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84,自引:15,他引:284  
目的:了解我国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1-200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种法定报告和监测性病的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流行趋势:1991-2000年全国8种报告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1991年的175528例(报告发病率为15.48/10万),增至2000年859040例(报告发病率为68.91/10万),年均增长19.30%(增长幅度范围2.59%-36.88%)。2001年报告性病795612例,较上年下降了7.38%,为开展性病报告工作以来出现的首次下降。②地区分布:全国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东北三省、京津地区和重庆地区,1997年后其报告发病率普遍高于80/10万-100/10万,有的地区性病报告发病率起过1000/10万;发病较低的地区为华北与中原部分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其报告发病率一般低于30/10万-50/10万。③人群分布: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逐渐缩小,由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1.60:1-1.69:1缩小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35:1-1.40:1;以20-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80%以上。结论:我国性病已成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活动控制性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91—2001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全国性病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汇总分析泉州市1991—2001性病疫情的年度报表。结果 ①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由1991年的13.2/10万上升至2001年的48.4/10万;②病种构成以淋病为主,但其构成比逐年下降,由1991年70%降至2001年的21.8%,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梅毒、尖锐湿疣的构成比逐年上升;③年龄主要分布于20~29岁组和30~39岁组,分别占35.9%和34.3%,且高年龄段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④性别比开始男女之比为1.1:1,后比值逐年上升,至2001年又下降至1.1:1;⑤主要的传染途径仍然是非婚性行为,占68.44%。结论 泉州市的性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公众被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性病流行病谱在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 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 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 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 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6.14/10万,年均下降3.29%。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13.51/10万,最低〈1/10万。高发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主要为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16年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他年份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1.77:1下降至2017年的1.03:1。生殖器疱疹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3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7.84/10万~26.89/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58.13%。76.52%,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虽然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发病率仍较高,应根据各地疾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1986~200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6~2000年山东省性病新发病例呈明显增长趋势,性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1998年性病报告发病率为24.83/10万;1999年为49.36/10万;而2000年达到52.78/10万,为历年性病报告数最多的1年。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2003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0  
目的:分析2003年广东省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材料: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及其所属的79个县(市)的性病防治机构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2003年全省上报性病病例85405例,较2002年下降10.40%,年发病率为95.62/10万,较2002年下降13.31%。病种构成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和淋病为优势病种。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20岁~39岁性活跃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高学历人群逐渐增多,男女比例为1.25:1,差距逐年减少,地区分布仍以沿海地区(如广州、深圳、江门等市)占多数,城市与山区的发病数差距在缩小。结论:2003年广东省性病发病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这是我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在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取得的明显效果。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开展性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加强综合监测,才能更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2009年性病流行情况,为性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性病数据,对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性病疫情进行分析,并与2008年进行比较。结果2009年全省通过网络直报共报告性病9573例。其中男性报告病例数为4838例,女性报告病例数为4735,男女性别比为1.02:1,发病率为21.07/10万。梅毒发病率为10.76/10万,淋病发病率为4.28/10万。2008年全省报告性病病例8355例,发病率为18.39/10万。梅毒发病率为7.84/10万,淋病发病率为5.50/10万。结论2009年全省报告病例数较2008年增加了14.58%,推测与我省加大梅毒检测力度及规范性病疫情报告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及疫情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 1991-2000年江门市的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00年江门市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 1991年的 242例(发病率 91/10万)上升到 2000年的 6113例(发病率 1193.83/10万),年均增长33,1%,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淋菌性尿道炎(NGU),年均增长87.1%,其次依次是生殖器疮疹(GH)、梅毒(SYP)、尖锐湿疣(CA)、淋病(GON),年均增长率分别是67.9%、65.1%、19.1%、14.8%;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从1991年的101例增长到2000年3610例,年均增长48.8%,高于男性的37.7%,以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为30-39、40-49、≥50岁组,而<15岁组最低;非婚性接触是性病传播的一个最主要感染源。结论:江门市性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性病监测10年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近10年性传播疾病(STDs)的流行趋势。方法 以广州市STDs监测系统收集的STD流行病学资料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行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过去的10年间,广州市的STDs平均发病率为277.3/10万。男性发病率始终高于女性,分别为335.3/10万和219.3/10万。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持续上升。淋病则处于稳定下降状态,10年间下降24.5%。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HIV/AIDS则处于极低的发病状态,平均发病率均低于0.5/10万。83.69%的性病患者处于20-39岁的性活跃期年龄组,15岁以下儿童性病患者在10年内上升1.36倍,非婚性传播占总性病患者的62.8%。结论 加强性病知识及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争取在一个10年内使STDs流行在广州市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0~2004年江门市新会区性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对来自新会区2000~2004年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新会区2000~2004年登记上报性病病例7125例,平均年发病率166.95/10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自2002年起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发病一直高于女性,男:女为2.31:1;病种构成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和尖锐湿疣为优势病种;HIV感染者也首次在性病高危人群中被发现。结论:新会区性病发病率近年虽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明显高于全省水平,应进一步加大性病防治和控制工作力度,切实控制性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200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2年性病流行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性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2年性病报告病例数为12531例,较2001年增长了36.80%,年报告总发病率278.47/1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AIDS)报告数成倍增长,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率最高,尖锐湿疣位居性病构成第二位,淋病排第三位,仍是性病优势病种,但构成比继续下降。结论:HIV/AIDS、NGU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先天梅毒形势不容乐观,应大力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性病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潮州市1995~2004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潮州市1995~2004年性病疫情流行趋势。方法:对潮州市1995~2004年“性病疫情报表”提供的各种资料数据,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潮州市近10年来性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男性发病一直高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尖锐湿疣、梅毒仍是优势病种。结论:潮州市性病发病率自2000年达最高峰(83.88/10万),然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已明显低于广东省平均发病率。这是我市经过多年的综合防治取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26/10万、19.63/10万、21.55/10万、7.95/10万和49.95/10万,较2012年增减幅度分别为-0.47%、14.45%、6.48%、3.87%和13.77%。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49.90/10万、32.90/10万、20.06/10万、8.88/10万和26.95/10万,女性分别为50.65/10万、4.88/10万、23.19/10万、6.91/10万和75.49/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1、7.49∶1、0.96∶1、1.43∶1和0.40∶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3.5%。结论:广东省性病疫情仍在增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的主要发病病种,需根据疫情特点制定加强筛查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1994年~2003年性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有关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惠州市1994年~2003年性病疫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1994年~2003年的性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25.45/10万,平均年发病数为2198,年平均增长17.55%,各年的性病发病变化不大,主要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为主。结论:惠州市性病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但性病的蔓延和流行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加强综合治理,普及性病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近年来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丰台辖区的性病报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7年共报告丰台辖区性病病例14125例,男性9427例,女性4698例,男女比例为2.011.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4天,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72.16%.已婚者未婚者比例为2.591.职业主要集中在工人(14%)、干部(16%)及无业者(19%).年平均发病率为159.05/10万,各种性病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淋病(46.83/10万)、非淋(41.25/10万)、尖锐湿疣(40.09/10万)、梅毒(22.84/10万)、生殖器疱疹(4.53/10万)、HIV感染(2.88/10万)、艾滋病(0.64/10万).结论2002~2007年丰台区性病总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非淋、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艾滋病/AIDS及梅毒发病率升高,尤其是艾滋病/AIDS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中仍将延续,建议根据性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我区性病防治措略.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我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37.18/10万增长到2019年55.32/10万,年均增长10.44%。不同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介于0 ~ 1 309.38/10万,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男女两性报告发病率均增长,各年男性发病率均低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由2015年0.43(22.57/10万比52.74/10万)降低至2019年0.32(27.35/10万比84.55/10万)。1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出现增长,以20 ~ 24岁增幅最大(25.81%),其次为15 ~ 19岁(22.55%);高发年龄段为20 ~ 34岁性活跃人群,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84.70/10万。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待业人群最多(32.86% ~ 38.50%),其次为商业服务(25.29% ~ 27.84%)。报告病例来源以综合医院最多(68.30% ~ 74.59%),其次为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2015—2019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受累人群广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中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32.48/10万增长到2015年的37.18/10万,年均增长1.95%.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很大,最高达615.99/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于华北部分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各年报告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有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61∶1下降至2015年的0.46∶1.高发年龄段为20~44岁性活跃人群,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 ~ 29岁(116.72/10万~142.98/10万),以15~ 19岁年龄组增幅最大(10.06%).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66.00%~74.22%),其次为妇科医院与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专科医院.结论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重视该病的防治,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4~2007年HIV^+/AIDS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流行和曼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2004~2007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608例,总发病率为17.68/10万;其中男性358例,女性250例;发病主要集中在(25~34)岁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45.34%;传播途径主要是异性性行为传播,占总发病数的46.2%。结论隆阳区HIV^+/AIDS的流行趋势十分严峻,异性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对青少年和女性的危害日趋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HIV^+/AIDS在青少年和妇女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烟台市2005-2017年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烟台市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8.69/10万下降到2017年3.78/10万,淋病疫情呈下降趋势。淋病性别比差异明显,男女比为10.20∶1。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芝罘区、莱州市和莱阳市。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结论:烟台市淋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对发病率高的市区应加强干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