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横纹肌肉瘤(RMS)是一种高度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偶见于成人。WHO(2002)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RMS分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1]。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RMS)是自2000年来新描述的形态亚型,目前为止国内外报道约50例[2]。近3年来,我们诊断眼眶SRMS 1例,ERMS 3例,现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横纹肌肉瘤为原发于横纹肌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与病死率均较高.本文报告2例发生在甲状腺的横纹肌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病例报告复习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我院手术治疗的5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病例。结果对可疑病例应及时做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确诊。结论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是治疗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横纹肌肉瘤中,膀胱横纹肌肉瘤10例;阴道横纹肌肉瘤1例,伴腹盆腔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前列腺横纹肌肉瘤2例;盆腔横纹肌肉瘤10例,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本组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超声多表现为肿瘤边缘清楚,无包膜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形,内部为较均质的低回声,部分肿瘤内部可见液化坏死.结论 超声检查可了解横纹肌肉瘤来源、部位,测量肿块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腹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等,便于随访,可作为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横纹肌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横纹肌肉瘤23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23/23).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肿块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结论超声有助于在术前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横纹肌肉瘤与胚胎横纹肌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镜及免疫组化Vim、Des、HHF-35、Mb染色观察横纹肌肉瘤11例和4~12周的人胚胎横纹肌10例,发现从形态特征的分化上和抗原水平的表达上,两者存在着相互关系,进一步说明横纹肌肉瘤是从形态和抗原水平重复胚胎横纹肌发育的过程。讨论了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相结合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横纹肌肉瘤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横纹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有早期侵犯局部组织倾向,晚期通过血源性和淋巴管发生远处转移。现将我院收治小儿脾横纹肌肉瘤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横纹肌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发生于机体各个部位,最常见发生于头颈部,其次发生于生殖道。而发生于女性生殖道的横纹肌肉瘤则以发生于阴道部病变为多,原发于宫颈的横纹肌肉瘤占横纹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横纹肌肉瘤CT增强前后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 ,平扫肿块密度基本均匀 ,增强后肿瘤周边区明显强化 ,内部强化不均。结论 腹盆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膀胱、前列腺和腹膜后及肝内外胆道 ,肿瘤无包膜 ,边界清楚 ,肿瘤的内部常发生变性坏死 ,增强后肿瘤的周边部分强化比内部明显。  相似文献   

10.
心脏横纹肌肉瘤来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质细胞,是心脏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右心壁,肿瘤突人心腔,侵及瓣膜、大血管及纵隔,当发生心内梗阻时,可表现为心慌、气短、胸痛、心衰、突燃晕厥等。我院于2006年2月25日收治1例原发性左心房横纹肌肉瘤的患,于3月14日为患施行了肿瘤切除术,术后10天患康复出院。现将该患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血行转移,甚至死亡^[1]。本院2009年收治1例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伴间质特殊分化的子宫腺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伴间质特殊分化的子宫Mue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单质形态特殊的子宫腺肉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所有肿瘤具有腺肉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2例间质出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均与恶性横纹肌样瘤相似的区域,1例伴性索样成分,3例伴横纹肌肉瘤及1例伴灶性软骨成分。结论 腺肉瘤间质可向横纹肌样分化,可能与间质细胞的多分化  相似文献   

13.
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杨广夫,陈腾,王泽忠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横纹肌肉瘤17例,分析影像学检查表现,讨论临床病理特点,重点研究MRI诊断和鉴别诊断。1资料方法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61岁,平均年龄24.9岁,其中<10岁6例、10~20岁...  相似文献   

14.
横纹肌肉瘤是软组织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4种类型。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小儿,恶性程度比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高,预后极差,极易复发。它多生长在头颈部的眼眶周围,外耳道、鼻腔、齿龈、舌和上颌窦等处。儿童也可见于泌尿生殖器官如阴道、膀胱、前列腺以及精囊等。  相似文献   

15.
40例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横纹肌肉瘤的形态学,阐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0例横纹肌肉瘤的组织类型,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分为3种亚型,胎型横纹肌肉瘤20例,含有星形、梭形和小圆形细胞形;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6例,以小圆形细胞及中圆形细胞为主;多形性纹肌肉瘤4例,多为大圆形及中圆形细胞。全部肿瘤中,带状细胞,蝌蚪细胞及多核细胞占27%,仅1例见到横纹。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92%,desmin5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及复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岁6。发现右眼肿物半月余。入院术前超声检查:右眼眶近鼻侧探及大小约3.0cm×1.5cm的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欠规则回声不均匀,右眼球受压向外移位,双眼球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团块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PW可探及低速高阻动脉频谱,PSV:30cm/s,RI:0.8。诊断意见:右眼眶近鼻侧实性肿块考虑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泪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待排。患儿全麻下行右眼眶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右眼肿物)恶性肿瘤,符合横纹肌肉瘤。结论: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较少见,其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超声医师对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果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0岁、23岁和25岁,病程分别为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左侧附睾1例,右侧附睾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临床以阴囊肿块并进行性增大为主要症状。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发现附睾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不同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肌调节蛋白(MyoD1)、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尤文氏肉瘤标记物(CD99)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阴性。 结论附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CNA和P53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LSAB)免疫组化法,以PCNA和P53单克隆抗体对31例横纹肌肉瘤,10例正常横纹肌石蜡标本进行PCNA和P53检测。结果:①正常横纹肌组织的PCNA和P53均呈阴性表达。而横纹肌肉瘤PCNA和P53均呈高表达。②正常横纹肌组织和横纹肌肉瘤的PCNA和P53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PCNA的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④P53的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⑤PCNA和P53的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预后有关。结论:PCNA和P53在横纹肌肉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与横纹肌肉瘤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肿瘤项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陈定宝  沈丹华  赵琦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403-405,I106
目的分析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的肝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肝细胞癌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的病例进行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有明确的肝细胞癌及横纹肌肉瘤成分。免疫组化:肝细胞癌成分CK7( )/(一),CK8、CK19、hepetocyte、AFP( );横纹肌肉瘤成分Vim、myoglobin、desmin( ),MyoD1( )/(-),AFP( )。结论肝细胞癌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是一种独特的肝恶性肿瘤,肿瘤中的横纹肌肉瘤成分可能来自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葡萄状肉瘤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类型,来自阴道粘膜内之幼稚中胚叶组织,常发生于阴道上段近宫颈处,较多见于婴幼儿。我科遇见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