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派力奥软膏辅助治疗成人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56例成人重度牙周炎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用碘甘油辅助治疗,实验组在牙周袋内注入派力奥软膏,每周1次,共4次.观察基线、第1月、第3月和第6月时的菌斑指数(PL)I、龈磁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和牙周附着水平(AL),数年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月、第3月和第6月时,2组各观察指标比基线时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力奥软膏辅助治疗成人重度牙周炎疗效优于碘甘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SRP)后慢性牙周炎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检测牙周临床指标来比较临床疗效。牙周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不吸烟组治疗效果好于吸烟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的改善呈显著差异(P<0.01),附着水平的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吸烟可能影响洁治及龈下刮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牙科软膏缓释剂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牙周检查和牙周洁治,治疗组局部使用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牙科软膏缓释剂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药物。对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水平进行检查和评价。结果:二甲胺四环素牙科软膏局部治疗4周后患者病牙的临床各项指标包括病牙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水平等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且药物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用药后第4周末的显效率达7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29.16%),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牙科软膏缓释剂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牙周炎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对老龄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预后的影响,评价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在维护老龄人群牙周健康中的作用.方法 50例老龄牙周炎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实验组进行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记录治疗前后受试者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牙占比、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情况,同时评价患者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治疗后口腔卫生状况.结果 实验组受试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依从性、满意度及治疗后口腔卫生状况皆优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有助于控制老龄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提高牙周治疗效果,促进牙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曾启新  吴卫 《广西医学》2004,26(11):1619-1620
目的 观察超声器械根面平整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同颌左右同名牙配对并分组 ,分别进行手用器械根面平整和超声器械根面平整术 ,观察两处理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处理组间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无显著性差异 ,而相同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结论 超声器械根面平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牙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牙周洁刮治后在牙周袋内注入Cervitec凝胶是否对牙周炎临床参数有影响。方法 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 2 0例 ,每例选择 2个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均在 5mm以上且探诊出血的牙周袋。每个实验对象洁刮治与根面平整完成后即刻在牙周袋内注入药物 ,1个牙周袋用Cervitec凝胶 ,另一个位于不同分区的牙周袋用安慰剂 ,隔日 1次 ,共计 3次。分别于洁刮治前与上药完成后的第 7、1 4d测量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在洁刮治前无显著差别 (P>0 0 5 ) ,用药后 1、2周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洁刮治术结合Cervitec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 ,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牙周局部应用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200个牙周袋分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后在牙周袋内置入碘甘油或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每周一次,共4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治疗后1周,4周和8周时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时各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较基线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辅助用药后PD,AL在8周相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是慢性牙周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牙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患者的临床牙周状况,为OSF患者及嚼食槟榔者的口腔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OSF组选择临床和病理确诊为OSF的患者50名,对照组选择与OSF组年龄匹配、吸烟情况及生活环境相当且不嚼食槟榔的健康志愿者50名.采集并分析其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数5个临床牙周指标.结果:OSF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2.14±0.64和1.7±0.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组和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5.57±2.39) mm和(1.98±0.70)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数在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F患者牙齿易于菌斑堆积,加重牙周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牙周局部应用复方四环素泼尼松膜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28例,左右侧对应牙,牙周袋深度≥4mm,且探诊出血的牙位点168个,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后实验组牙周袋内放药,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不放药。治疗后第6周、第12周时,观察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探诊后出血(BO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第6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比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次复查时,实验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局部应用复方四环素泼尼松膜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以同期在本院治疗的牙列损伤程度相近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均升高,但是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对于牙龈萎缩及牙周袋深度等没有明显影响,其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兰赟  刘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67-2668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5例健康者作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在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检测结果上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64-69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全冠修复患牙对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与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及实验组,牙周炎患者部分经牙周基础治疗,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未完成治疗。对比各组在全冠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AL)2项指标。结果统计学分析,经牙周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牙周情况在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均无显著性意义;未完成牙周治疗患者与经治疗牙周患者和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冠修复前需经良好的牙周基础治疗与口腔健康维护,全冠修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63-65
目的分析及评价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采用牙周序列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70例牙周炎患者,参考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予以单纯正畸方法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予以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序列方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菌斑指数[(1.3±0.2)分]、出血指数[(1.0±0.1)分]、探诊深度值[(2.0±0.3)mm]、临床牙周附着丧失值[(2.3±0.2)m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采取牙周序列治疗方法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裴壮敏 《中外医疗》2023,(18):48-52
目的 分析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黑白球方式)分为对照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39例)与观察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正畸,39例),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蛋白激活激酶5(PAK5)]水平、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94.9%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5)。观察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周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拔除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的拔牙窝进行不同处理,比较两侧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的恢复情况,以指导临床预防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2021年1—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患者12例,年龄≥26岁,患牙为中、低位阻生,近中或水平方向,且双侧患牙阻生程度相似。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在患牙拔除即刻将骨替代品和自体血制品浓缩生长子混合后填塞拔牙窝;另一侧为对照组,拔牙窝不做特殊处理。分别测量并记录拔牙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两侧第二磨牙远中(包括第二磨牙颊侧远中、远中和舌侧远中3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比较分析两组牙周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两组附着丧失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6个月对照组附着丧失程度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尖片提示,实验组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的牙槽骨高度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其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26岁以后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恢复不佳,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均有明显增加,将骨替代品和自体血制品浓...  相似文献   

16.
王璐 《西部医学》2013,(11):1636-1637
目的 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50例,22例局限型,28例广泛型,对所有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临床附着丧失和牙周探诊深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患者出血指数(2.79±0.93),菌斑指数(1.96±0.98),临床附着丧失(3.24±1.86),牙周探诊深度(3.49±1.93),治疗后患者出血指数(0.81±0.53),菌斑指数(0.82±0.53),临床附着丧失(1.99±0.73),牙周探诊深度(2.26±1.06),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炎症控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53-55+62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降糖、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牙周临床相关指标如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率(BOPR)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LI、PD、BOPR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LI、BOPR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LI、PD、BOP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提升口腔清洁度,有效改善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口腔科临床上对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采用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加入牙周序列治疗,直到患者的正畸治疗结束,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结束后的菌斑指数( PLI)、牙周探诊深度( PD)、出血指数( BI)以及临床牙周附着丧失( CAL). 结果:35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痊愈患者23例,占总数的65.71%,好转患者11例,占总数的31.43%,无效患者1例,占总数的2.86%. 统计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患者在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临床牙周附着丧失等方面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在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临床牙周附着丧失等方面改善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科临床上对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在口腔科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侵袭牙周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等检测指标给予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等检测治疗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炎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临床效果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46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正畸治疗结束前、治疗半年后拍摄曲面断层片,与同期错牙程度相似的40例病例(设为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检测两组病例的牙周状况。结果治疗后二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龈萎缩、牙周袋深度无明显差异,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差异不明显,其余各牙近中、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患者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龈萎缩、牙周袋深度均无明显的影响,但会影响牙槽嵴项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因此,正畸医师在设计矫正方法时,应综合牙体牙周健康、功能、美观、稳定、生长发育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