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异常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109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同时检测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30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130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做统计学检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搪尿病患者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对其结果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 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卒中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卒中的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卒中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卒中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卒中伴高血糖患者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判断这种血糖升高的原因是应激性高血糖还是糖尿病并发卒中。结果 :2 4例脑出血伴高血糖的患者中 ,应激性高血糖 11例 ,糖尿病并发卒中 13例 ;38例脑梗死伴高血糖的患者中 ,应激性高血糖 8例 ,糖尿病伴发卒中 30例。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卒中方法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糖基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梅清  吴文  孙诚 《广东医学》2000,21(10):863-864
目的 探讨糖基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并脑梗死影响。方法 检测28例正常人(A组)、33例非糖尿病脑梗死(B组)、42例糖尿病非脑梗死(C组)、46例糖尿病伴脑梗死(D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伴脑梗死的发生与蛋白质非酶糖化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的增加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为了防止糖尿病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SFA)、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检测,并分析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和血糖升高者比例。结果 16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FPG、SFA和HbA1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87±1.59mmol/L、2.66±0.57mmol/L、6.30±1.36(%)。达到糖尿病空腹血糖诊断标准(≥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6.5%)者比例分别为15.2%(25/165)和25.5%(42/16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5.412,P=0.020)。达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水平(≥5.7,〈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7%,〈6.5%)者比例分别为28.5%(47/165)和40.0%(66/165),两者差异显著(χ2=4.858,P=0.02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用HbA1c水平评估患者糖代谢异常较FPG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对未接受过宣教的490例和接受过宣教的2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AusBio澳斯邦糖化血红蛋白(HbAlc)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分析结果。结果:未接受者490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115例,占23.47%。接受者220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42例,占19.1%。结论:临床医生加大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危害的认识,降低患者HbAlc的含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锦萍  李斌  柴春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49-2550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梗塞灶大小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院5d内查头颅CT,计算梗塞灶体积,起病72小时内空腹或静脉输液前测定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将血糖升高组(n=44),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n=26)梗塞灶大小及好转率、死亡率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n=52)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血糖升高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梗塞灶较血糖正常组明显增大,呈显著性差异,血糖升高组好转率低于血糖正常组,死亡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升高尤其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梗塞灶大,脑水肿严重,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方法选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80例,正常对照组17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糖尿病组HbAlc含量明显增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正常对照组比较r=0.8519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03例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不伴有无症状性脑梗死1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与单纯糖尿病组临床表现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头昏、记忆力减退较为常见,易出现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血液流变学中低水平剪切应力早期升高,提示动脉硬化程度重,需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2.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现阶段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增,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我国DM患者群的93.7%。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的诊断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 DM)显得极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一般出现的并发症,其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严重。本文根据正常人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对比,并对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对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延林 《中原医刊》2009,(19):90-9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I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和70例健康者同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检测方法为金标免疫定量。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尿微量白蛋白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越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监测和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云阶 《大家健康》2013,(13):108-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糖尿病研究中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已广泛应用。但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尚少。作者对253例患者进行了联合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两者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我院1991~1994年,对25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糖化血清蛋白指数(GPI)和空腹血糖(FBG)测定。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患者227例,其中NIDDM者215例,IDDM者12例,非糖尿病者26例。根据FBG的不同将糖尿病者分为Ⅰ、Ⅱ、Ⅲ组,非糖尿病者为Ⅳ组。所有病例中,男性158人,女性95  相似文献   

16.
焦彦华 《大家健康》2016,(5):140-141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其中未发生肾病病变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发生肾病病变的患者(P <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验为糖尿病诊治、预后判断、血糖控制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附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附95例报告)乌桂珍秦皇岛铁路医院066000报告65例糖尿病和30例非糖尿病中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并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按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在确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样65例,其中男性31人,女性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40例T2DM患者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增高者(166例,66.17%)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74例,30.83%)(P〈0.05);糖尿病病程〉1年者(126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病程〈1年者(74例,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测评估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5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48例(观察2组),随机抽取该院健康体检中心2013年6月—2013年9月间正常健康体检者82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和2组的HbAlc、U-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的长短与HbAlc、U-mAlb指标有密切关系,病程越长HbAlc、U-mAlb指标越高;HbAlc越高U-mAlb指标也就越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