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白介素25-(IL-25)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IASA)检测62例不同分期哮喘患者(缓解期28例、急性发作期34例)血清IL-8,IL-25 的水平,同时观察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8,IL-25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血清IL-8,IL-25较缓解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25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血清中IL—12、IL-4和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5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缓解期儿童(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12值明显下降,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和TNF—α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哮喘儿童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4和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2水平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血清中IL-12、IL-4和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吸入丙酸倍氯米松1周前后与健康对照组二者血清中的IL-12、IL-4和IgE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12值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和IgE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IgE水平下降。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哮喘儿童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4和IgE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2水平升高,IL-4和IgE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崔银香  陶艳琴 《吉林医学》2009,30(19):2315-2316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患者取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IL-6、IL-8及sICAM-1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6、IL-8及sICAM-1较缓解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血清IL-8和sICAM-1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及sICAM-1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 IFN-γ)浓度的变化,了解IL-18、IL-6、IFN-γ与HIE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HIE患儿(轻度40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2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并对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HIE病情分度越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IE患儿治疗后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IL-18、IL-6、IFN-γ可能参与HIE发病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HIE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聂飞  徐鹏 《疑难病杂志》2010,9(11):849-85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40例),另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6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后,蛋白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6、IL-1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淑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95-95,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40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并作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IL-6、IL-8、TNF—α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 17水平为(227.17±17.76) 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 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吴延雷  凌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01-102,105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制定的哮喘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0.4 g,1次/d,连用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水平[(0.94±0.25)、(1.23±0.36)μg/L]较治疗前[(1.87±0.51)、(1.91±0.46)μg/L]明显下降(t=3.13、2.31,P〈0.01、P〈0.05),IFN-γ水平[(14.71±4.12)μg/L、(12.42±3.25)μg/L]较治疗前[(8.07±2.13)μg/L、(7.94±1.87)μg/L]明显上升(t=2.92、2.34,P〈0.01、P〈0.05),且匹多莫德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29、2.14,均P〈0.05);匹多莫德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χ^2=5.67,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的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IL-4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IL-27水平变化及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15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36例MPP患儿和35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NMPP)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IFN-γ、IL-4和IL-27水平进行测定。血清IFN-γ、IL-4和IL-27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MPP组、NMPP组急性期及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73.1±29.2)pg/ml、(192.2±36.4)pg/ml、(152.3±28.2)pg/ml;血清IL-4水平分别为(124.8±34.7)pg/m、(100.4±31.9)pg/ml、(80.0±24.7)pg/ml。MPP组、N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但MPP组IFN-γ/IL-4比值降低,而NMPP组则无明显变化。MPP组、NMPP组、对照组血清IL-27水平分别为(24.24±9.00)pg/ml、(29.76±10.18)pg/ml、(18.03±7.58)pg/ml,MPP组高于对照组(P〈0.05),NMPP组高于MPP组(P〈0.05)。MPP组及NMPP组患儿血清IL-27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849,P〈0.01),血清IL-27水平与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r=0.884,P〈0.01)。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IL-27应答不足,Th1/Th2应答失衡,在MPP的免疫病理损伤与肺外并发症发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艾春英 《湖南医学》2014,(4):746-74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IL-3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哮喘缓解48例(缓解组),急性发作期77例(急性期组),其中轻度组32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20例,另选取正常体检者4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IL-18、IL-33水平,同时观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嗜酸性细胞(EOS)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 IL-18,IL-33,EOS 水平显著升高,而 FEV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缓解组相比,急性期组IL-18,IL-33,EOS水平显著升高,而 FEV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轻、中度哮喘组相比,重度组患者 IL-18,IL-33,EOS水平较高,而 FEV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急性期各组患者治疗后IL-18,IL-33,EO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FEV1%,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IL-18、IL-33在急性哮喘发作过程中起到促炎作用,加强气道反应;对急性期患者应用激素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控制气道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hs-CRP、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126、7.835,P<0.05),经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6.937,P<0.05).且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0.375,P> 0.05).结论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IL-10的变化,有利于了解哮喘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泻白清肝饮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证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人。两组在实施基线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泻白清肝饮,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片。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比照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嗜酸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咳嗽及咯痰改善方面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泻白清肝饮可显著改善咳嗽、咯痰症状,通过降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外周血中异常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数,减轻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或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辛苍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辛苍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两组,辛苍汤口服治疗组和酮替芬口服对照组各30例.临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疗效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eosinophil,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 5,IL-5)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EOS、IL-5浓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one second,FEV1)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祛风药辛夷和苍耳子组成的辛苍汤治疗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和血清IL-5浓度、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清郁和降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两组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清郁和降汤治疗,均于治疗8周后统计证候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气道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33水平及EO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郁和降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哮喘及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且有利于减轻气道炎症,使哮喘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IL-4、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中-重度哮喘患儿28例为实验组1、缓解期哮喘患儿24例为实验组2、取正常儿童25例为对照组,分别取外周静脉血3mL,用ELISA方法检测IL-4、IL-13的含量,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两实验组IL-4、IL-13、EOS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较实验组2明显增高;且哮喘患儿血清IL-4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4、IL-13及EOS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水平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且这些因子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虎汤对哮喘婴幼儿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4、IL-5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五虎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简称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另选健康婴幼儿10例。以Thomas法分离、培养并诱导治疗组及对照组哮喘婴幼儿和健康婴幼儿外周血DC细胞,并与健康儿童的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104、IL-5浓度。结果婴幼儿哮喘患儿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4、IL-5较健康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虎汤治疗后IL-4、IL-5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虎汤具有抑制哮喘患儿Th2类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从而调节Th1/Th2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温阳抗寒合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造模,并予相应药物干预。实验结束后收集标本,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以及血浆与肺泡灌洗液中自细胞介素(IL-4、IL-5)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均可显著降低sVCAM-1与IL-4、IL-5的含量(P〈0.01),两药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中药小剂量组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中药温阳抗寒合剂可通过下调sVCAM-1IL4、IL-5的含量,减轻气道炎症,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噻托溴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干预,明确其对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噻托溴铵吸入,分别于治疗前、8周时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均明显下降(P 〈0.01),观察组血清及诱导痰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噻托溴铵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