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研究免疫耐受发生机制、诱导和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中,转基因小鼠已成为一种十分便利的研究手段。利用转基因小鼠验证了胚胎期接触抗原可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理论,揭示了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多种用于研究诱导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和打破免疫耐受治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研究免疫耐受发生机制、诱导和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中 ,转基因小鼠已成为一种十分便利的研究手段。利用转基因小鼠验证了胚胎期接触抗原可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理论 ,揭示了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提供了多种用于研究诱导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和打破免疫耐受治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金姝  葛海良 《现代免疫学》2004,24(2):175-176,F00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在诱导和维持外周耐受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关于DC调节免疫耐受的机制 ,并介绍了若干DC亚群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口服免疫耐受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方法,口服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是主动抑制和克隆失活,低剂量口服抗原通过主动抑制起作用。而高剂量抗原主要是诱导克隆失活。  相似文献   

5.
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探寻其机制及应对策略一直是免疫耐受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雌二醇是一类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激素,主要促进生殖系统发育,并对机体代谢水平进行调节。近年来,随着对免疫耐受的研究不断深入,雌二醇对免疫耐受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显示,雌二醇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雌二醇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供体骨髓输注在肾脏移植耐受中的疗效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既能启动免疫应答 ,又能诱导免疫耐受。目前对树突状细胞诱导外周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 ,本文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及转基因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外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这可能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和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职业抗原递呈细胞,即可触发排斥反应,又能够调节T细胞反应而产生外周免疫耐受。尽管其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DC在诱导供体特异性T无反应细胞(Treg)凋亡,供体特异T调整细胞,转基因诱导耐受DC以及T辅助细胞转化方向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进一步研究DC在诱导自身抗原耐受的作用机理,可以揭示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以实现人类在不依赖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产生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职业抗原递呈细胞,既可触发排斥反应,又能够调节T细胞反应而产生外周免疫耐受。尽管其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DC在诱导供体特异性T无反应细胞(Treg)凋亡,供体特异T调整细胞,转基因诱导耐受DC以及T辅助细胞转化方向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进一步研究DC在诱导自身抗原耐受的作用机理,可以揭示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以实现人类在不依赖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产生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章波  粟永萍 《免疫学杂志》2001,17(Z1):75-78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的无反应状态,它是现代免疫学的重要分支.免疫耐受的各种理论随着研究的发展而得到丰富,各种相关分子更多地被发现.FasL在免疫耐受建立中的作用得到重视;HLA-G与妊娠耐受的关系被证实;在细胞水平上,TH2与TH1的转换对于免疫耐受的诱导有重要作用.免疫耐受研究的进展也给临床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对免疫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服免疫耐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免疫耐受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方法。口服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是主动抑制和克隆失活,低剂量口服抗原通过主动抑制起作用,而高剂量抗原主要是诱导克隆失活。口服自力抗原以疾病和抗原特异性方式抑制了几种实验性自身免疫动物模型,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眼葡萄膜炎、肌无力、胶原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NOD小鼠的糖尿病等;此外,口服自身抗原还可抑制同种异体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在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支、眼葡萄膜炎等疾病中口服耐受已进入初期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并且未出现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供者抗原经门静脉输注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供者特异性抗原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采用大鼠异位(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通过门静脉途径输注不同类型供者特异性抗原。结果 发现供乾持异性输血(DST)供者特异性脾细胞(DSSL)和供者特异性骨髓细胞(DSBM)能诱导受体对供体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结论 这类免疫耐受的产生可能与肝脏特殊免疫功能有关,Kupffer细胞可能其中起重要作用,但门静脉耐受对外周血CD8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树突状细胞(DC)能够诱导免疫耐受,处于不同成熟阶段不同活化条件下的DC激活T细胞的能力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DC产生的外染色体能够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原性。非成熟DC(iDC)产生的外染色体能够维持外周耐受,而成熟DC(mDC)产生的外染色体能够刺激效应性T细胞,因此外染色体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 ,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 :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 ,克隆清除 ,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 ,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 ,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 ,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一直是阻碍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诱导受体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成为移植免疫学研究领域最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对Treg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试图利用其免疫调节作用对器官移植进行干预和治疗.本文重点综述了Treg在肝移植中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具有强大的免疫应答的能力,而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DC)在中枢和外周耐受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Tol-DC所具有的诱导免疫耐受的特性使其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应用前景。近年来,Tol-DC的诱导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常组织新陈代谢中会产生大量的凋亡细胞,它们作为机体自身抗原的主要来源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脾脏边缘区的巨噬细胞(如边缘区巨噬细胞和边缘区嗜金属巨噬细胞等)和脾脏中的树突状细胞通过"find-me"信号"eatme"信号快速识别并清除体内不断产生的凋亡细胞,以致于在体内很难检测到凋亡细胞。同时,凋亡细胞的清除可诱导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并且已有研究指出,清除凋亡细胞诱导免疫耐受这一理论已被用于预防自身免疫病和诱导肿瘤免疫。本文主要综述了机体清除凋亡细胞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是重建器官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探寻无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的移植免疫耐受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尽管几种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已经被提出,甚至有些已应用于临床Ⅰ期试验,但这些免疫耐受诱导方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从蠕虫感染能够长期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能力出发,从理论上阐明将蠕虫抗原用作调节受者免疫耐受的诱导的理论依据,提出受者免疫系统对供者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的形成需要供体抗原的刺激。输注供者脾脏来源的B淋巴细胞在联合蠕虫可溶性抗原作用下,让受者诱导供者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 (DC)是职业抗原递呈细胞 ,既可触发排斥反应 ,又能够调节T细胞反应而产生外周免疫耐受。尽管其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但DC在诱导供体特异性T无反应细胞 (Treg)凋亡 ,供体特异T调整细胞 ,转基因诱导耐受DC以及T辅助细胞转化方向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进一步研究DC在诱导自身抗原耐受的作用机理 ,可以揭示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以实现人类在不依赖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产生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 ,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