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皮肤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现就皮肤组织工程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早在 195 1年 ,就有学者建议用实验室生长的皮肤来治疗烧伤病人[1] ,但由于表皮细胞培养困难 ,此方法未能实施。直到 1975年Rheinwald和Green[2 ] 攻克了体外大规模培养表皮细胞的难题 ,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和制作才日渐广泛。皮肤替代物可分为 :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和复合皮肤替代物。一、表皮替代物1.表皮细胞悬液 :Billingham等[3 ] 首先用培养的表皮细胞悬液治疗大面积全厚皮肤缺损 ,但该方法存在两大难题 :一是无法确定转移到…  相似文献   

2.
皮肤的构成     
皮肤(skin,cutis)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有人也主张包括皮下组织),表皮由覆盖于胚胎表面的外胚层分化而来,真皮主要由中胚层形成,皮肤附性(entaneous appendages)包括汗腺,毛发,皮脂腺及指(趾)甲,均由表皮分化共同完成皮肤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一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伤性皮肤溃疡表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抗VEGF抗体及CD34抗体染色6例皮肤溃疡患者的溃疡活检标本。结果 正常人表皮VEGF基本无染色;将整个皮肤溃疡标本分为正常部、周边部、边缘部及中心部:正常无染色;周边部表皮上层VEGF明显染色;溃疡组织边缘部在表皮下层明显表达VEGF;溃疡组织中心部表皮无染色。CD34染色显示真皮毛细血管增生,管腔扩张,以周边部和边缘部真皮毛细血管增多显著。结论 外伤性皮肤溃疡表皮分泌VEGF,促进血管新生和管腔扩张,对溃疡的愈合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衰老皮肤结构重塑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衰老皮肤结构变化的特点,应用真皮下切割法进行皮肤结构的重塑,增加真皮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修复断裂的胶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15天,经切割的皮肤面积缩小30%左右(P〈0.01),表皮层增存,表皮真皮交界处表皮钉加深,乳突增高,皮面平坦,无凹凸不平,临床应用后,可明显减少外毗鱼尾纹和鼻唇沟皱纹,该方法对消除细小皱纹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皮肤剥脱剂对豚鼠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中药皮肤剥脱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3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0.22±0.06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贝克-戈登液组损伤达0.53±0.03mm(真皮网状层);杰森液组损伤达0.1±0.02mm(角质浅层);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0.12±0.03mm(角质层)。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HTH结论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既能控制深度,避免太深引起瘢痕,又能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促进真皮乳头层新生胶原蛋白的合成以及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使真皮变厚,皱纹消失,达到嫩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皮肤缺损覆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就异种移植物、人工合成膜和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进行了综述,其中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第三代产品-复合皮肤替代物,具有表皮和真皮的双层结构,在结构上同天然皮肤极为近似,初步临床应用显示了极好的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 为皮肤缺失的移植提供具有生物活性的表皮、真皮的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方法 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冷冻干燥及戊二醛交联的I型胶原基质网架的两侧,在液面下培养1周后,改为气-液界面培养,动态观测人工皮肤光镜下组织学形态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培养过程中表皮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真皮基质网架渐渐降解,并逐步被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完成真皮构建。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失者的自体移植治疗,体外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可从根本上解决自体供皮不足,且细胞源于自体皮肤,排除了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疾病传播的风险,具有安全、有效、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衰老皮肤结构变化的特点,应用真皮下切割法进行皮肤结构的重塑,增加真皮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修复断裂的胶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15天,经切割的皮肤面积缩小30%左右(P<0.01),表皮层增厚,表皮真皮交界处表皮钉加深,乳突增高,皮面平坦,无凹凸不平。临床应用后,可明显减少外眦鱼尾纹和鼻唇沟皱纹。该方法对消除细小皱纹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皮肤磨削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浅表区域的异常,包括色素沉着、浅表异物(色素痣、血管瘤)和瘢痕等皮肤先天及后天损害。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美容外科技术,但它的使用有一定的适应症,而且病变不同手术效果亦不同,还有术后的皮肤护理及注意事项对维持手术效果十分重要。磨削术分为机械磨削术及高能超脉冲激光磨削术。机械磨削术是利用快速转动的砂轮、钢刺轮对表皮及浅层真皮进行磨削的一种技术。病变的表皮及真皮的乳头层磨去后,残存的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相似文献   

12.
表皮干细胞活性复合皮肤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研制一种增殖能力强具有表皮、真皮的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方法从幼儿包皮中分离表皮干细胞,用胶原Ⅳ纯化、富集表皮干细胞,接种在3T3细胞滋养层上,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经冷冻干燥及戊二醛交联的I型胶原基质网架的两侧,在液面下培养2周后,改为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复合皮肤,移植到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处,以表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皮肤和无细胞接种的胶原海绵膜作为对照。术后进行大体观察,在第7、14、21天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增殖能力强,新生的皮肤瘢痕轻,形态满意,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胶原海绵上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增殖能力强,较好地解决了种子细胞的老化问题,可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皮肤组织工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综述近阶段皮肤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近期在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文献,着重阐述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培养的表皮真皮复合皮片的研究进展和重要问题。结果 多数学者认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应及时重建已人的表皮和真皮结构。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尽早移植表皮细胞,并保护移植后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以及研制能更有效地促进细胞功能,诱导创床血植入,移植后可降解,无毒性,无病原携带风险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表面分子包括促进邻近KC之间及基底层KC与真皮之间粘着的结构性蛋白和糖蛋白,在表皮生长、分化和增生方面发挥作用的调节蛋白以及激发皮肤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分子物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KC表面分子在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衰老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应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染色体分析技术研究衰老皮肤与小儿皮肤表皮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生长周期各期细胞比例等特点,动态观察衰老细胞生长动力学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衰老皮肤的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较低,合成期细胞仅占5~6%,而小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约占6%,合成期细胞占13~14%。这说明DNA合成障碍是皮肤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黏附实验将人表皮干细胞分选出来后大量培养,将成纤维细胞和表皮干细胞转移到真皮底物上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将之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模型,于术后第1、2、4周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4周具备完整的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中具备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表皮细胞间还可以看到有桥粒、半桥粒、角质透明颗粒和粗张力微丝柬。表、真皮层间有连续的、完整的基底膜。真皮网架破坏明显,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学形态和超微结构上已接近于正常的皮肤,从而为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体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谊林  蔡霞等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4-26,T001
目的 为制成含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直接用于修复全层皮肤缺损。方法 选用长枫杂交仔猪10只,酶消化法获取皮肤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将原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与30%氧化异丙烯F-127混匀成细胞悬液后,种植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用于修复自体动物背部直径4cm全层皮肤缺损,以单纯生物材料(PGA+氧化异丙烯)充填的创面作为对照组。修复术后1,2,4,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和基底膜特殊染色等方法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第1周新生组织即出现表皮与真皮2层结构,特殊染色观察到连续的基底膜。第2周表皮与真皮均较前增厚。修复后第8周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形态结构均与正常皮肤相似。对照组则无皮肤形成,仅见大量肉芽组织。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PGA 氧化层丙烯为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载体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皮肤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样变性,为多种原因所诱导的以特异性糖蛋白纤维即淀粉样物质在血管壁及器官、组织细胞外沉积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预后不良性疾病。淀粉样物质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主要累及心、肝、肾、脾、胃肠、肌肉及皮肤等组织,淀粉样物侵及肝脏浸润于肝细胞之间或沉积于网状纤维支架时称为肝淀粉样变性。近年来对肾、眼眶、皮肤、膀胱等淀粉样变性报道较多,对肝淀粉样变性报道较少,现将我院典型病例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化和日光损伤皮肤的临床特征包括皱纹、色素异常和皮肤萎缩,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和真皮有序结构的缺失,表皮角变平,表皮下基底带Ⅳ型和Ⅶ型胶原减少,真皮厚度下降,紫外线在皮肤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衰老皮肤结构变化的特点,应用真皮下切割法进行皮肤结构的重塑,增加真皮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修复断裂的胶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15天,经切割的皮肤面积缩小30%左右(P<0.01),表皮层增厚,表皮真皮交界处表皮钉加深,乳突增高,皮面平坦,无凹凸不平。临床应用后,可明显减少外眦鱼尾纹和鼻唇沟皱纹。该方法对消除细小皱纹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