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型,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暴饮暴食、高脂食品、饮酒、胆道疾患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主要表现。1997年3月-2002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从CT胰腺检查的操作方法、胰腺的断层解剖、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作用等方面入手,对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进行分析,以科学地评价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亚萍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0-820
急性胰腺炎以急性上腹疼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的急腹症。根据胰腺的病理改变可分为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以水肿型居多,占80%~90%。笔者近年来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1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长城 《国医论坛》2007,22(6):34-35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本身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以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类型[1].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8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以急性上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根据胰腺的病理改变不同分为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临床上,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为5%~10%。笔者自2003年3月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研究,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有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后者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休克,死亡率甚高。本病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一旦发生除西医的综合治疗外更为重要的是配合中医的按阶段,分型加以辨证论治。比单纯的西医疗法,中医疗法临床效果好,对病人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胡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63-663
急性胰腺炎(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胰腺明显充血、水肿;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坏死、渗出、感染且合并内毒素血症,加之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一系列炎性递质,如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有着重要介导作用[1],以及急性胰腺炎时出现的消化道激素分泌紊乱,均可刺激腹部或肠管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腹痛、腹胀、频繁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肠鸣音减弱或消…  相似文献   

9.
本病是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之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及尿胰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我院自1990年以来,对急性胰腺炎水肿型,采用双黄连、山莨菪碱及强痛定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本文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为临床表现,尿胰淀粉酶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值。胰腺B超均排除胰管结石、胰腺肿瘤,并胆囊B超排除胆结石的水肿型急性胰腺炎。1.2材料选择:男性47例,女性61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为38.5岁。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暂禁食的基础上,每日予以5%精盐水…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雨蛙肽所致大鼠急性胰腺炎为模型,对临床有效方剂祛瘀清胰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祛瘀清胰汤能明显降低雨蛙肽所致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系数,降低大鼠血清淀粉酶,对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祛瘀清胰汤对雨蛙肽所致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胰腺消炎汤灌肠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消炎汤灌肠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抗生素、制酸、抑酶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方胰腺消炎汤灌肠;观察2组症状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及血清淀粉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胰腺消炎汤灌肠辅助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严重者可有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表现,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2002年1月-2005年9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患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多数胰腺炎为轻型,即单纯水肿型,预后良好,属自限性疾病,不需要手术治疗;少部分为重症胰腺炎,即出血坏死型,其病理变化涉及胰腺和胰外组织,多伴有休克及单个或多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死亡率高,起病2周之内为全身炎症反应期,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因此了解胰腺炎规范化的非手术治疗措施,是十分迫切的。下面简单阐述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CP)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其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可合并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慢性胰腺炎可伴急性发作,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5.
胰腺穴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穴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按压及针刺胰腺炎,有于诊断、治疗急性胰腺炎,设立针刺组及西药对照组;系统观察分析胰腺穴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消除腺痛、镇痛持续时间及降低血清淀粉酶作用的比较。结果:胰腺穴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经统计学处理,P<0.05。在治愈时间上,二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胰腺穴是诊断、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特效腧穴。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型急性胰腺炎(SAP)。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1周内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重型胰腺出血坏死,伴休克、腹膜炎及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20%为重症胰腺炎即坏死性胰腺炎,传统干预方法主要以外科开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以胰腺酶激活和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为主要特征的化学性炎症.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管疾病,而胆石症又是引起胆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类型,胆囊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情况并不少见.2008年7-12月本院收治114例急性胰腺炎,其中2例为胆囊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8.
重症胰腺炎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多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和身体器官功能障碍。胰腺及胰周多有坏死,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无论是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早期均要求让胰腺“休息”,减少对胰腺酶分泌的刺激,使患者渡过急性反应期。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25例,经常规治疗和个性化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艳敏  崔乃强  张淑坤 《光明中医》2010,25(12):2362-2364
急性胰腺炎的表现具有多样性,病理表现可从轻微胰腺水肿到整个胰腺坏死,以及从局限性腹膜后炎症到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根据其病理改变的程度和范围,急性胰腺炎可以表现出从轻微腹部不适到器官功能衰竭。病理类型的判别对急诊救护和内外科临床处理的关系重大。早期识别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或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病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出的消化酶引起自身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盗梦、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白细胞增多。一般病理上将其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类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又称重症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腹症,其发病极迅速,凶险多变,并发症多,临床病死率高,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