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血吸虫病监测效果的评价黎学铭阮廷清商少明黄铿凌谭裕光广西是我国消灭血吸虫病最早的省区之一,在监测中,调整了策略和措施,对如何搞好原疫区、毗邻地区和非疫区监测作了实践性探讨。1.方法:对人群采用体检、粪检和血清学检测。初期采用轮查方式,后来,把疫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长兴县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疫区人员务工和流动频繁,以及县部分乡镇仍有残存钉螺,因此流行隐患依然存在。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动监测点实施方案》要求,于2006年在做好常住居民病情监测基础上,开展了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广西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在血吸虫病的监测中,随着工作的深入发展调整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原凤区居民进行皮试、体检、粪检和表学检测,总共702198人次,发现来自外省的病人1例;对家畜和野生动物检测110593头(只)次,未发现新感染;对原疫区和非疫区(县)监测查螺206417139m^3,在原疫区发现螺点13个,面积2060m^3,无阳性钉螺。结果表明,我区在了原疫区的病情螺情监测的同时,由原疫区进行  相似文献   

4.
彭双 《应用预防医学》2001,7(4):254-254
靖西县原是广西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 ,1972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6年至2000年期间 ,除1992年发现一螺点 ,其余年均未查到钉螺 ,未发现新病人和病牛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方法1.1螺情监测根据《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方案》的查螺要求 ,按无螺年限长短 ,每年轮查1/2~1/3的原疫区。对原疫区毗邻的地区 ,与原疫区有水系相通的历史无螺区及环境尚未改变的地区组织抽查。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查螺 ,框距3m~10m ,中间加查一框。每年分为春季(…  相似文献   

5.
在50年代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普查普治时,我区既无钉螺也无血吸虫病人,划为血吸虫病非疫区。该地距离血吸虫疫区200km以外,40多年来,疫区人员不断进入非疫区,种植业和养殖业也不断地从疫区引进。因此,近来我区的响塘村发现了3例血吸虫病例,其中2...  相似文献   

6.
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监测巩固对策及结果分析湖北省荆门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丁兆军荆门市是一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i063.73万m2,查出病人7753人。1990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1年根据湖北省制订的《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巩固监测...  相似文献   

7.
六合县血防健康教育试点工作效果评估(211500)江苏省六合县血防站邵声洲马国富(211500)江苏省六合县血防办朱宗斌为了逐步改变血吸虫病疫区群众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疫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而为减少血吸虫病流行,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监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动态。方法: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方法查螺,用IHA血检结合粪检对居民及流动人群进行查病,对家畜用孵化法进行粪检。结果:9个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区、农场),达标时仅一个单位残存小面积钉螺,在达标4—16年后,除2个单位仍无钉螺外,7个单位均新发现成复发现钉螺面积;两个单位发现感染螺、当地感染的新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人,重新成为疫区。结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巩固成果是艰巨的,达标后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认真地进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的现状及防制对策钱小红1尹治成1吴子松1来建1为了在“九·五”期间进一步作好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的监测巩固工作,四川省地方病办公室1996年4月制订下发了《四川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监测巩固技术方案》(川地防办1...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近日召开省血防领导小组会议,该省确定在血吸虫病重疫区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血防工程。该省省长罗清泉要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血防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1.
自全国 1995年抽样调查以来 ,咸宁市全面实施“湖北省综合治理‘九五’规划”和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措施 ,在疫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 ,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考核“九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并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十五”规划和改进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第三次抽样调查方案”。于 2 0 0 1年 6月进行全市第三次血吸虫病抽样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5年居民感染率水平在 10 %以下的未控制流行地区样本村 3~ 6 0岁的居民和已控制流行地区样本村 10~ 14岁年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血吸虫病防治现状,对血吸虫病疫区采取分层防治的防治策略,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现场调查,不同疫情层次村采用不同的查病方案。《2007年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查病方案》针对疫区群众不愿接受粪检的实际,提出两种筛检查病方案:一至三类村采取先血检筛检后粪检的查病方案,四至五类村采取先询检筛检后血检再粪检的查病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制定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开展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常规性主动监测是在广东省原疫区12个县每年各在1个乡镇对所有外来流动人口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血吸虫病检查,监测县每年检查300人以上;选择性主动监测是全省按地理、经济分层整群抽样抽取26个县,每县以乡镇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来自外省疫区人群进行1次血吸虫病检查,检查500人以上。主动监测均以≥6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监测对象。被动监测通过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全省输入性可疑病例进行核查。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 IGFA)筛查,抗体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法或改良加藤氏法(Kato-katz)检查血吸虫卵、毛蚴。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流动人口进行常规主动监测10 728人,选择性主动监测16 322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2%和1.84%,2种监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主动监测发现慢性血吸虫病例66例,其中排虫卵者6例,5年被动监测共发现血吸虫病例235例,7例在粪便中查获虫卵或毛蚴,其中在2005年发现急性感染病例3例。301例输入病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占94.35%(284/301),主要为20~54岁,占69.77%(210/301),农民工、工人占54.49%(164/301)。结论输入性血吸虫病例是影响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  相似文献   

14.
百色地区系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经过长期的积极防治 ,反复斗争 ,至 1985年 ,经自治区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即转入监测阶段。 1999年度血防监测工作按照《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 ,结合本县实际情况 ,以尚未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原有螺区和近 10年来曾发现残存钉螺的区域为重点 ,同时 ,对低年龄组人群、流动人口和保虫宿主进行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  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平果、德保和靖西三县 18个乡 (镇 )、71个行政村、3 3 7个自然屯 ,疫区人口 91564人。全地区历史有螺面积 4 4 3 6658m2 ,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5~2006年,调查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自血吸虫病疫区引进的植物情况;流动人口和引进的动物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血清HHA检测);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三峡库区存在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大量植物,未发现钉螺;调查流动人口552人,曾感染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5%;流动人员的血防知晓率(19.02%)显著高于当地居民(4.85%);从疫区引进大量牲畜,未发现感染血吸虫动物.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增加血吸虫病传染源传入库区的危险;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习惯有利于血吸虫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引进疫区植物数量、钉螺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植物引进、流动人员和动物的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湿地公园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 实验室内环境模拟钉螺生存繁殖,开展湿地区域本地、流动人口血清学和血吸虫病防治知晓情况调查,分析钉螺输入湿地的潜在危险因素,找出湿地区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006人,血清学阳性19例,阳性率为0.63%,其中疫区组阳性率为1.00%(15例),非疫区组阳性率为0.27%(4例),两组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0,P<0.05).3 006位调查对象中,血防知识知晓率为56.02%,1019岁人群知晓率最低(47.89%),30~39岁人群的知晓率最高(61.10%),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结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面临着血吸虫病再次流行的潜在危险,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钉螺输入、流动人口传染源输入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教等.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国初期,全国估计有患者1200余万例,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148亿m^2。经过几十年的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截止2005年底,在全国435个疫区县(市、区)中,已有264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血吸虫病疫情普遍出现回升,而且也时刻威胁着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  相似文献   

18.
泰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历史上血吸虫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现已属传播阻断地区。为及时了解泰州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根据《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于2006年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病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尚无定论,我们对此进行了门年队列研究。1.对象与方法:1984年初-1995年底,观察周岁以上大丰市东部居民4551名,其中疫区血吸虫病人439名(男273,女166),为美检或直肠镜确诊的有症状的慢性早中期患者;非疫区非血吸虫病人4112名(男1997,  相似文献   

20.
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的考核结果和分析黄铿凌,黎学铭,商少明,谭裕光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简称“标准”),至今,全国已有158个县(市)达标并转入监测阶段[1]但是,现有的考核和评价达标的方案较多[2~3],为了把好考核验收质量关,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