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素珍 《当代医学》2014,(33):111-112
目的:研究早期围生保健干预对孕产妇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门诊孕妇13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均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n=68)。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给予早期围生保健干预,将2组孕妇对孕期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孕期保健行为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孕期保健行为及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为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围生保健干预措施应用于孕妇围生期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不健康行为,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对促进孕妇顺利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变化对于自身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依据孕妇的体重指数( BMI )把上述孕妇分为正常孕妇(对照组)80例与超重孕妇(观察组)40例,都积极进行饮食干预,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巨大儿和低血糖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高,为此孕期保健应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和营养摄入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茜  许玉玲 《西部医学》2009,21(12):2191-2193
目的调查不同孕期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86名怀孕8~32周的孕期妇女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和SCL-90测定,并对不同孕期孕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孕期孕妇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担心胎儿的生长情况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的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各因子分的测定表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分量的因子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孕期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晚孕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早孕组和中孕组差,所以在实际的孕妇心理保健上要考虑不同孕期的差异,针对不同孕期的孕妇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改善孕期妇女的生活质量,真正做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期妇女保健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孕期适宜保健模式,以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50例产妇的孕期保健经过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产前检查次数将产前保健划分为全程保健、部分保健和基本无保健3组,并对3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0例产妇,全程保健为200例(44.4%),部分保健为180例(40.0%)和基本无保健70例(15.6%);(2)围产儿结局: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3)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在3组之间亦有明显的差异(P均<0.05)。结论:产前保健的次数及质量与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大孕期保健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实施孕期系统化管理,提高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可以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 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极其适宜增重范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产检、分娩的897例孕妇,收集一般资料、孕前体格资料、孕期资料及新生儿资料等,根据孕妇BMI分级、新生儿体重分级分组,统计适宜孕期增重范围。结果: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高BMI组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明显多于正常、高BMI组,高BMI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孕前BMI增加而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不同孕期增重值分级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增长不足、正常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增长过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明确适合我国妊娠健康的孕妇孕期增重范围,可为备孕、孕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辩证在围生育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3-12间在我院行孕前检查计划受孕的30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体质辩证进行中药调理,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调节,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剧吐、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阴道炎、贫血、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体质辩证可根据孕妇不同体质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可减少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降低剖宫产、产后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显著临床实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2)。结论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育龄妇女孕前风险评估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免费孕前筛查的650例育龄妇女为干预组,进行孕前风险评估;随机抽取650例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未进行孕前风险评估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优生知识知晓情况、孕期营养指导、叶酸服用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对象优生知识知晓率、孕期营养指导率、叶酸服用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4.6‰(3/6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前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出育龄妇女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重庆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了重庆市城区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4.71±1.95)岁;平均绝经年龄(47.24±3.13)岁;1571例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占93.51%,主要的症状包括有: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怒、心慌、头痛、潮热多汗、性欲减退、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阴道干涩、骨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抑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记忆力减退(P <0.01)、睡眠障碍(P<0.01)、是否绝经(P<0.01)、有无性生活(P<0.05)、关注性生活(P<0.05)、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大多数重庆市城市围绝经期女性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工作,加强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识,合理应用激素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围孕期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孕妇7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孕期保健,观察组接受同样孕期保健的同时配合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妊高症与GDM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科学保健,观察组剖宫产率(38.24%)相较于对照组(61.5%)明显较低,无早产儿,GDM与妊高症相对较少,两组保健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围孕期保健中可有效降低临床选择剖宫产的几率,减少妊娠期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建桃 《河北医学》2014,(3):513-516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二者其它产程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入组时两组孕妇各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两组各盆底肌纤维肌力较入组时均下降(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 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各盆底肌纤维肌力基本恢复至入组时(P>0.05),对照组仍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有助于初产妇自然分娩,改善盆底功能,促进产后康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孕妇孕期健康指导的对照研究,深入了解健康指导对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230名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系统正规的孕期健康指导,随机选取同期住院而未进行健康指导的190名孕产妇为对照组,就孕妇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比较,从高危妊娠发生率、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对健康指导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动态高危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晚期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巨大儿和足月低体质量出生儿发生,对照组发生率各为3.2%(6/190)、4.2%(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5,P<0.05)。结论孕期健康指导在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高危妊娠、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64例,根据有无并发胎盘早剥分为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血细胞比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孕妇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胎盘早剥组剖宫产25例,阴道分娩7例,无胎盘早剥组剖宫产17例,阴道分娩15例,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娩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率)等比较,胎盘早剥组远高于无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孕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其中剖宫产术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防治妊高症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临床处理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病死率,改善孕妇及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妊娠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为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朝阳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上报的《孕产妇保健健康情况年报》《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率表》及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的《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册》孕产妇个案信息,将其分为高危孕产妇组及对照组(正常孕产妇),收集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产检情况、高危因素情况、分娩结局、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 2013—2016年朝阳区孕产妇共141 702例,高危孕产妇85 544例(60.37%),高危孕产妇管理人数85 452例(99.89%);高危孕产妇《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建立时间:在孕l3周前68 009例(79.50%),孕13~27周13 434例(15.70%),孕28周后4 101例(4.80%)。未产检的高危孕产妇逐年减少,产检>5次的孕产妇逐年增加;高危孕产妇组死胎死产发生率、早期新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013年高龄、巨大儿、流产≥2次位居高危因素的前3位,2014—2016年高龄、瘢痕子宫、糖代谢异常/糖尿病位居高危因素的前3位;6例孕产妇死亡中,5例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结论 高危孕产妇逐年增加,而产检>5次的孕产妇也逐年增加,因此通过严格筛查,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加强围生期监护,提高孕期保健及监测质量,有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各助产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的功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3例具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与选择再次剖宫产组240例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病、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进行对照。结果:323例中83例选择阴道试产,占25.70%(83/323),其中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7.95%(73/83),试产失败10例,占12.05%(10/83),再次选择剖宫产240例,占74.30%(240/323)。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与RCS组比较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均未并发产褥病。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可比再次剖宫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周琼 《当代医学》2014,(12):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HDCP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DC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HDCP的发生,与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多胎妊娠、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HDCP与年龄、体质量、子痫前期史、孕中期平均动脉压、糖尿病史或肾脏病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围产儿的死亡率、窒息率方面,以32~34周胎龄为最高,其死亡率、窒息率明显高于周胎龄<32周以及32~38周的围产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HDC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孕产期妇女应进行早期、合理的检测,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和药物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针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1)在空腹血糖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两方面,妊娠糖尿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妊娠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针对孕妇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对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宫内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胎膜早破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10~2013-10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并有完整随访资料5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时期50例在本院住院分娩无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宫颈分泌物解脲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结果:5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达58%,与胎膜未破孕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U-DNA预测胎膜早破感染敏感度较高,但是特异度和准确性要低于CT-DNA;同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孕妇与未感染的孕妇相比,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其对母儿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应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预防与及时诊治宫内感染以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和妊娠结局。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PPROM孕妇180例,统计分析易发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PPROM显著相关的易发因素有:双胎,人流史≥2次和臀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死亡率为5.0%(3/60)。结论 PPROM的易发因素包括双胎、人流史≥2次和臀位,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以提高顺产率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高龄妊娠与分娩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60例孕产妇,根据孕产妇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为高龄孕产妇,对照组为非高龄孕产妇,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妊娠合并症、胎儿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5.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25.0%,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产妇胎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胎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时会提高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