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辨治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江苏中医药》2006,27(12):2-3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多有卒中病史。血管性痴呆为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属中医学“痴呆”、“呆病”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本病常发生于中风反复发作之后,故其在临床辨治过程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解惑     
《中医杂志》2006,47(10):793-794
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哪些? 答:中风后遗症以“本虚”为主,兼以“标实”。“本虚”乃为气血不足,肝肾阴精亏虚,脑脉失养,髓海空虚,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标实”即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脉络,而痰浊瘀血之稽留又为正气亏虚所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下降及尿失禁。陈志刚教授结合古代医家论述以及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脑病“脑髓-脑神”一体论的核心辨治体系,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脑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脑髓充足;脑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协调控制脏腑功能,指出痰饮留滞脑髓、脑神失用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法以补肾益髓,温阳化饮为主,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从脑髓、脑神角度阐述脑积水的特点。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且"脑之为言在也,人精在脑",故采取"益髓醒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从"醒神为纲、益髓为本、开窍为要"立论贯穿治疗,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脑—肾—髓相关学说,为中风后失语提供精准辨治思路,规范了中风后失语针刺治疗,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晖  段行武 《中国针灸》2023,(4):409-413
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探讨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思路。慢性荨麻疹同时存在气血功能失调和精神情志异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心身同病”,临床诊治应重视心身同治,以协同增效。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通过调脑神、心神、脏神、气机以“调神”,调气和营、祛风止痒为则以“调形”,采用针刺配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疗法等综合治疗,将“治神”贯穿辨治全程,医患配合,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相似文献   

6.
脑鸣是患者自觉头内轰响的一种病证,常持续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辨治脑鸣历史悠久,古代医家偏重于从“形”角度进行调治,多从脏腑及气血理论出发,以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为主,近现代医家则逐渐认识到调“神”论治脑鸣的重要性。“形与神俱”是中医学养生廖病的准则,脑鸣病位在脑,故笔者结合脑之功能与特性探讨脑髓与脑神的体用关及其在脑鸣发病中的作用,分析“形神并调”论治脑鸣的理论与临床依据,提出脑鸣证治重在“形神并调”的观点,即虚者宜补髓养神止鸣,实者宜祛邪安神止鸣,或可为脑鸣治疗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风痴呆是继发于中风之后而出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性痴呆相类似 ,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有人统计 ,痴呆发病率高达 2 %~ 8% ,其中脑血管性痴呆占 3 0 %~ 4 0 %。病理基础为大脑多灶性微小梗塞 ,或脑出血反复发作及大面积梗塞后脑血液循环障碍、脑机能降低。本病属祖国医学之“文痴”、“善忘”、“癫疾”、“郁症”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清·汪昂曰 :“人之记性 ,皆在脑中”。脑为元神之府 ,与脏腑密切相关 ,脏腑功能失调 ,脑亦随之受损。“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养 ;肝藏血 ,…  相似文献   

8.
中风闭证治在阳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闭证治在阳明李素雅(内邱县中医院054200)中风闭证,现代医学称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为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以突然昏仆、口...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中风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5%~80%且逐年增涨,研究发现抑郁障碍的发生不仅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抑郁症状的不及时诊治也会加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导师张金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研究,依据“因郁致病”“因病致郁”“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锦囊录》)的理论,提出了“从肝脑论治中风后抑郁症”的观点。笔者长期跟师学习,感触良多,因此基于导师“肝脑同治”理论对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中风痴呆病”、“呆病”等范畴。本病属于神智异常的病证,其病位在心、在脑。姚氏认为本病类似中医学“老年癫狂证”,认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清窍闭塞,神志失常为其主要病机。傅氏认为,痴呆的发病与五脏皆有关系,其中与肝肾心脾关系尤为密切,在六腑中,与三焦和胆有密切关系,亦与奇恒之腑有关,而七情失调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高居不下,可达70%-80%。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我们在针刺患侧肢体的同时,针刺百会穴和上星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曹祖盛 《河南中医》2003,23(6):54-54,68
偏瘫系中风之主症。在中风由急性期转入恢复期之后 ,改善恢复偏废肢体功能活动是临床辨治的主要内容。虽然中风偏瘫病因多端 ,证候多变 ,虚实夹杂 ,临床辨治难度较大 ,但“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理特点 ,“发于实而归于虚”是其病机顺转的必然。因此中风偏瘫在辨证和治疗方面 ,有规律可循 ,其规律性在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多年来临床观察治疗经验所得 ,整理如下 ,以供同仁参考。1 中风偏瘫的证候演变中风早期急性发病 ,多见痰火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清窍。同时肝风所挟 ,走窜阻塞经络 ,致使脑府壅滞 ,脑脉瘀阻 ,元神被困 ,五脏失统 ,…  相似文献   

13.
神昌滴丸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启端  王淑英  方永奇 《中成药》2006,28(9):1387-1388
神昌滴丸具有开窍醒脑,宁神护脑的功效,用于急性期和恢复期中风、脑功能损害,主治急性脑中风引起的偏瘫、昏迷、失语、狂躁不安等症。本实验室前期工作证明了其主要药效,现进一步研究神昌滴丸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致强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名“卒中”,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未见昏倒,仅见歪斜不遂者.因本病起急剧,变化迅速,与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暂时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痉挛)以及某些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的疾病.中风的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其防治已引起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罗教授在治疗中风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1 中风急性期的辨治中风急性期指发病2w至1m内.罗教授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在本为…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成果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下,从“目系”角度整理挖掘古代文献,进一步阐明“眼与脑”的关系、“脑与神”的关系以及“眼-脑-神”的相关性,论证了眼通过“目系”及十二经络与脑形成协同一体的网络结构,及“脑-神”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眼-脑-神”一体的理论体系。并通过阐明“眼-脑-神”体系与中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眼针通过“眼-脑-神”体系对中风病治疗作用,即眼针通过“络脑”联通脏腑经络,进一步调整四肢百骸、经络脏腑;通过“调神”加强中枢神经与肢体运动功能之间联络、整合、反应系统,该理论的完善丰富了眼针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理论证据链,为日后探索眼针作用机制及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理、法、方、术”四个方面对“通督启神”针法进行系统总结。五脏功能调达是脑府得以充盈的根本,而督脉作为沟通“脑”与“五脏”联系的桥梁在治疗神志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脑神-督脉-五脏神之间的密切关联 ,以通调督脉、调理五脏为手段,“启神”为目的,将“治神”理念贯彻神志病诊察、治疗、调养全过程。“督脉”经气顺畅,“五脏”功能调和,髓海得养,神机得启。通过对李志刚教授治疗神志病的学术思想再探讨,为针刺治疗神志病提供理论参考,以餮同道。  相似文献   

17.
从程为平取穴思路、针刺手法特点及配伍用药三方面介绍程为平治疗中风后完全性失语的经验。程为平认为中风后完全性失语是由于清窍瘀阻,神不导气而无法正常言语,治疗应以补脑调神,开窍起音为主。临床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刺以头部腧穴为主,程为平运用“脑神学说、五脏神学说”结合经络理论,将传统腧穴功能联系脑Brodmann分区、脑网络分区、脑纤维束的功能,达到精准分区取穴; 同时运用活血化瘀药,疏利头部瘀滞气血,通窍起音。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完全性失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对中风病的康复治疗大多局限在医疗技术如针灸、药物、功能锻炼等方面,而很少考虑“神”的因素在中风病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从一个治疗失败和成功的病例来看治患者之神、调家属之神、定医者之神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并分析“治神”的重要性以及“治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属于“消渴呆病”范畴,其病机本虚标实,以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糖毒阻络为标。玄府、络脉是人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微观结构,具有维系周身气血津液运行的功能,玄府闭塞、络脉阻滞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基于“玄府-络脉”的新视角,分析其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关联性。玄府闭塞,脑络不通,神机失用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治宜以通为用,临证组方借虫类风药开玄通络,共增药效,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指因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因素造成脑组织损害 ,而至大脑功能全面衰退 ,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记忆力、认知力、情绪与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痴呆综合征[1~ 2 ] ,可归属于中医“中风痴呆病”、“呆病”等范畴。本病属于神智异常的病证 ,其病位在脑。杨甲三[3 ] 指出本病是中风失神的结果 ,认为本病与中风有一致的体质和发病因素 ,下虚上实、脑神失用为其基本病机。傅仁杰[4] 认为 ,痴呆的发病与五脏皆有关系 ,与肾、肝、心、脾四脏关系犹为密切。在六腑中 ,与三焦和胆有密切关系 ,亦与奇恒之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