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 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 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相似文献   

2.
梁丽 《中国校医》2019,33(10):779
目的 了解徐州市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污染状况,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 对2014—2018年徐州市开展血液透析的24家医院进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反渗水258份、透析液900份,微生物监测总合格率分别为89.92%、82.89%。反渗水和透析液微生物监测合格率逐年升高。近端反渗水的合格率高于远端(χ2=4.28,P<0.05),透析机入口的透析液合格率高于出口(χ2=4.63,P<0.05),二级医院的反渗水和透析液合格率均高于三级医院。结论 徐州地区血液透析用水合格率偏低,医院及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确保血液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其主要污染的菌株。方法采用倾注法对水及透析液中细菌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定性凝胶法对水及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透析用水的平均菌落数为132CFU/mL,其内毒素的阳性率为6.1%,透析器的入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263CFU/mL,透析器出口处平均菌落数为651CFU/mL,透析时透析液中平均菌落高于透析用水,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污染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及球菌。不同时间其细菌含量不同,在4~10月份其平均细菌含量较同年其它月份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液在制备、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均可能引起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再次污染,对水路进行合理设计及定期消毒是减少透析用水再次污染的主要措施,同时建立定期开展细菌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一次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血透室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找出污染的途径和环节. 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测细菌含量,并鉴定细菌种类. 结果透析用水(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97.79±11.64)CFU/ml,透析液平均细菌数为(312.33±8.26)CFU/ml,A液和B液平均细菌数为(0.82±2.32)CFU/ml和(207.11±5.56)CFU/ml,反渗水和B液细菌含量严重超标,且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 结论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与浓缩B液配制过程污染和透析用水管道细菌污染及反渗透装置未及时更换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学监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液及透析用水中细菌的含量及细菌种类. 结果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486 CFU/ml,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490 CFU/ml,反渗水的平均菌落数为103 CFU/ml,常见细菌为枯草杆菌、类白喉杆菌及某些革兰阴性杆菌. 结论透析液在配制的过程中,有多种环节可能造成污染,应加强透析液的监测工作,并建议修改透析液细菌监测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透析用水污染状况和探讨采样方法,促进医院加强对血液透析用水管理.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2011年徐州市10~12所医院血液透析用水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对监测采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反渗水细菌总数检测值范围0~5600 CFU/ml,总合格率75.58%,致病菌检出率22.09%,近端反渗水中游离氯、硝酸盐和钙3种化学污染物超标,合格率分别为93.02%、86.05%和97.67%;透析液细菌总数检测值范围0~25 000 CFU/ml,总合格率78.10%,致病菌检出率15.33%;近、末端反渗水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接取法和注射器抽取法采集透析液作微生物监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地区透析用水污染尤其细菌污染较为普遍和严重,有潜在发生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可能,必须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以期提高该市食源性疾病检测和预警能力。 方法 依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濮阳市2015-2017年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及食品零售店中7类即食食品进行采集和微生物检测。 结果 三年共检测样品684份,总合格率为89.18%。2015-2017年即食食品的总合格率、菌落总数合格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6.129, P=0.047; χ2趋势=6.874, P=0.032)。冬春季节采集的样品合格率高于夏秋季节(χ2=4.371, P=0.036);定型包装食品的合格率高于散装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3, P=0.002)。所有样品中共检出3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4.68%。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1.4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均为1.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为0.88%;餐饮食品、熟肉制品、即食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37%、5.83%和5.71%。 结论 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合格率逐年上升,但是仍存在致病菌污染,应重点关注餐饮食品、熟肉制品和即食水产品等高风险食物;主要关注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需继续加强对即食食品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11-2012年对大连市21家医疗机构正在使用或备用的128件医疗用液体(包括血液透析室的反渗水和透析液、内镜室的注水瓶水、ICU室的湿化液)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检测.依据YY 0572-200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评价,透析用水菌落总数<1 00 cfu/ml,透析液菌落总数<200 cfu/ml,注水瓶水和湿化液不得检出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中细菌及革兰阴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改良胰酪胨大豆酵母浸膏琼脂(TSA)平板涂布法定量测定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中革兰阴性污染菌数量、VITEK2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营养琼脂倾注法检测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中污染菌菌落总数。结果 17份血液透析用水污染菌平均菌落总数为19cfu/ml,革兰阴性污染菌的平均菌落数为7cfu/ml,61份入口处血液透析液污染菌平均菌落总数为122cfu/ml,其中革兰阴性污染菌平均菌落数为54cfu/ml;61份出口处血液透析液污染菌平均菌落总数为307cfu/ml,其中革兰阴性污染菌平均菌落数为174cfu/ml,透析液革兰阴性污染菌和污染菌菌落总数入口处、出口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检出的革兰阴性污染菌主要有普罗威登菌、肠杆菌、黄杆菌、产碱杆菌、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等机会致病菌。结论血液透析液有一定程度革兰阴性菌污染,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存在操作污染或系统自身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市血液透析现状及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合格情况。方法对该市36所开展血液净化项目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现状进行调查,并同时采集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分别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常规和低温培养方法)及现场ATP水样检测。结果 13.89%的水处理设备使用时间在1年内,5.56%的设备使用超过10年。砂滤等净化设备超过1年未更换的机构占77.78%,72.22%的滤芯式过滤器更换时间3个月,反渗水供水管道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占2.78%。77.78%的医疗机构使用成品A液,72.22%使用成品B液,集中提供A液的医疗机构占22.22%,集中提供B液的医疗机构占19.44%,自配桶装B液的医疗机构达8.34%。36所医疗机构微生物日常检测均合格,但有80.56%检测结果长期为"0"值;现场采集的透析用水及透析液ATP检测均合格;常温微生物检验1份超标,2份达干预值;低温培养法4份超标,6份达干预值;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3种检测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市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医疗机构重视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但是微生物检测技术有待提高,日常检测结果异常或达到干预值需要分析原因和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及成本。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同一内镜分别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菌落计数及成本消耗。并利用问卷星与微信平台调查部分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现状。结果共检测软式内镜207支。滤膜法与涂抹法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8.26%、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镜清洗消毒后病原菌检出率、检出菌落数滤膜法均高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7支内镜滤膜法较涂抹法每年增加经济成本1 498.48元,平均每支增加7.24元/次。使用滤膜法较涂抹法平均每支内镜多耗时62 s。共调查26所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后检测方法使用情况,仅有2所医院使用滤膜法。对于使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医院最关注的问题为增加的经济成本。结论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时,滤膜法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出内镜洗脱液中的细菌,客观的反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某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反渗膜及管路消毒等相关因素与透析用水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识别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透析用水,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0℃下TGEA培养168 h,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平行水样检测内毒素。同时设计问卷调查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信息。结果 采样距反渗膜更换间隔时长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回水口及出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采样距上一次管路消毒间隔时间与回水口和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专业工程师配备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及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软管长度与回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使用时长、透析机台数、在透析患者数等因素也对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有影响。结论 反渗膜的维护更换、输水管路消毒、专业工程师配备、透析中心规模及管路长度均为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医院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存在差异,应通过质量控制推进使其达到同质化。  相似文献   

13.
马永娟  孟庆敏  王彬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86-1887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集佳木斯市8家医院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对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用鲎试剂定性检测内毒素。结果反渗水细菌培养有2家医院阳性,细菌总数均为300 CFU/ml,内毒素检测均〈2 EU/ml;A浓缩透析液内毒素均〈2 EU/ml;B浓缩透析液内毒素均〈2 EU/ml;透析器入口细菌培养3家阳性,内毒素检测有2家〉2 EU/ml。结论目前,佳木斯市部分血液净化中心仍存在反渗水及透析液的细菌污染,应定期检测反渗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水平及进行细菌培养,定期消毒反渗水装置及透析液容器,对减少热源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城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用水污染现状,为提高口腔用水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11月1—30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0所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口腔用水的现场采集,检测方法参照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参照GB 547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结果 共采集30所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水样264份,合格水样76份,合格率28.79%。手机水和储水瓶水的菌落总数中位数均在2 000 CFU/mL左右,手机水水样合格率(18.33%)高于储水瓶(9.09%);进口综合治疗台和国产综合治疗台水样的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255、1 750 CFU/mL,进口综合治疗台水样合格率(42.39%)高于国产综合治疗台(21.51%);自来水和储水瓶水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400、2 100 CFU/mL,自来水水样合格率(35.82%)高于储水瓶(12.16%)。结论 北京市此城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用水污染严重,建议尽快制定口腔医疗机构相关标准规范,提高口腔用水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全面了解2015年重庆市农村水厂出厂水水质现状,对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38个区县抽取846家水厂,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出厂水20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和评价。 结果 2015年共监测水样1 691份,其中丰水期合格率28.72%,枯水期合格率38.11%(P<0.000 1)。出厂水微生物指标、消毒剂余量指标和浑浊度合格率低于70%,其余指标合格率均高于90%。同水期中,江河水合格率高于其他水源,完全处理的合格率高于其他处理方式,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合格率高于其他方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5年重庆市农村水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应对供水能力<1 000 m3/d的水厂加强规范化管理;丰水期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量;增加水厂消毒设施的配备并严格按照要求使用,避免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监测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微生物检测的效果。方法在某次飞行检查中采集36所受检单位的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72份,分别采用血琼脂平皿(35℃,72 h)、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SA)平皿(35℃,72 h)、R2A营养琼脂(23℃,168 h)三种方法进行培养,比较三种方法菌落计数、菌落和超干预值(≥50 CFU/mL)检出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三种方法对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进行检测,血琼脂平皿、TSA平皿、R2A营养琼脂菌落检出率分别为40.28%、63.89%和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R2A营养琼脂和TSA平皿检出率高于血琼脂平皿。血琼脂平皿与R2A营养琼脂、TSA与R2A营养琼脂检出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515、-6.970,均P0.05)。血琼脂平皿、TSA平皿、R2A营养琼脂法检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分别为1.39%、4.17%和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5),R2A营养琼脂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R2A营养琼脂和TSA平皿检出率优于血琼脂平皿,R2A营养琼脂超干预值检出率高于TSA平皿和血琼脂平皿,R2A营养琼脂(23℃,168 h)用于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微生物监测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5月21日—6月6日该院肾病内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空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透析材料、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 2018年5月21日—6月6日,共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发病率为3.03‰(6/1 980)。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133份,其中空气、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一次性透析管路、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标本检测均合格;医务人员手采样合格率为61.54%(8/13);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为80.28%(57/71),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采样6份,不合格1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未检出阴沟肠杆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透析前需要溶栓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感染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置管部位及血糖的管理,透析前避免溶栓等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