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术者的缝合技术以及使用的材料是否相同、术后是否早期功能锻炼、肌腱与腱鞘损伤的性质与程度等,均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我们在2000-2002年对Ⅱ区肌腱损伤的病例术后早期进行了功能锻炼,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IC亚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38指67条肌腱采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进行早期修复,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随访时间4个月~2年半,平均8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73.7%。结论对于整齐轻度损伤的指深、浅屈肌腱,可以同时修复;而不整齐、比较严重的损伤,则可采用切除指浅屈肌腱只缝合深屈肌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无人区”屈肌腱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不断改进,除缝合技术和腱鞘的处理方法改进外,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损伤肌腱功能恢复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我院1987年10月至199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43例(54指)“无人区”屈肌腱损伤,术后加强了患指的康复护理,进行了适时的、恰如其分的功能锻炼,使本组病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1.3%,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岁半,平均27.6岁,12岁以下患儿7例。轻度损伤32指,重度损伤22指。损伤在IIa亚区12指,IIb亚区7指,IIc亚区16指,IId亚区19指。24小时内修复者19指,半个月内修复者35指。术后手指功能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Ⅱc亚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38指67条肌腱采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进行早期修复,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4个月~2年半,平均8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73.7%。结论 对于整齐轻度损伤的指深、浅屈肌腱,可以同时修复;而不整齐、比较严重的损伤,则可采用切除指浅屈肌腱只缝合深屈肌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 1区滑车及肌腱电锯伤的修复方法。方法 :自 1988年以来 ,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指 1区滑车及肌腱电锯伤 3 4例。滑车缺损用肌腱条修补 ,肌腱用 5— 0针线型法缝合肌腱和 7— 0针线断端连续缝合 ,术后 1周被动伸指锻炼 ,3~ 4周后主动伸指锻炼。结果 :3 1例经过 4~ 11月随访 ,根据TAM标准 ,本组优良率 90 .3 3 %。结论 :1区电锯伤滑车需修补才能恢复长度和孔径。本方法对肌腱损伤小 ,较好地恢复了滑车形态 ,肌腱缝合牢固 ,能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一种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的肌腱缝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6月起,我科应用改良肌腱缝合方法(套圈改良法)修复腕部指屈肌腱损伤,术后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钦佩  刘虔  徐安山  孙锋 《中国骨伤》2003,16(5):306-306
1998 - 2 0 0 0年我们对 2 1例 38条指屈肌腱损伤患者行急诊修复后 2d即行主动伸指被动屈曲早期功能锻炼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16~ 5 1岁 ,平均 33岁。右手 16例 ,左手 5例。肌腱损伤部位按国际通用划分法[1] Ⅱ区 12例 ;Ⅲ区 3例 ;Ⅳ区 3例 ;Ⅴ区 3例。拇指 3例 ;食指 15例 ;中指 10例 ;环指 7例 ;小指 3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 ,上气压止血带 ,常规消毒铺巾 ,用 3 0尼龙无创伤缝线缝合 ,按Kessler缝合法 ,在屈肌腱与掌背矢状面呈 30°角的两个平面上各缝合一针 ,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4年9月,对87例(189指)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多束法缝合修复屈肌腱,术后早期行半弧主动屈伸练习。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锐器切割伤34例,电锯伤47例,机器挤压伤6例。损伤指别:示指64指,中指75指,环指45指,小指5指。受伤至手术时间1~6 h,平均4.5 h。使用Strickland-Glogovac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评价获优143指,良29指,可15指,差2指,优良率91%。1例出现屈肌腱再断裂。结论多束法缝合肌腱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是一种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移植腱周膜包绕腱缝合段防止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防止指屈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方法:设计并应用了掌长肌腱腱周膜游离移植包绕腱缝合段的新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40例58指。结果:术后随访1至8年,功能按TAM法评定:58指中,优20指,良32指,可5指,差1指,优良率为89.6%。结论:腱周膜是腱周固有的、利于肌腱滑动及营养的组织。包绕腱周膜腱缝合段,不会破坏肌腱的外源性愈合,又使粘连疏松。通过早期功能锻炼,能恢复良好的滑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 在清晰术野下,暴露肌腱两断端,用0/4尼龙线,距肌腱断端1 cm处横行穿针,在距横穿线靠断端方向1 mm处以肌腱宽度和厚度的1/3环绕出针后把针靠断端方向套入缝线内,在附近靠断端方向1 mm处刺入肌腱,与肌腱纵轴平行自断面穿出,相对侧同法缝合,另一断端也同法缝合,然后相对应缝线拉拢打结。两断端用0/9无损伤缝合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彻底止血后修复腱鞘及闭合创口,术后背侧石膏托制动3周,进行有计划的功能练习。结果 本组18例26指,随访2~16个月,按TAM评定标准18例26指中优23指、良3指,疗效满意。结论 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早期功能练习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手部指屈肌腱损伤者 32 0例 ,总共 46 0条肌腱 ,全部是新鲜断裂 ,致伤原因为铣床、刀片切割伤、机床碾绞伤以及电刨伤等。其中男 2 17例 ,女 10 3例 ,年龄 15~5 2岁 ,平均为 2 1岁 ,左手 12 5例 ,右手 195例 ;其中A组(术后一周开始功能锻炼组 )损伤部位Ⅰ区 15例、Ⅱ区 40例、Ⅲ区 5 3例、Ⅳ区 5例 ,B组 (术后二周开始功能锻炼组 )损伤部位Ⅰ区 2 0例、Ⅱ区 5 7例、Ⅲ区 35例、Ⅳ区 1例 ,C组 (术后三周开始功能锻炼组损伤部位Ⅰ区 16例、Ⅱ区 5 3例、Ⅲ区 44例、Ⅳ区 1例 ,全部病例无指骨及掌骨完全离断。修复方法在臂丛神…  相似文献   

13.
津下双套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津下双套圈法修复Ⅱ区指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对35例58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者采用津下双套圈法结合显微技术予以修复。术后进行物理治疗及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同时选择30例52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者,用Kessler法修复作为对照组,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1年,按TAM评价法评定疗效。津下双套圈法疗效优者28指,良24指,可6指,总优良率为89.6%。Kessler组的总优良率为82.7%。结论:用津下双套圈法修复屈肌腱具有抗位力强度,血供影响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急诊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部指屈肌腱Ⅱ区断裂不同外科修复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为手部深浅指屈肌腱Ⅱ区完全断裂患者67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改良Kessler缝合组(n=42)与津下氏双圈修复组(n=25),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析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并单独观察改良Kessler缝合组术后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津下氏双圈修复组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术后6个月的TA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晚期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P0.05)。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术与津下氏双圈修复术治疗手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临床疗效相当,应尽早行康复锻炼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手外伤引起指屈肌腱损伤临床较多见,术后功能恢复差,主要原因是术后肌腱粘连。我院于1997~2002年应用改良津下氏法缝合指屈肌腱,早期控制下活动,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4例82条指屈肌腱,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11~57岁;急诊修复45例,择期9例。致伤原因: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早期修复及早期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统计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80例124指,共计221条肌腱,其中I区16条,Ⅱ区89条,Ⅲ区36条,Ⅳ区10条,V区70条,均予早期修复,术后早期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以TAM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随访72例,失访8例。患指TAM优良率达94.64%。结论早期修复手部开放性屈肌腱损伤,术后辅以规范的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肌腱损伤后 ,常因不正确的缝合方法和术后不及时的功能锻炼 ,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及手部功能丧失。自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伸、屈指肌腱损伤 ,采用合理的缝合方法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共收治伸、屈指肌腱损伤 82例病人 ,随访 4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随访最长时间 2年 ,最短 4个月 ,男性 3 8例 ,女性 10例。右手 18例 ,左手 3 0例。刀割伤3 2例 ,玻璃伤 12例 ,撕脱伤 2例 ,压轧伤 2例。伸指肌腱 18例 , 区 2例 , 区 4例 , 区 3例 , 区 1例 , 区 8例。屈指肌腱 3 0例 , 区 3例 , 区 5…  相似文献   

19.
屈肌腱损伤是手外科临床中常见外伤。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9例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采用双Kessler缝合法修补,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经术后随访,患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9例42指,男23例,女6例;年龄18~42岁,平均25岁。右手21例,左手8例。肌腱损伤均为指屈深肌腱完全断裂,肌腱损伤的部位按国际通用的划分法:Ⅱ区12例、Ⅲ区6例、Ⅳ区8例、Ⅴ区3例。致伤原因:切割伤19例、电锯伤5例、机器轧伤5例。受伤距手术时间均在伤后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结果 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 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