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消除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 ,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术中静脉注射德普利麻、芬太尼观察孕妇术中、术后反应 ,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 :实验组孕妇术中无痛苦 ,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P <0 .0 5) ,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术中出血少 ,实验组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心率明显低于术前心率(P <0 .0 5) ,两组孕妇术前、术中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无麻醉药过敏反应。结论 :德普利麻在无痛人流中应用 ,方法简便安全 ,能完全消除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 ,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井林  廖宏宾  钱蓉 《西部医学》2009,21(10):1765-1766,1768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风险评级)Ⅰ~Ⅱ级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T/=60)。A组(对照组)采用1%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生理盐水1ml;B组(观察组)采用1%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长托宁1mg静脉注射麻醉,分别观察并记录受术者入室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注药前、扩宫、钳刮、清官吸引及退窥阴器时HR值,并比较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受术者宫腔操作过程中心率比术前平均下降12%左右(P〈O.01);A组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O.05)。结论长托宁能有效拮抗丙泊酚和芬太尼导致循环抑制,防止术后呕吐误吸及人流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在无痛人流中的疗效.方法 将246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对照组不用任何止痛药物,观察两组术中、术后疼痛、生命体征、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前、术后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术后心率明显低于术前心率(P<0.05)且恢复慢;实验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两组术前、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麻醉药过敏及不良反应.结论 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轻人工流产孕妇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孕妇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30~50μg 异丙酚2mg/kg;对照组仅宫颈注射利多卡因。观察两组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实验组镇痛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无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对照组发生12例。实验组宫颈扩张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术中宫缩幅度及出血量无差异,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辅用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辅用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用药前后循环变化及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5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先静脉注入芬太尼2μg/kg,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μg/kg。记录用药前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围术期内不适反应或副作用。结果与用药前比较,手术开始后血压与心率可出现下降,但SpO2无变化。结论丙泊酚辅用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起效时间和患者恢复清醒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芬太尼合剂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 :对 5 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宫内膜息肉、子宫不全纵隔、宫颈管息肉患者行宫腔镜电切前 ,将芬太尼 1μg/kg、氟哌利多 60 μg/kg、东莨宕碱 3 5 μg/kg,加入注射用水 10ml稀释。静脉缓慢推注 ,同时将 2 %利多卡因 3ml宫颈注射 ,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驰情况 ,记录推药前 ,推药后 3min ,手术时 ,手术后 5minBp、P、SPO2 等参数。结果 :复方芬太尼合剂应用于宫腔镜电切术 ,镇痛、镇静效果明显 ,有效率达 10 0 % ,处于清醒状态 ,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复方芬太尼合剂静脉麻醉是宫腔镜下行电切术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 ,可达到无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无痛人流术3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贺英 《中外医疗》2008,27(24):171-171
目的 减轻患者人工流产术中的痛苦,预防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方法 分无痛组和对照组.无痛组于术中静脉缓注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 无痛组术中无疼痛及人流综合症的发生,亦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痛人流能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的痛苦,且能预防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伍用芬太尼、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伍用芬太尼、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效果及副作用情况.方法:异丙酚1.5mg/kg+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4mg/kg分别用于人流镇痛各50例,监测镇痛效果,HR、RR、BP、SPO2、出血量、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无痛率相近,用药前后HR、RR、BP、SPO2平稳、出血量相近,均无人流综合症发生.结论:两种复方用药用于无痛人流术均较理想,异丙酚+芬太尼组较异丙酚+氯胺酮组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接受无痛治疗已成为生活水准日渐提高的众多病人迫切需要,而我院采用两种无痛人流:(1)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2)安定静脉注射加盐酸利多卡因宫颈注射法,均起到无痛的效果。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法,术前4h禁食水,由麻醉师专人负责,选择静脉行头皮静脉穿刺先注射芬太尼2μg/kg,再静脉注射异丙酚0.8~1mg/kg,孕妇意识消失后即开始手术,术中用无创监护器监测病人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术中备氧气及抢救物品。安定加利多卡因方法:用安定10mg缓慢静脉推注,待病人有睡意时,开始消毒阴道及宫颈,用盐酸利多卡因3~5ml注射宫颈,开始实施人流术。二种方法比较,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镇痛显效,无痛率100%,而安定加利多卡因法无痛有效,有效率为100%,对手术的影响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结果无显著差异,较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秀娟 《中外医疗》2009,28(26):32-33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的安全性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自愿要求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900例,分2组:研究组450例,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ug。无痛人流时先用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静注,2min后缓慢静注异丙酚1~2mg//kg;对照组450例孕期均在6~8周,单纯无痛人流术用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静注,2min后缓慢静注异丙酚1~2mg/kg,观察2组宫颈松弛扩张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在宫颈松弛、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可明显松弛宫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易于操作等优点,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当代医学》2011,17(15):127-129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于门诊行人流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对照组:不用麻醉药,行常规人工流产术;依托咪酯组:给予静脉麻醉药物芬太尼+依托咪酯;异丙酚组:静脉给予芬太尼+异丙酚。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依托咪酯组恶心呕吐、肌阵挛发生率较高,异丙酚组注射痛发生率较高。结论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联合芬太尼不良反应轻微,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芬太尼(3μg/kg)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芬太尼+氟派利多组,每组26例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氟派利多组(B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滴注芬太尼(3μg/kg)和氟派利多(0.05mg/kg)+芬太尼(1μg/kg),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异氟醚和泵注异丙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P〈0.05),而且A组拔管后需要2次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B组(P〈0.05),后者约有50%的患者拔管后需要两次追加芬太尼。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用芬太尼(3μg/kg)能够有效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停止麻醉后因超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疼痛过敏,并且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3.
邹永洁  邓刚 《西部医学》2009,21(6):988-989
目的观察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与安定、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60例早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无人流禁忌症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与术前分别肌注安定和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及阿托品两组,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芬太尼组100%无痛,无人流综合征。芬太尼组较利多卡因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结论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静脉麻醉组完全无痛,杜绝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控性强的人工流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护理。方法将165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人工流产术孕妇,缓慢静脉注入芬太尼0.1mg及异丙酚2mg/kg,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剂量掌握在0.5mg/kg以内;对照组施行传统人工流产术(不用任何镇痛药),观察比较两组镇痛、宫口松弛、满意度、遗忘的程度、术中情况及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验组100%孕妇镇痛、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宫口松弛、满意度、遗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术中术后MAP、SPO2明显下降(P<0.01)。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占1.05%,对照组术中术后MAP、HR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阴道流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可显著改善孕妇的耐受性,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且护理支持中必经加强呼吸、循环监护及镇痛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对照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100mg/min。观察并纪录两组用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术中、术毕时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不良反应,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毕清醒后1、5、15、3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受术者睫毛反射消失时,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及术中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评定为优、良、差的例数及术毕清醒后1、5、15、30min时下腹部疼痛的VAS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袁春晖  桂水清  罗旭 《吉林医学》2010,31(23):3813-3814
目的: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最佳镇痛方法。方法:选取门诊就诊早孕妇女24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前10min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10mg和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5ml;B组:术前2min静脉推注芬太尼0.1mg,术中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2.5mg/kg;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镇痛优于A组,A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组。结论:利多卡因加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适合在基层医院门诊使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无抑制,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适合有专职麻醉师的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预先镇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D组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P组为对照组。各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观察各组呼吸循环变化,记录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宫缩痛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和F组术中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丙泊酚注射痛和体动发生率较P组降低,F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地佐辛预先镇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或单纯丙泊酚麻醉,且无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泉  刘琴湘  邵兵 《当代医学》2010,16(18):67-68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0.04m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4μg/kg按顺序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七氟烷组(S组)全程吸入七氟烷,吸入浓度2%~4%;对照组(C组)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6~10mg/(kg·h),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05~0.3μg/(kg·min);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按需给予维库溴胺0.05mg/kg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改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效果好,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捷,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不同泵注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以咪唑安定0.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2mg/kg诱导。A,B组采用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麻醉维持,A组在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芬太尼和丙泊酚。B组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采用单纯瑞芬太尼0.1-0.2ug/kg/min泵注(根据血压、心率调整)C组采用吸入安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B组病人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A,C组(△^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采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单纯泵注瑞芬太尼可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