0 0 1-0 5~ 2 0 0 3 -0 5我们共实施OPCAB手术 6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OPCAB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5% ,年龄 3 6~ 76岁 ,平均 (62 .5± 7.0 )岁 ,其中 40 %小于 60岁 (2 4例 ) ,60~ 70岁 47% (2 8例 ) ,70岁以上 13 % (8例 )。男 47例 ,女 13例 ,有心肌梗塞病史者 13例 ,不稳定心绞痛 3 2例 ,高血压病史 2 7例 ,糖尿病史 14例 ,高血脂 9例 ,双支病变 7例 ,三支病变 3 9例 ,四支病变 12例 ,五支病变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9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同期组)33例和观察组(同期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远期随访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瓣周漏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可行且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 ,我院完成CAG 5 0例 ,其中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和支架植入术 16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3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73岁(平均 5 6 7岁 )。造影前临床诊断 :稳定型心绞痛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2例 ,可疑冠心病 19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无活动性出血和近期脑卒中史。1 2 方法1 2 1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对拟行PTCA和支架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