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应用脑血流图和运动功能评定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康复作用。对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社区脑卒中偏瘫1.5个月患者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针灸加康复训治疗,对照组自行康复训练,3个月后分别评价运动功能(FMA)评定和脑血流量检测,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对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沈阳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病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加康复训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价运动功能(FMA)和ADL能力,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130例,急性发病入院65例为观察组,发病3个月后入院患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针灸、神经促进技术、医疗体操、作业治疗等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三级平衡评价、步行功能评价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相似,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ADL、平衡、步行能力较对照组恢复得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偏瘫患者宜早期进行针灸并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综合的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1~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海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综合利用Bobath、神经促通技术等的手法训练、作业治疗训练及电刺激疗法等,每例患者进入课题时、1个月后和3个月后分别评价1次Fugl-Mayer(FMA)运动功能和ADL能力(BI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FMA:治疗组分别为(21±16),(47±22),(70±23)分,对照组为(20±19),(28±21),(36±23)分。BI值:治疗组分别为(29±23),(66±20),(85±17)分,对照组为(28±25),(41±24),(55±24)分。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运动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ADL能力后一阶段两组恢复程度无差异(P>0.05),前一阶段治疗组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前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对发病后半年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训练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6个月后评价运动功能(FMA)。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促进技术组(A组),传统针灸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A、B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BrunstromⅣ级以上和FIM评分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提示促进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且比传统针刺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出院前进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运动功能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优于对照组(χ2=23.49,P<0.05;χ2=56.87,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康复计划,有利于其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康复治疗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措施,以运动疗法为主。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选时、2周、1,2和3个月末测试ADL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康复治疗组3个月后ADL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43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定患者偏瘫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两组治疗前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2周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4周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中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前者采用水中康复训练和传统运动疗法相结合,后者采用传统运动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6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疗前疗后相比,对照组疗前疗后相比,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两组治疗后相比,康复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水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丽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7-2407,2409
应用脑血流图和运动功能评定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康复作用。对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社区脑卒中偏瘫1.5个月患者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针灸加康复训治疗,对照组自行康复训练,3个月后分别评价运动功能(FMA)评定和脑血流量检测,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顺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09-33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即设计良好的肢体位置,进行患肢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对照组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护理方法,患者肢体处功能位,急性期卧床静养限制活动。结果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能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对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沈阳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训练前和2个月后心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功能较训练前更好。提示脑卒中康复训练是安全的,且能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侧忽略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伴有患侧忽略的偏瘫患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积极采用患侧忽略的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明显差异(χ2=3.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1,P<0.01),观察组疗效显著,对照组疗效一般。结论在康复治疗时,加强对患侧忽略的强化训练,对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三四周进行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定。结果:经三四周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73.63±20.33)分,CNS为(15.32±12.79)分,较治疗前(33.32±12.06),(32.24±12.45)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犤(48.23±16.22),(23.56±15.36)分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57,-2.87,P<0.001)。康复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同伴教育配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除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措施外,同时配合为期3个月的家属参与同伴教育;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分别对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DL和肢体运动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同伴教育配合康复治疗,有利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及健康行为的管理,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中风二代回春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前后上下肢经挛程度、Fulg-meyer,Barthel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72%,下肢为60%,与对照组50%,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风二代回春胶囊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2000-09/2003-09丹东市中医院收治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阳明经腧穴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和修订Bart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8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上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2.8±7.5)分,对照组为(28.5±7.6)分(t=2.57,P<0.05);下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5.2±7.2)分,对照组为(24.5±7.5)分(t=6.59,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58.8±10.1)分,远大于对照组(44.6±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6,P<0.01)。结论两组评分对照说明针刺阳明经腧穴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