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度牵引治疗青年颈椎病的疗效,为青年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颈腰椎三维曲度牵引仪进行曲度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坐位电脑枕颌套牵引。治疗时间,每天治疗30min,每天1次,每周连续治疗5天,共治疗4周。两组治疗时间与次数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如下评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个时间点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及颈曲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VAS评分、NDI指数评分及颈曲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AS评分(F=4.32,P0.01),NDI指数(F=1.19,P0.01),颈曲(F=5.40,P0.05)。结论:曲度牵引可通过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从而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夜间小重量持续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夜间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具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进行颈椎优值牵引、中药熏蒸和夜间小重量持续牵引,对照组50例只进行颈椎优值牵引、中药熏蒸,睡前加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和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分别统计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夜间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明显减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调衡手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颈型颈椎病飞行员Borden值及功能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8月来某康复中心诊治的颈型颈椎病飞行员186例采用均衡顺序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基础手法,观察组(93例)采用康复训练联合调衡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半年的Borden生理曲度测量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NDI)指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半年的Borden值(5.73±2.41)mm、(5.84±1.48)mm、(5.87±1.03)mm均高于对照组(3.92±1.81)mm、(3.62±2.68)mm、(3.75±1.41)mm,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半年的VAS评分(1.32±0.79)分、(1.22±0.68)分、(1.21±0.73)分均低于对照组(2.77±0.79)分、(2.89±0.76)分、(2.96±0.5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半年的NDI指数(17.14±0.73)%、(15.35±1.35)%、(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给予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0.00%(108/120);治疗前NDI评分为(15.38±2.67)分,1个疗程和3个月后分别为(9.51±2.44)分和(5.82±1.09)分,不同时间点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可迅速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郑旭  邱玲  张敏  张吉  李川雄  李媛  何流  曾帅  刘波  罗丹 《中国康复》2017,32(1):17-19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加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平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针刺、牵引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结果:治疗10次、20次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10次、20次后状体征积分、N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10次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次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合理用枕对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恢复生理曲度的临床价值,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有明显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加牵引治疗,住院治疗2周,出院指导功能锻炼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X线变化。结果:2组2有效率及X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颈椎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优于单纯的牵引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稳定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颈椎功能和姿势矫正的影响。方法: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及理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椎稳定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颈痛强度评分(VAS)和颈椎残疾指数(NDI)对2组患者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测量颅椎角(CVA)评估头部前倾角度;通过颈头移位试验评估颈椎关节位置感。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VAS、ND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CVA显著增加(均P<0.05),观察组颈椎向前、后、左、右运动的复位位置差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对照组向前、后、右运动的复位位置差值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的VAS、NDI、CVA及颈椎向前、后、右运动的复位位置差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颈椎稳定运动训练可改善颈椎病患者的关节位置感,矫正头部前倾姿势,减少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颈椎病患者按入院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研究组(双号),各49例。两组均行牵引治疗和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旋转角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颈椎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缓解其疼痛,纠正颈椎生理曲线。  相似文献   

9.
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牵引组60例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微波组60例采用单纯微波颈部辐射治疗;综合组68例2种方法联合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颈部残障指数(NDI)、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20d后,NRS及NDI评分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综合组低于其它2组(均P0.05);牵引组NDI评分低于微波组。3组临床疗效比较,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综合组牵引组微波组(均P0.05)。结论:牵引结合微波治疗能明显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海  姚红华  杨忠 《中国康复》2007,22(3):156-158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对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82例,均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82例患者治疗10-20次后,颈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弓深平均增加(13.98±4.52)mm(P〈0.001);颈ROM明显提高(P〈0.001);疗效评定:显效34例,好转4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3%。结论: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能够判断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并在颈椎病的康复评定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维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和判定疗效,分析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MRI、TCD检查结果。结果:三维整复手法治疗组和牵引理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56.2%,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维整复手法具有纠正颈椎曲度改变及椎间关节紊乱、增宽椎间隙狭窄、解除脊髓神经血管受压的功效,且较传统牵引理疗方法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对各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V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综合组50例,卧牵组50例,经两个疗程临床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综合组比卧牵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25)。结论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卧式颈椎牵引法,提示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Solis、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45例,行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5例为Solis组,行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为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0年6月,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融合节段融合率;比较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跳跃节段退变率。结果Solis组手术时间[(96.20±14.38)min]短于Zero-p组[(108.00±14.99)min](P<0.05),术中出血量[(76.28±13.86)mL]少于Zero-p组[(85.45±13.81)mL](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高于术前,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N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P<0.05),VAS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与Zero-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大于术前(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大于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0.05);2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跳跃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与Zero-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术后3、6个月融合率(76.00%、96.00%)高于Zero-p组(55.00%、80.00%)(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与Zero-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跳跃节段退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olis与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均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增加椎间隙高度,改善颈椎曲度,保持跳跃节段活动度,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但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可促进融合节段的早期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颈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Mckenzie疗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出院时进行VAS评分、生理曲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住院周期。结果: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生理曲度改善率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生理曲度改善率、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能有效促进颈椎病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做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颈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熏蒸配合每天进行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658,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为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32,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颈椎9步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探讨“蠲痹益颈方”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予自拟方“蠲痹益颈方”治疗,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4个时间节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简称 N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2周后随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各自进行组间比较,得出蠲痹益颈方及颈复康颗粒均能缓解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障碍及颈肩部症状(P<0.05);蠲痹益颈方在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方面其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及颈肩部症状方面疗效要优于颈复康颗粒(P<0.05);蠲痹益颈方能够有效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结论 蠲痹益颈方在缓解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及颈肩部症状方面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颈扭曲试验加Valsalva's动作强化颈性血管性眩晕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扭曲试验加入Valsalva s动作对颈性血管性眩晕检出效果的影响。方法  46例颈性眩晕患者行颈扭曲试验 ,阴性者在颈扭曲试验到位后加做Valsalva s动作。观察阳性症状检出率。在经颅超声多普勒脑血流图检查下重复以上过程 ,计算双侧血流不对称指数。资料与 3 0例正常对照比较。用卡方和卡方直接概率法及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颈扭曲试验阴性 2 9例 ,阳性 17例 ,阳性检出率 3 6.95 %。阴性者加入Valsalva s动作后阳性症状出现率增加 17.3 9%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试验组颈扭曲试验加入Valsalva s动作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指数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性眩晕患者做颈扭曲试验时加入Valsalva s动作能加强扭曲试验效果 ,增加阳性症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枕颌带卧位牵引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外加用枕颌带卧位牵引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90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100例,有效率为84%,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枕颌带卧位牵引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