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军事训练伤是指在军事训练的过程中,由训练强度、内容、方法、环境等因素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发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者病理改变的一系列损伤。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指导部队官兵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较常见军事训练伤及其防护知识。应力性骨折人体的骨骼是坚硬的组织,一般非强大暴力不会造成骨折,但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和慢性劳损性损伤不断作用于骨骼局部或者疲劳、损伤的肌肉反复不协调地收缩,就可造成骨结构的破坏,引起骨骼疲劳损伤断裂,医学上称之为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  相似文献   

2.
<正>为什么长时间运动会导致疲劳性骨折呢?疲劳性骨折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是反复作用下的损伤积累而成的,因此,也称应力骨折,属于过度使用性损伤的一种。人体在长时间进行一项运动时,局部骨骼会受到反复集中的力而轻微损伤。具体表现为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但如果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受到阻碍,骨吸收增加。长期反复这一过程后,最终会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虽然大  相似文献   

3.
应力性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负荷的力重复、持续作用于承重骨骼的特定部位 ,使被作用的骨骼结构与其作用的外来应力不相适应 ,骨皮质细胞出现轻度损伤 ,在未获得修复时又承受力的作用 ,逐步使骨损伤加重 ,并波及附着的肌肉 ,造成疼痛与肿胀 ,最终导致骨折 ,或在突发性超限度用力下 ,使已受损的骨结构加重损伤而导致骨折。应力性骨折在上肢多见于肱骨投弹骨折 ,在下肢以行军性跖骨骨折多见 ,亦可波及胫骨。应力性骨折的特点为 :出现损伤时X线摄像无明显改变 ,一般在伤后2周左右才出现X线骨折征象 ;骨折出现前伤处附近有不同程度的局部肌群…  相似文献   

4.
应力骨折 (stressfracture,SF)是骨骼的一种慢性损伤 ,是由于长期的、超负荷的、有节律的反复阈下创伤所引起的骨连续性的破坏 ,以骨的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为特征 ,又称之为骨的疲劳性骨折 (fatiguedfracture)或行军骨折 (marchfracture)。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对SF的发生有着很大影  相似文献   

5.
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生物力学基础。方法搜集2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E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0例中,胫骨14例、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性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ECT表现为骨折处放射性浓聚。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ECT对显示病变敏感性较高,但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疲劳性骨折亦称为应力性骨折 ,是由有节律地反复阈下创伤引起的骨连续性中断 ,是骨的一种慢性损伤 ,即正常骨过度使用的结果 ,与暴力引起的骨折不同。本文收集了我院 10 8例胫骨疲劳性骨折 ,从X线特点、发生原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0 8例均为部队男性战士 ,年龄 172 0岁 ,平均 18.3岁。分别有长途行军、晨间 5 15km长跑、正步训练等大运动量训练史 ,就诊时间为 1周 4个月 ,发病初感小腿局部酸困、胀痛及轻度肿胀 ,休息可减轻 ,训练后加重 ,继而出现肿块 ,质硬不活动 ,有局限性压痛 ,无发热 ,化验正常。2 X线表现2 .1 发病部位及分…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应力性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应力性骨折定义应力性骨折是指骨骼某一部位由于受到持续外力或长期积累损伤而引起的慢性骨折。Perron等[1]所下的定义是:由于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于正常骨骼某一点上,骨骼本身耐受不了应力积累,发生骨小梁骨折,而导致骨骼内部结构破坏,其继续发展即可造成应力性骨折。2流行病学调查2.1发病部位、年龄、性别与种族差异Milgrom等[2]报道在运动医学中心统计大约10%的运动损伤是应力性骨折,而发生在下肢的骨折比例高达95%。高强度、持久性、频率高的运动常能导致骨骼的应力性损伤,跨栏和长跑是最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项目。Bennell和Pitsis等[3…  相似文献   

8.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行军骨折。是指正常骨骼因轻度损伤的积累,如长期负重、行走等引起的骨折。我院2000年—2002年以来收治17例,现就其X线表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四肢骨折的康复锻炼栾光法责任编辑/武晓梅无论是在军事活动还是日常劳动中,四肢骨折时有发生。骨折后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开放性骨折还须行局部处理),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要几个用。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会使肌张力降低而致肌萎缩;如长期制动还会引起关节挛缩、骨...  相似文献   

10.
应力骨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大雄 《人民军医》2004,47(11):665-667
1应力骨折概要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亦称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中的常见损伤。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的阈下损伤积累的结果,其特征为骨的破坏和修复同时进行,发病初期往往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因而易被忽视,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部队强调科学施训,行军、长跑等训练科目有所调整,应力骨折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时有发生。因此,基层医务人员对应力骨折应有所了解,掌握其防治原则,以利于减少伤残,保证部队正常训练。  相似文献   

11.
应力骨折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特有损伤 ,亦称疲劳骨折。与急性骨折不同 ,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的微小损伤积累的最后表现 ,在负重行军、越野跑等项目中多发 ,损伤好发于下肢 ,包括跗、跖骨 ,胫、腓骨和股骨。近年研究表明 ,训练伤应力骨折中以胫骨应力骨折最为多见 ,占 5 0 % 80 %。应力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局灶性疼痛 ,并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 ,晚期可触及梭形骨质增厚。X线检查可见不全骨折线或骨膜下新骨形成 ,但早期可无阳性发现。应力骨折多为不完全性骨折 ,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 ,故一般只需休息 3 6周即可…  相似文献   

12.
应力性骨折是指骨骼某一部位由于受到持续外力或长期积累损伤而引起的慢性骨折。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任务,随着士兵服役期的缩短,单位时间内训练科目增加、训练强度增大,应力性骨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胫骨内侧面拇指按压法诊断新兵应力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是新兵基础训练中最常见的骨损伤形式之一,由超常应力在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的细微损伤累积发展所致.多见于下肢各负重骨骼,尤以胫骨最多见.达80%。由于损伤的最初几周内无X线异常征象及无外部暴力作用的病史,易被漏诊或误诊。可靠的诊断方法为核素骨扫描,但设备昂贵,难以普及。我们在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对最常见的腿骨应力性骨折采用胫骨内侧面拇指按压法诊断,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同核素骨扫描诊断结果比较,简便易行,符合率高。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1.可疑病例的筛选:集合新兵,示范拇指按压法后,由…  相似文献   

14.
应力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大雄 《人民军医》1999,42(5):258-259
应力骨折是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属于过度使用性损伤的一种,亦称疲劳骨折。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应力骨折是阈下损伤积累的结果,其特征是骨的破坏和修复同时进行。应力骨折好发于下肢,但各种运动引起的应力骨折部位各异。蓝球运动员跗、跖骨应力骨折发病率较高,田径运动员多发于胫骨、腓骨或跖骨,足球运动员好发于第5跖骨,军事训练以胫骨骨折为最多见,占50%~80%。1 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当力作用于骨时,不论是压力还是张力,骨内均受到应力作用。应力作用使骨的形状产生变化称为应变。在一定范围内,应力越大则应变越大。当应…  相似文献   

15.
运动相关应力性骨折的影像诊断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力性骨折是由低于造成骨折的单一负荷的应力不断重复造成骨骼的损伤,通常被称为疲劳性骨折或不全骨折.应力性骨折在年轻的运动员和刚入伍的新兵中非常多见,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会给患者造成长期损害.  相似文献   

16.
应力性骨折(siress fracture SF)亦称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运动员训练中的常见损伤。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发病率为2.9%,以色列新兵高达31%。国内报道新兵应力性骨折发病率为9.5%~16.9%,个别报道甚至高达32.5%。应力性骨折好发于下肢,不同运动引起的应力性骨折部位各异,比如,篮球运动员的跗、跖骨发病率较高,田径运动员多发于胫骨、腓骨或跖骨,足球运动员好发第5跖骨。部队军事训练中,以负重行军和长跑训练引起的胫骨应力性骨折最为多见(50%-80%);其次为跖骨(20%~40%)。  相似文献   

17.
疲劳性骨折也称为应力性骨折或行军骨折。有人认为,这种骨折实际上是由于小腿肌肉紧张、淤血、肌肉附着的骨膜被牵引,刺激骨膜而发生浆液性炎症所致。也有人认为,此现象是继骨折之后形成软骨性假骨所致。还有人认为,这种表现是由于机械负重而引起的骨抵抗不均衡,使得最紧张部位发生骨质改造所致。 疲劳骨折 80%发生在足部,其次为胫骨、腓骨,此外还可以发生于第一肋骨、股骨、肱骨、骨盆等部位。疲劳性骨折常发生在 20岁左右的青年人,男性多见。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感觉局部疼痛,逐渐不能运动,可伴有患部肿胀和热感,夜间疼痛和…  相似文献   

18.
军训胫骨应力骨折并发急性骨折25例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胫骨应力性骨折并发急性骨折的 X线表现。方法 对军训胫骨应力性骨折并发急性骨折 2 5例的 X线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特征为胫骨内后 (外 )侧见骨膜增生和 (或 )骨痂形成 ,均系不完全骨折 ,骨折线起源于骨膜增生和 (或 )骨痂高度的中间平面 ,自内后侧向外前方向延伸 ,多数累及增生骨膜和 (或 )骨痂 ,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根据 X线特点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应力性骨折并发急性骨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观察外固定器一期骨延长治疗火器伤骨折骨缺损的局部微循环变化。16只杂种犬,随机分2组。建立高速火器伤骨折缺损动物模型后,分别采用“外固定器一期骨延长”和传统的“早期石膏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动物伤肢局部进行微循环测量。结果显示:(1)与普通开放性骨折不同,火器伤骨折局部血流量在3天内持续下降,以后逐步回升,至伤后6周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2)外固定器骨延长组和石膏组相比,骨折局部血流量恢复无明显差异。提示外固定器一期骨延长治疗火器伤骨折骨缺损对骨折局部血流量的恢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骨折一般是暴力引起人体一侧肢体单骨或多骨骨折 ,而一种暴力引起双侧肢体对称部位的骨骼同时发生骨折较少见 ,国内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称这类骨折为对称性骨折 (EquilateralFracture,EF)。我院从 1987年 1月以来至今共遇到 16例 (其中 5例已作个案报告 ) ,为了提高对本类骨折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16例 ,男 14例、女 2例。年龄 9~ 72岁 ,平均年龄30 .4岁。致伤原因 :坠落伤 11例 ,车祸 5例。临床表现有 :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16例 ,局部变形 12例 ,扪及骨擦音14例 ,呼吸困难 2例 ,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