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同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刺络放血疗法组(治疗组)和中医针刺疗法组(对照组),3个疗程(刺络放血疗法组7d为1个疗程,中医针刺疗法组10d为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照。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刺络放血疗法与中医针刺疗法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疗法有疗程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壮医刺血疗法加腹针、刮痧疗法加刺络放血治疗脾虚型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脾虚型痧病患者分为两组各23例,A组为壮医刺血加腹针治疗组,B组为刮痧疗法加刺络放血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结论:壮医刺血加腹针治疗脾虚型痧病疗效优于刮痧疗法加刺络放血对照组(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推联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平均分为针推联合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针推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旋提手法、针灸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旋提手法和针灸进行治疗。隔天做一次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做两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程治疗前后的疗效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以电话或者门诊复诊形式进行疗效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20例,其中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其中治愈14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7.1%。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临床疗效仍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针推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和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用针刺和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60例,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0例临床治愈54例(90%),6例(10%)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和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刺络放血)和对照组(普通针刺)各60例,两组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简化MPQ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优于普通针刺法,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果:痊愈21例,占70.0%;显效8例,占26.7%;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30-531
目的:观察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1周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和双侧椎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均明显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1年后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可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而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按摩点穴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摩点穴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治疗后,观察疼痛、麻木症状及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上肢肌力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按摩点穴配合刺络放血能很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刮痧刺络放血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给予刮痧、刺络放血加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加艾灸治疗,治疗10天(1个疗程)后作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给予刮痧、刺络放血加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刺血部位、刺血量、刺血间隔时间与镇痛疗效之间的关系,优选刺络放血镇痛方案。方法:以16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刺血量(A)、刺血间隔时间(B)、刺血部位(C)三因素及各自不同的4水平设计实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强度,测量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比较R值分析刺血量与刺血间隔时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兼顾患者的接受程度,最终确定大量刺血量、每2周1次的交互作用为最优,比较C因素K值得到循经远端瘀络为最优。结论:综合得到最优方案每次出血量≥10 mL、每2周1次、循经远端瘀络的刺络放血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镇痛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排刺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排刺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3.17%,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愈显率为50%,总有效率为8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排刺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调气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0例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调气活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i观察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颈部制动、推拿、针灸、中药、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左右侧屈、前屈和后伸最大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美洛昔康同时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中药汤剂新身痛祛瘀汤。经过1个疗程(3周)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6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针刺颈夹脊穴、风池、肩井、阿是穴,得气后留针20min,取针后于阿是穴拔罐3~5min,其中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两组均治疗10次,观察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简化McGiH疼痛问卷及颈椎病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记录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问治疗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针刺配合拔罐,在降低疼痛程度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草三皮二豆汤内服联合黄芪鲫鱼汤食疗治疗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3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118例。治疗组给西医常规治疗+四草三皮二豆汤内服联合食疗治疗;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保肝和利尿治疗,参见《实用内科学》第11版肝硬化有关章节进行处理)。治疗4周,主要观察体重和腹围,用以了解腹水消退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体重和腹围下降更明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8.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草三皮二豆汤内服联合食疗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沈文骏  符文彬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80-1384
[目的] 评价岭南传统天灸散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将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天灸散组、艾柱灸组、安慰剂组。采用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NPQ,主要评价指标)以及简式McGill量表(MPQ,次要评价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3种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颈痛均有效。在NPQ量表方面,3种疗法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岭南传统天灸散近期疗效与艾柱灸相当,远期疗效优于艾柱灸;在MPQ量表方面,3种疗法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岭南传统天灸散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艾柱灸。[结论] 岭南传统天灸散可加强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疼痛的缓解,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胆囊术后方结合西医治疗气滞血瘀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2例气滞血瘀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36例气滞血瘀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在西医一般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本院自拟胆囊术后方进行治疗,并与对照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日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院自拟胆囊术后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临床上常采用针灸、拔罐和刺络放血等方法,但多为单一方法治疗,几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相对较少。郭义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根据颈椎病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创建针灸治疗颈椎病四通法——“一针、二罐、三刺络、四艾灸”,取得较好疗效。即先采用毫针针刺颈肩部腧穴以疏通气机,后在肩背部腧穴拔罐、走罐以畅通气机,拔罐后大椎穴等局部瘀斑处刺络放血以强通经脉,最后在大椎等穴实施艾灸以温通气机。通过四通法疏通气机、畅通气机、强通气机和温通气机,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林伟斌  江伟  黄勇  瞿梅增 《新中医》2014,46(10):102-104
目的:探讨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应用自拟舒筋通络、活血除痹中药方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颈舒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社会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积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8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颈背肩肢疼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以及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方面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