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钻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单服加巴喷丁,B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2及3周后两组VAS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2及3周后B组VAS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3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4)。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及效果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疼痛科常规抗病毒、消炎镇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天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6例,皮损分布区在T2~8。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口服加巴喷丁等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睡眠质量,用结合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1、2、3及4周VAS和QS均要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经4周治疗,患者VAS均从治疗前〉8分降至〈5分,有效率100%;VAS降至0~3分者32例,显效率占88.89%。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57例,皮损部位分别在头面部、胸背部、上下肢及骶部。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显效率87.7%(50/57例),总有效率100%(57/57例)。结论以神经阻滞和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晓琛  魏真 《中外医疗》2011,30(32):28+30-28,3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4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年龄62~78岁,男26例,女20例,随机分成2组,1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头面部用1%利多卡因5~8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段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复合弥可保0.5mg12mL,每个节段注射2~4mL;药物治疗为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另外一组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VAS评分,每周1次,随访12周,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结果除单用药物治疗组3例无效外,所有患者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由治疗前7.8±1.2,降低到治疗4周后2.4±0.8,单用药物组由治疗前7.6±0.9,降低到治疗4周后4.6±1.1。统计显效,有效,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复合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单用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要采用复合疗法,以期达到完善的镇痛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波 《吉林医学》2012,(27):589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沮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加巴喷丁组(A组,20例);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20例)。A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1 200 mg/d;B组给予神经阻滞治疗,1次/周,并口服加巴喷丁900 mg/d均治疗4周。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受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但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神经阻滞联合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合并重度疼痛患者86例,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I组)与合用神经阻滞(II组)治疗,观察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自觉疼痛缓解程度评分、睡眠改善程度评分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I、II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I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I组;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自觉疼痛缓解程度评分、睡眠受影响比例均较治疗前及单纯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肌肉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巴喷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17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4周和单纯应用加巴喷丁治疗4周。采用VAS评分方法评估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为A、B2组,各30例.A组采用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药物治疗,B组为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镇痛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 mg/次,3次/d;B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C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检测,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C组疼痛缓解、痊愈时间短于A、B组(P <0.05),无PHN发生。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神经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36例老年头面部PHN患者分为Ⅰ、Ⅱ及Ⅲ组,各12例。Ⅰ组行镇痛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复合局部浸润阻滞治疗,Ⅱ组应用0.5%多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Ⅲ组应用为0.5%表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和Ⅲ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表柔比星神经注射用于头面部PHN的疗效和同样浓度、剂量的多柔比星一样,但其是否更加安全可靠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皮损区用0.2%布比卡因、泼尼松龙、弥可保浸润,同时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椎旁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两组VAS和SQS评分均明显下降(JD〈0.01),观察组治疗后VAS和SQ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但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均优于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15.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薇涛  王春晓 《广东医学》2008,29(11):1912-1914
目的 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等药物在急性期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效果,以期更好的控制带状疱疹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疼痛(PHN)的发生。方法 选择患有急性带状疱疹伴疼痛患者21例,治疗前VAS评分为7~9分,年龄52~73岁,男14例,女7例,接受椎旁神经阻滞0.2%利多卡因复合得宝松0.3 ml,弥可保0.5 mg共12 ml,每个节段注射2~4 ml;药物治疗口服阿昔洛韦、曲马多缓释片、阿米替林;配合心理支持疗法,主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VAS评分,1周评估1次,随访12周,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统计显效、有效、无效情况。结果 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9±1.0,逐步降低至治疗4周后的2.2±0.7;疼痛控制,显效为17例,有效为4例。所有患者夜间睡眠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口服药物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口干和便秘,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 采用得宝松椎旁神经阻滞,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以及心理支持治疗复合方案,在对21例严重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患者治疗上获得满意的疗效,提示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时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更好和更完善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减少PHN的发生率。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 急性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加巴喷丁(gabapentin)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加巴喷丁组,每组16例,均给常规药物治疗,加巴喷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加巴喷丁,剂量自300mg/d起,根据服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予以调整,每2d增加剂量1次,直至VAS≤3,然后以此剂量维持,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结合24h疼痛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患者VAS评分、24h疼痛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镇痛起效最低剂量为300mg,1次/d,80%患者每日有效镇痛剂量在300-900mg,日最大剂量达1200mg。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加巴喷丁可显著缓解疱疹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GCQ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GCQ、PSQI及WHOQOL-BREF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睡眠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在神经阻滞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QS评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2、3、4周VAS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VAS和Q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HN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起效快,疼痛缓解率高,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8例)给予普瑞巴林组口服150~600mg/d,分2-3次;对照组(18例)给予加巴喷丁口服900~2400 mg/d,分3次口服。观察时间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7、14、21、28、35、42d,分别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中国版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同时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效果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P〈0.01)。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骶尾关节入路奇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选取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后病例19例,给予小剂量加巴喷丁(900mg/d)联合经骶尾关节入路奇神经节阻滞,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模拟视觉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ability index,P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变化。结果: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功能障碍与睡眠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DI评分:P<0.01,PSQI评分:P<0.0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病人耐受性好等优点,可以显著缓解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致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