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鼠孕期应用抗病毒药替比夫定对母胎鼠安全性和母婴阻断的有效性。方法:33只HBV转基因雌鼠分为3组。交配当天至分娩当天,A组每天喂以0.9%氯化钠液,B组替比夫定600mg·kg-1.d-1灌胃,C组替比夫定1200mg·kg-1.d-1灌胃,另10只普通小鼠为对照组D组,每天替比夫定600mg·kg-1.d-1灌胃。交配当天、分娩当天抽血2次,酶联免疫法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荧光定量PCR法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观察4组雌鼠的妊娠生育状况及子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子鼠28d时检测HBsAg、HBVDNA,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用药前后A组血清HBsAg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C组血清HBsAg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雌鼠用药前后血清HBVDN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所生小鼠的血清HBVDNA、HBsAg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子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所生部分子鼠肝组织无HBsAg颗粒表达,部分子鼠肝组织HBsAg颗粒弱阳性表达。结论:孕期应用替比夫定对雌鼠子鼠的安全性的影响不明显,且对母婴阻断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观察叶酸、Vit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分析法测定80例MCI患者(MCI组)血浆Hcy、叶酸、VitB12水平,并与78例健康人(对照组)对照;其中MCI患者中选出高Hcy血症者47例再按有无接受叶酸、VitB12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Hcy水平变化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MCI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叶酸、VitB1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叶酸、VitB12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低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与非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I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及叶酸和VitB12的缺乏;补充叶酸和VitB12可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GRK2的表达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硝苯地平逆转心肌肥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SHR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SHRC)、低剂量硝苯地平干预组(SHRL:10mg·kg-1.d-1)及高剂量硝苯地平干预组(SHRH:30mg·kg-1.d-1)(n=6),由6月龄喂养至8月龄,处死后分离心脏,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GRK2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变化。结果 GRK2于左心室心肌组织总蛋白、浆蛋白中表达水平SHRL、SHRH较SHRC组显著减少,而SHRL与SHRH组中GRK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膜蛋白表达水平按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顺序呈递减的趋势,即SHRC>SHRL>SHRH(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与SHRC组比较,SHRL组及SHRH组GRK2在心肌细胞膜上分布减少,SHRH组较SHRL组又进一步减少。结论通过硝苯地平的干预,SHR左心室心肌细胞GRK2的表达减少且出现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提示硝苯地平对GRK2的影响可能是逆转心肌肥大及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两血管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给予2 g·kg-1·d-1的养血清脑颗粒溶液2 ml灌胃,血管性痴呆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第1、2、3天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组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而实现的,这可能是养血清脑颗粒参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63例,其中脑出血组24例、脑梗死组39例,同年龄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40例,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y和叶酸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清叶酸的水平随着血清Hcy的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呈负相关关系(r=-0.14和-0.17)。结论脑血管疾病组患者血清Hcy升高,而叶酸水平降低,说明高Hcy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Hcy和叶酸水平检测,通过补充叶酸等治疗措施,使Hcy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和黄芪干预组(黄芪煎剂6 g·kg-1·d-1灌胃),每组12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Bcl-2、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干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Bcl-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结论:黄芪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Vit B6)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脑血管患者8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随机分成叶酸组、Vit B6组、叶酸加Vit B6组和对照组。结果 各组在药物使用前、后血清Hcy浓度下降显著,4组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结论 Vit B6加服叶酸后明显降低血清Hcy浓度,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预防。  相似文献   

9.
方娇 《临床医学》2014,(11):6-8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血液净化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60例,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HF组)、血液透析灌流组(HD+HP组),另选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2周检测各组血清Hcy及CRP的水平。结果 MHD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HF组和HD+HP组治疗后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12周HD+HP组CRP下降明显(P〈0.05)。结论 HD+HF及HD+HP治疗可使M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CRP水平下降,可能有助于降低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联合脑电P300对抑郁症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156例抑郁症患者,随访1年,期间每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CI将患者分为MCI组和非MCI组。患者均行脑电P300检查,并检测血清Hcy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抑郁症患者发生MCI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cy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及脑电P300在预测抑郁症患者发生MC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低血清Hcy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脑电P300均是抑郁症患者发生MCI的保护因素(OR分别=0.71、0.87、0.87,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联合脑电P300预测抑郁症患者发生M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 血清Hcy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脑电P300与抑郁症患者MCI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用于预测抑郁症患者M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