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对 1995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采用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 1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经 6个月至 6年 2个月随访的 42例中 ,优 2 5例 ,良 14例 ,中 2例 ,差 1例 ,优良率 92 8%。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术中减压彻底 ,不随意破坏骨性结构 ,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有限减压植骨融合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60例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有限减压与椎板减压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54~82岁,平均66.55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72.60个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30例),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30例)。临床疗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及VAS评估方法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年A、B组JOA优良率分别为86.7%、90.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3.3%、86.7%;术后2年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后2年增加(P0.05)。B组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后2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增加(P0.05)。结论应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近期、中期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尤其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7例65岁以上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关节、横突间用自体骨进行融合,5例使用椎间融合器。结果 17例随访4~25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结论腰椎管减压、固定、植骨有助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波  李泳 《中外医疗》2010,29(14):26-2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收治1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76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146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2年7个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5.
李华  曹贞国  魏东 《海南医学》2011,22(22):81-82
目的分析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除腰椎失稳、滑脱、侧弯及广泛减压小关节破坏的患者需要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外,一般依据患者椎管狭窄的情况,分别单纯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本组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岁;随访时间6~82个月,平均46.6个月。术按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MODI),优43例,良12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6.5%(32/37),跛行改善率为84.6%(11/13),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17例(60.7%),部分恢复8例(28.6%),无明显恢复3例(10.7%)。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依据狭窄的情况单纯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使用特制限深椎板骨刀后路切开椎管减压。43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38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73例,随访时间6月至6年,平均2年7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方法 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112例,分别采用狭窄节段上一椎体的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42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6.8a,疗效优良率88.1%,复发率2.4%,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随访32例的腰椎过屈过伸位片发现,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腰椎滑移距离比全椎症合并椎  相似文献   

8.
张伟宏 《华夏医学》2006,19(3):537-538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传统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可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的腰痛。自2000年11月以来,笔者对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术式,全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单纯开窗半椎板切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又达术中减压充分,自1999年~2005年9月,在半椎板切除对侧扩大开窗减压基础上演化为双侧开窗椎管内侧壁切除,共收治2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8岁~64岁,平均56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3年。病变部位:L4、5节狭窄14例;L5~S1狭窄4例,同时上述两节段狭窄2例。术前均行CT或椎管造影检查证实。2手术方法:以术前检查定位病变节段为中心,症状明显一侧先开窗,同时行椎管内侧壁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腰椎间盘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退行性局限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板间隙显微椎间盘镜下神经根减压术的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疗效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31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1.1%.结论 微创后路椎板间隙显微腰椎间盘镜下侧方腰椎管局部减压、神经根松解,可以达到常规手术的减压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总结2002年1月~2004年9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问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治疗的23例6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随访4个月~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6例。良4例,优良率77%。结论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关键是充分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使老年人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虽然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但通过置钉技术的改进。内固定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46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减压组),40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术后获随访78例,其中减压组42例,内固定组36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4年2个月,应用JOA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85.71%,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术中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5年7月~2007年6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4例(75%),肌萎缩11例均有所改善;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7例(25%),部分恢复16例(57.1%),无明显恢复5例(17.9%)。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椎弓根内固定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松生  陈斌  林永新 《广东医学》2000,21(10):845-846
目的 探讨有关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的选择问题。方法 将130例腰椎管狭窄症分为马尾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对合并脊椎滑脱稳定性的病例减压后加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固定和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9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a1个月,优良率92.6%。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以退变性狭窄最为常见,手术应以临床症状为主,结合影像学和术中所见三者结合确定手术范围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我所1971年至1982年对53例腰椎管狭窄症施行后路椎板减压和侧减压术。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脊椎指数测量、脊髓造影和术中证实。本组复习18例脊髓造影,其中2例为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6例为获得性椎管狭窄症(包括混和型2例、退行性12例和医源性2例)。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由于先前腰椎融合术或椎板减压剥离骨膜,产生大量新骨,使椎板增厚压迫马尾神经。随访29例中,满意者17例、改善者6例、失败者5例、1例术后脊椎肿癌死亡。手术失败原因为术前和术中不适当手法和椎板减压所致。  相似文献   

16.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4~76岁,平均59.2岁,病程4个月~30年,平均5年2个月;5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全椎板切除减压术27例,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9例。结果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为59.26%、89.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14.8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60例治疗体会武新元,田萌子(东营市人民医院骨科,东营市257091)关键词椎管狭窄症;椎管;手术治疗1987~1992年我们采用全椎板切除,同时摘除椎间盘,进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  相似文献   

20.
杨天明  蔺岗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13-614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32例60岁以上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双侧横突间植骨,或者椎间盘摘除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8个月。治疗效果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3%.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双侧横突间植骨,或者椎间盘摘除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