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刘春华 《肝脏》2007,12(3):231-231
李某,女,21岁,未婚.因乏力、纳差、尿黄4 d,神志不清1d于2004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四肢懒动,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厌油性食物,小便黄.自服"感冒药"后,病情无好转,去第一四一医院就诊查肝功能TBil 171.8 μmol/L,ALT 2 732 U/L,AST 1 485 U/L,PTA 12.1%,HBsAg( ),以"肝炎"收住院治疗.患者于12月1日凌晨出现神志不清,时有烦躁,给予抗"肝昏迷"治疗,效果不佳,急转我院.门诊以"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重型并肝性脑病"收住院.  相似文献   

2.
李志荃 《肝脏》2007,12(1):45-45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巩膜黄染3~4天于2005年6月24日第1次入院.患者入院前3~4天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无头痛、咳嗽,在家应用退热药治疗,体温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浆内毒素(lipopolyasccharide,LPS)与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可溶性CD_(14)(soluble CD_(14),sCD_(14))的关系。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4例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PS和LBP、sCD_(14)的水平,并以10例献血员和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其血浆中LPS和LBP、sCD_(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献血员;慢重肝死亡者其LPS和LBP、sCD_(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BP、sCD_(14)的水平及病情与临床转归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0岁,因腹胀、纳差20余天,于2000年8月1日入院。7a前因患乙型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腹平软、左上腹有15cm手术疤痕。肝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WBC5.5×109/L,N0.53,RBC3.47×1012/L,Hb115g/L,PLT107×109/L。肝功:TP77.0/L,ALB42.6/L,TBIL8.8μmol/L,ALT35U/L,HBsAg(+)。AFP>2000ng/ml。B超示肝体积缩小,光点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质,肝右叶探及5.3cm×5.3cm强回声,边界清、规则,内回声不均质,门静脉1.3cm。CT示肝右叶偏后有一直径5.5cm…  相似文献   

5.
1.病历资料:患者男,12岁,汉族,因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1个月,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家族史.体温36.4℃,脉搏8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75 mm 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双肺及心脏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肝区有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入院时肝功能检查ALT 74.0 U/L,AST 60.0 U/L,总胆红素8.3 μmol/L,白蛋白44.1 g/L,球蛋白30.1 g/L.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5岁,主因头晕、恶心、呕吐、肝区不适10天入院。既往无过敏史。查体:体温37℃,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11KPa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心肺无阳性体征.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不明显.莫非氏征阴性。化验:TTT10U,TFT( ).ALT100U。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HBsAs(-),抗—HBs(-),抗—HBc1:50( ),HBeAg( ),抗—HBe(-),抗—HBs IgM1:500( ),抗—HBcIgG1:50(-),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无黄疸型.给予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9岁,主诉"发作性胸痛1周"于2008-01-02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急诊人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否认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胸部外伤史.入院查体: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48岁,因查体发现肝功异常2 a,肝占位1 α,乏力、纳差、尿黄1个月于2005年9月23日入院.患者2 a前查体发现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HbsAg(+)、抗Hbe(+)和抗Hbc(+),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9.
江军  陈仕祥 《肝脏》2001,6(3):164-164
患者男性 ,19岁 ,因反复乏力、纳差 1年 ,伴发热、腹胀、尿黄 2 0d ,而被收住某医院诊为“肝硬化腹水”并给予保肝、抗炎治疗。半个月后 ,因症状加重 ,于 1999年 3月 2 3日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 :消瘦、面色晦暗、精神萎糜、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 ,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腹部膨隆 ,有韧感 ,肝肋下未及 ,肝区无叩痛 ,脾肋下 2cm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扪及包块 ,腹水征阳性 ,肠鸣音活跃。双下肢呈压凹性水肿。辅助检查 :总胆红素 2 5 1.2 μmol/L、直接胆红素187.9μmol/L、白蛋白 2 3 .6 g/L、白 /球蛋白比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无肝活检情况下慢性HBV感染"小三阳"患者中免疫控制与免疫逃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或住院的219例慢性HBV感染的"小三阳"且均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据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分为免疫控制(n=121)、免疫逃逸(n=98)两组,分析在无肝活检情况下诊断的准确率。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分析无肝活检时血清学及生化学标志物诊断免疫状态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并计算诊断指数及Youden指数。结果本队列在无肝活检情况下免疫控制的诊断灵敏度为61.2%(74/121),特异度为50%,误诊率为50%(49/98),漏诊率为38.8%,诊断指数=1.11,Youden指数=0.11;免疫逃逸的诊断灵敏度为50%(49/98),特异度为61.2%,误诊率为38.8%(47/121),漏诊率为50%,诊断指数=1.11,Youden指数=0.11。结论若无肝活检,免疫控制与免疫逃逸的漏诊率与误诊率均较高,诊断准确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或/和血液(浆)灌流共进行50次治疗,观察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人工肝支持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显效率为80.00%.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PTA上升(P<0.01),白蛋白、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术中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主要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畏寒、发热、血压下降.术后好转出院26例(70.27%),自动出院7例(18.92%),死亡4例(10.81%).结论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右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经当地医院诊断脑血栓给予活血化瘀治疗15天无效,于1991年12月17日转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T36.5℃,P84次/分,BP13.3/8.0 kPa(100/60 mmHg)。神志清晰,无黄疸,全身浅淋巴结不大,扁桃体不大,心肺(一),肝脾肿大。胸片: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改变。EKG示完全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B超:肝助下5cm,回声均质,脾厚5.5cm,肋下4cm。CT:左侧多发性脑梗塞。Hb171g/L,RBC5 800×10~9/L,WBC34.9×10~9/L,N 0.92,LO.08,BPC448×10~9/L,LDH249U/L(正常值60~130),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尿常规均正常,大便未见虫卵,1:200O OT试验阴性。经用川芎嗪、脑复康等治疗20余天,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可下地活动,但血象持续异常,先后11次结果为:WBC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脾血瘀证色诊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脾血瘀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两样本(肝脾血瘀证与非肝脾血瘀证)均数比较.结果:肝脾血瘀证舌质RGB值均高于非肝脾血瘀证,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唇部RGB值均低于非肝脾血瘀证,其中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值比较差异也较明显(P=0.05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舌质RGB值、唇部BR值变化可作为肝脾血瘀证辨证标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5岁,因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合并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于2001年3月28日行肝移植术.2002年7月20日起自觉乏力、纳差.查ALT 965U/L,AST382U/L,TBIL 40.30μmol/L,予积极保肝治疗.8月12日查ALT 27U/L,AST 33U/L,TBIL 141.2μmol/L,CRE209μmol/L,8月13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外院读片)肝细胞多灶性淤胆,疑为慢性排异反应的早期改变.加量服用抗排异药:FK506及霉酚酸脂.8月27日MRCP检查: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相似文献   

15.
病例 患者 女 ,17岁 ,因精神受刺激自服甲硝唑 80片 (16g) ,并饮酒 ,4小时后去急诊室洗胃 ,给予保肝对症治疗。于服药后第四天出现乏力、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尿色深黄呈豆油色 ,无黑便。以“药物性肝炎”收入院。体格检查 :T :37℃ ,P :10 2次 /分 ,Bp :16 3/ 10 5kPa。意识不清 ,呈昏迷状态。巩膜皮肤深度黄染 ,角膜反射 (+)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 ,双肺无异常 ,肺肝界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 ,心界不大 ,心率 10 2次 /分 ,节律整 ,肝界缩小三肋间 ,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腹水征 (- ) ,双下肢水肿(- ) ,颈强 (± )余未引出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4岁.因"乏力半月,腹胀10天"于2012年5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出现乏力,无纳差、恶心、呕吐、呕血,无腹胀、腹痛,未予治疗.10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腹胀、纳差,当地医院诊治(具体方法不详)无效.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既往无肝炎、饮酒、吃生鱼等病史.患者入院前自行服用中药"一点红"50余天.体格检查:腹围91 cm,无肝掌、蜘蛛痣,心率100次/分,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常规:白细胞:12.41×109/L,红细胞5.83×1012/L,血红蛋白171g/L,血小板1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  相似文献   

17.
一、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40岁,体质量43.5 kg.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不适,无乏力、发热、腹泻及食欲不振.在市内某医院检查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异常(83 U/L),服用中药后,ALT水平仍反复波动.为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8月2日入本院.1994年,患者行剖宫产时曾输血.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肝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18.
男性,45岁.因腹痛、尿黄20余天于某年11月1日入院.发病来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及腹泻,胃纳可.患者肝炎病史6年余,分别于5年及2年前以“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两次住院治疗,均好转出院.体检:T36.8℃,P88次/min,R20次/min,BP18.7/10.7kPa.神志清,面色晦黄,皮肤巩膜黄染,可见蜘蛛痣、肝掌.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有压痛,脐周压痛,移动性浊音(一).双下肢无浮肿.化验:血Hbll.9g/L,WBC9.8×10~9/L,N64%,L35%.TP 85.3g/L,AIb 32g/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20天,加重伴巩膜、皮肤黄染5天于1999年4月28日入院。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及饮酒史,无胆道疾病史。体检:体温37.8℃,脉搏132次/分、呼吸20次份、血压14/9Kpa(105/68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扶入病房。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肝掌,未见蜘蛛痣及出血点。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13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中上腹弥漫性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菲氏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轻叩痛,移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38岁,因“反复乏力、纳差8个月。加重伴尿黄5天”于2 0 0 2年3月10日入院。查体:T36 5℃,P80次/分,R18次/分,Bp 12 0 / 80mmHg ,慢性肝病容,皮肤、粘膜轻度黄染、肝掌( ) ,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既往曾对肝炎灵过敏。化验示,肝功:ALT 5 2 8u/L ,AST 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