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董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21-2122
口腔溃疡的患者 ,属阴虚胃热者为众 ,常以胃热为重。因阴虚胃热而烦热 ,牙痛 ,口腔出现大小多个溃疡 ,疼痛难耐 ,特别是饮食时为甚 ,舌红苔黄腻。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阴虚胃热 ,主要病机是口腔粘膜为胃热薰蒸而致溃疡。采用的治疗方法 ,内外合治 ,标本兼顾 ,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 ,做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结合 ,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 ,更能达到防治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疮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亚 《四川中医》1999,17(4):48-49
复发性目疮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亦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2年以来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以阴虚为主证的复发性目疮5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使治疗组与对照组例数之比为2:且,即治疗组别例,对照组自例。好例中医辨证均为阴虚内热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溃疡发生在口腔内任何部位的粘膜,表面有纤维性假膜,不易拭掉;③溃疡直径一般在0.scm以内,数量可多可少,1~2周内可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3.
唐选训 《广西中医药》1996,19(5):17-17,21
<正>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无年龄性别限制,发病率在各种口腔病中居第一位。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近3年多来,用甘露饮加减合维酶素治疗复发性口疮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32.6岁。溃疡单发25例,43例为多发,数量2~7枚,大小不等。伴有口内疼痛,口燥咽干,胃脘灼热,饥不欲食,尿黄便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辨证属阴虚胃热型。  相似文献   

4.
口疮,多为火热为病。心脾积热、络热肉腐者,宜清心泻脾、凉润通络;肺胃热壅、热毒滞络者,宜清胃泻肺、解毒通络;阴虚络热、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凉润和络;又有阳虚寒凝、络脉瘀阻者,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凡从络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总结朱启勇教授诊治复发性口疮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脏腑的虚、实、寒、热密切相关,并将复发性口疮分为胃热证、肺阴虚证、脾虚证3种证型,分别给予清降胃热、养阴清热、健脾益气治疗。  相似文献   

6.
口疮是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口腔粘膜溃疡疼痛,影响进食,幼儿表现哭闹不安、拒食。桂花属民间草药,治疗口疮疗效显著,对复发性口炎型溃疡和创伤性溃疡也有显著疗效。我院从2000年至今已治愈数百例病人。方法是将桂花炒黄研碎,密闭干燥保存,治疗时将散剂均匀外敷在溃疡面上,最好于睡前用药,以使药物发挥较长时间疗效,每日1次,口疮和创伤性溃疡在去除创伤因素后1~……  相似文献   

7.
张敏 《世界中医药》2010,5(3):212-212
口疮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男女老幼中均广泛存在。中医治疗口疮,多从胃热炽盛、心火上炎治疗。但口疮病机多端,《医贯》:“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故临床须细审病机,知常达变,随证变通,方见良效。现笔者将自己的临床治验病案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临床中目拟目疮饮治疗小儿口疮40例,痊愈36例,好转2例,有效率达95%。所有病例均根据《中医儿科学》进行诊断及评定疗效,观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目疮饮药物组成:寒水石10-20g,白茅根10~20g,芦根10-15g,淡竹叶6-10g,薄荷(后下)4~6g,甘草4g。伴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后下)3-6g。每日1剂,武火前取计当亲频服。2病例介绍徐某,女,岁,1998年7月6日初诊。母亲代诉:哭闹拒食1天。查体见后须两侧及舌边散在数个溃疡点,周围鲜红。诊断目疮,为心脾积热所致,宜情心泄热,用上方3刘而愈。3体会中药寒水石成寒,具有清热泻火…  相似文献   

9.
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患,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脾胃积热、心火上炎或虚火上浮所致,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临床特征。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口疮,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疮的辨证施护太原市南城区中医医院(030045)贾琳关键词口疮,辨证施护口疮又称口疳、口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口腔粘膜发生浅层溃疡为主,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笔者认为,除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外,辨证施护对促进口疮痊愈及减少复发也非常重要。现将...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口腔见病,主要表现为唇、颊、舌、齿龈等处粘膜溃疡、疼痛。因其反复发作,此起彼伏,影响饮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西医称为“阿弗他溃疡”,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欠清楚,疗效也不理想。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口疮是口腔黏膜上生有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又名口疳。《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云:“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说明口疮病因是脏腑热盛所致,故清热泻火是口疮的重要法则。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心火亢盛、胃中积热、肝郁化火、阴虚火  相似文献   

13.
口疮,西医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其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明显灼痛。本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使本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比单纯用西药方法使疼痛缓解更快,病程更短,间隙时间更长,并可通过辨证施治,改善自身状况,或可达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口疮局部治疗目前仍以保护创面,消炎止痛为主,如洗必泰药膜敷贴。但这类局部应用的制剂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较弱,故溃疡愈合时间较长。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bF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能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有鉴于此,笔者尝试用bFGF治疗复发性口疡,并同时以银黄含片、三黄片  相似文献   

15.
口疮证治     
干千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2):14-15
<正> 口疮,亦称口疳、口破。是指口腔粘膜(唇、舌、齿龈)生黄白色溃疡点,疼痛,时有发热等为主症的常见病。其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热积,阴虚火旺,食物内伤,龋齿磨擦,复感风、火、燥邪,助热化火,循经上攻于口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珍珠口疮冲剂的临床与安全性,根据卫生部原药政管理局(95)ZL33号文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对珍珠口疮冲剂治疗复发性口疮溃疡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口疮是临床常见疾病,饮食失宜、情志失畅均可内生壅滞,阻碍脾胃升降,胃不降浊,脾不升清,进而郁生内火,诱发口疮,因此胃气郁滞是内火产生之源,胃热炽盛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是临床三种常见证型。在脾胃升降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以苦寒通降、辛通苦降、甘温通运为治疗大法,运用清胃散、柴平汤、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并多选用莲子心、生甘草、灯心草、竹叶、蒲公英导降心火,达到通滞降火、标本同治的效果。附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日胶粘膜溃疡性损害,易反复发作,面临床治疗一般效果不佳。笔者于一年前试用蜂王浆治疗本病,效果较理想。一般资料50例患者系1995年3月至1996年5月所治疗的口腔溃疡病人,男28例,女22例;年龄3~65岁,其中17~4五岁者38例。患者患曰疮最短者1天,最长者互9天。有反复发作史者33例,最短着半年,最长春2年。治疗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将日胶粘膜溃疡处表面的假膜拭去,暴露其基底部。取新鲜蜂王浆(冷冻保藏者亦可用.但效果可能较差)涂擦,每日3次,直至愈合。溃疡面面积较大而病较重者,可配合其它药物治疗。患…  相似文献   

19.
口疮亦称“口舌生疮”,以口腔粘膜溃疡,灼热疼痛,表面覆以黄色假膜、周围有狭窄红晕为主要特征。目前,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情志、劳倦、久病不愈等因素所致,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分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气虚三型进行施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重用黄芪配伍治疗口疮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疮也称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本病是周期性复发史,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的特征,散在分布于角化较差的区域,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口疳、口糜、口疮”等。近几年笔者根据本病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的特点,以生黄芪为君,辅以它药,辨证施治48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