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老年肺结核103例胸片分析江苏省昆山市卫生防疫站结防所(215300)朱文倩我所1989~1994年间门诊确诊的老年肺结核病人103例,现将其胸片的X线表现分析报道如下。表2103例老年肺结核病灶性质病灶性质浸润性纤维性结节性浸润+纤维浸润+结节纤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登记的1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组)和145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X线胸片上肺内、外病变及合并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耐多药组发生全肺病变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耐多药组和对照组右中、右下肺野出现病变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2.0%、31.7%,36.0%、22.8%,两组比较,P<0.05。耐多药组出现斑点状影、钙化影、多发结节、多发空洞、肺门上提、纵膈淋巴结增大、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受累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耐多药组在左右两侧上、中、下肺野出现结节、空洞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胸部X线影像学改变为肺部病变广泛,波及多个肺野;斑点状影、多发结节、出现空洞肺野数有助于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吸毒对肺结核病情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刘琨  孙健 《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22-124
目的:探讨吸毒对肺结核病情的影响。方法:对照吸毒和非吸毒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痰菌情况及胸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吸毒者患肺结构临床症状重,痰菌阳性率、空洞形成率和病变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率、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病变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率则明显降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吸毒对肺结核病情有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180例肺结核患者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斌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5):515-516
目的 了解郴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情况,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80例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进行10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0种药物中以1321Th敏感性最高,为84.44%,以EMB的敏感性最低,仅为10.56%;耐4药以上者达91.67%,其中以耐4药最高为38.89%;180例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率为27.78%,初治组和复治组耐多药率分别为15.71%和35.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8.31,P〈0.01)。结论 本地区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有待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人耐一线药和耐多药的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结核病的监控;有必要对肺结核病人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制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PD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方法选自在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263例,14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A组,120例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及范围、病变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中,病变范围,病变部位累及前部,病变性质的结节状病灶、斑片状纤维化、片状渗出性病灶P0.05;累及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累及下叶基底段,病变性质的钙化灶、膈面粘连、多形态病灶混合、伴积液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影像表现为病变范围广泛,呈多肺叶散开模式,不典型部位经常被累及,多性状病灶混合存在,病变影像改变缓慢。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耐多药肺结核病例34例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18例)和标准对照组(16例),个体化治疗组采用18Pa+L2+X(X根据个体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含两种或三种敏感抗结核药物)方案,标准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方案,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个体化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与标准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合理有效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始耐药与获得性耐药肺结核病人的情况与治疗效果,对初始与获得性耐药肺结核病人的管理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用L-J培养基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对全部阳性菌株用PNB进行人型与牛型、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的鉴定。采用比例法检测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完成规定疗程的耐药肺结核病人225例的耐药与治疗情况。结果 初始耐药肺结核病人149例,其中耐单药87例,耐多药62例;耐单药者中耐SM占41.38%,耐INH占39.08%,耐RFP占13.79%,耐EMB占5.79%;初始耐药病人耐多药者中耐HR占37.1%,耐HRES占29.0%,耐HRS占21.0%,耐HRE占12.9%。获得性耐药肺结核病人76例,其中耐单药者38人,耐SM占39.48%,耐INH占34.21%,耐RFP占21.05%,耐EMB占5.26%;获得性耐多药38例,耐HR占52.6%;耐HRES占21.1%,耐HRS占。18.4%,耐HRE7.9%。初始耐单药肺结核病人治愈率94.25%;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愈率88.7%;获得性耐单药肺结核病人治愈率92.1%,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愈率63.2%。结论 初始与获得性耐药肺结核病人的耐单药发生率排序一致,依次为SM、INH、RFP及EMB。初治与获得性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耐多药排序亦相同,依次为HR、HRES、HRS及HRE。研究结果提示,对耐单药的肺结核病人应用现有的短程化疗方案,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应用现有的短程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则较差。控制耐药的关键是积极治疗传染性耐药结核病患者,降低原发耐药率与继发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配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3DVThAE/15DVThE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强化期每二周经纤支镜注药1次,共6次,然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时,在痰菌阴转率、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吸收)、空洞闭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给药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其有促使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的作用,并且安全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耐多药肺结核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复敏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INH、RFP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0例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耐多药肺结核对INH、RFP均复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HRZAKPT/18HRPT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VZPTAKCTM/18VPTCTM化疗方案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1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X线胸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程满3个月痰菌涂片与培养阴转率(32%,28%)分别与对照组(16%,12%)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满疗程痰菌涂片阴转率(48%,40%)、培养阴转率(44%,40%),X线病灶吸收率(68%,64%)和空洞闭合率(24%,28%)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NH、RFP对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不比对照组第三线化疗方案[1]的疗效差,而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9例耐多药的肺结核病人,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耐多药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有患者疗程为24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2.9%及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腺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标准抗结核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核结核清抗结核的疗效并寻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3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含结核清(DPC)组及含对氨基水杨酸钠(P)组。结果 两组方案满疗程后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93%。X线胸片吸收好转率均为86%。随访二年复发率分别为5%、8%。以上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费用比DPC高数倍且含DPC组胃肠道反应及静脉炎发生率远低于含P组(P〈0.05)。结论 DPC、P分别配合K、O、TH、Z组成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方案安全有效,适用于耐多药结核的治疗,含DPC组的2KOTHZ DPC/6-10 OTHZ DPC方案口服给药、费用较含P组低、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3DThLAZ/15DThL化疗方案、治疗组同时服用抗痨汤3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6.7%和21.4%,18个月时为56.7%和50.0%有显著差异(P〈0.05);X线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标准及疗效判定,对我院10年来7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随机分成2组,应用抗结核二线药(对照组30例)与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结核二线药方案(治疗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6个月治疗,胸片好转率及痰菌阴转率,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方案适合于耐药肺结核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并用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治疗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微卡治疗方案,对照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的治疗方案,疗程为12个月。结果全部10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6.9%和48.0%,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5%和56.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组与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4.6%和54.0%,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5%和58.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微卡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微卡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微卡加化疗组即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为病人头3个月每15 d肌注微卡(22.5μg),随后的3个月每月肌注1次微卡.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6%,18个月时为93.3%和73.3%有显著差异(P<0.05);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CD4^+、CD4^+/CD8^+9个月时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顾小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77-1678
目的观察微卡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采用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为病人头3个月每15d肌注微卡(22.5μg),随后的3个月每月肌注1次微卡。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9个月痰菌阴转率为82.4%,对照组为58.3%;治疗组9个月空洞闭合率为79.4%,对照组为58.3%;疗程结束时,病灶明显吸收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52.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卡辅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肺部影像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157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都进行了胸部X线片和胸部CT检查、都留痰或经纤支镜刷取物所做结核菌培养均为阳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均提示至少对异烟肼(H)和利福平(R)同时产生了耐药。结果 157例耐多药肺结核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双上中下肺都有病灶的71例占45.2%;肺部病灶呈多样性改变即多种病理学改变影像共存的140例占93.3%;肺部有空洞病灶143例占91.1%,肺部两个及两个以上多发空洞病灶有141例占89.8%。结论做好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和管理,是防止耐药及耐多药肺结核的产生的根本;对现有耐多药结核病人进行规范的治疗,也是阻止耐药及耐多药肺结核菌的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片结合cT诊断37例下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分析37例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和cT扫描检查,分析临床表现特点和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胸片诊断准确率70.27%(26例),其中14例密度不均的斑片状或小片状影,7例边缘模糊的大斑片致密影,5例空洞型,四周点片状、条索状影。cT扫描诊断准确率91.89%(34)例,精确显示空洞、卫星病灶、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胸片结合cT诊断准确率97.30%(36例)。结论下肺结核胸片、cT扫描各有其影像学特点,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含安美汀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近期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多耐工(MDR)肺结核产生机理及应用二线结核药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并阐明安美汀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国防迸协会制定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耐药标准及疗效判定对我院10年来72例多耐药肺结核,应用抗结核二线药(对照组)与含安美汀抗结核二线药方案(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72例多耐药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胸片好转率及痰菌阴转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安美汀是一种新的、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HNP1-3)在肺结核及耐多药肺结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对药物敏感(敏感组)与耐多药(耐多药/多耐药组)肺结核患者血浆HNP1-3的浓度,并观察敏感组和耐多药/多耐药组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HNP1-3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浆HNP1-3浓度:对照组、敏感组、耐多药/多耐药组分别为(87.6±8.7)、(141.7±21.3)、(41.0±10.9)ng/ml,敏感组>对照组>耐多药/多耐药组(P分别<0.05).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血浆HNP1-3浓度:敏感组为(76.5±7.1)n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耐多药/多耐药组为(53.2±7.1)ng/ml,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血浆HNP1-3浓度与痰菌阳性持续时间及X线胸片记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35,-0.465,P<0.01)、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4,0.728,P<0.01).结论 HNP1-3在肺结核及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HNP1-3水平降低可能是耐多药肺结核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