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A1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对肝胆胰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肝胆胰疾病患者12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疾病黄疸患者治疗后血清CA19-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无黄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良性疾病黄疸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和0.85,P均<0.01),而恶性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无黄疸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二者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利用良性疾病黄疸患者治疗前后CA19-9水平变化的显著差异,同时结合CA19-9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CA1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来鉴别肝胆胰疾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阻塞性胆道疾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A19-9,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比较胰腺癌、胆管癌、胆总管结石3组之间的差别,以及各疾病组患者血清CA19-9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阻塞性胆道疾病患者血清CA19-9、胆红素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胆管癌组患者血清CA19-9中住数分别为459、951U/mL,显著高于胆总管结石组(75U/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胆管癌组患者之间血清CA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阻塞性胆道疾病中只有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血清CA19—9与胆红素有显著性相关(r=0.356,P〈0.05)。结论血清CA19-9水平有助于胰腺癌、胆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王庆  潘申  陈瑛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4):591-592
目的:探讨血清CA19-9对胆囊癌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胆囊癌、胆囊良性病变及良性非胆系疾病患者共60例进行手术前后血清CA19-9检测。结果:胆囊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胆囊良性病变者(P〈0.01),检测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7.5%。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血清CA19-9水平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而姑息性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手术前后血清CA19-9水平的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在不同性质的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CA199水平高于参考值的21例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良性组)和24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99与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与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治疗前血清CA199及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CA199及DBIL水平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及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99不是肿瘤特异度非常高的标志物,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疾病的唯一标志,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变化及与DBIL的相关性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肿瘤标记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CAl99)、糖类抗原125(CAl25)、糖类抗原153(CAl53)的水平,分析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65例,其中肝癌15例,胃癌20例,胰腺癌6例,食管癌12例,结肠癌12例。选消化系统良性病变30例作对照,其中肝硬化8例,消化性溃疡15例,胰腺炎7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研究对象血中AFP、CEA、CAl9-9、CAl25、CAl5-3含量并分析其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胃癌、结肠癌患者血清CEA、CAl9-9、CAl25水平较消化系统良性病变明显升高(P〈O.01),而AFP、CA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CA125、CA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食管癌患者血清CA15-3、CA19-9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AFP、CAl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CEA、CA199、CA125和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在肝癌为87%、胰腺癌为83%、胃癌为75%、食管癌为67%、结肠癌为58%,总敏感性达74%;准确性分别是93.6%、68.9%、78.0%、65.2%和71.3%,总准确性为73.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用AFP、CEA、CA19-9、CAl25和CA15-3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核苷酸酶(5′NT)与肝功能生化酶的联合检测在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道恶性肿瘤74例,慢性胆囊炎70例,胆结石+慢性胆囊炎68例及正常健康人70例血清中5′-核苷酸酶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相关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胆囊癌+胆管癌的血清5′NT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组及正常健康人群(P〈0.05),而胆囊癌+胆管癌(伴梗阻)组与胆囊癌+胆管癌(未梗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良性疾病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恶性疾病中5′NT与ALP、GGT呈高度正相关(r=0.665,r=0.519;F=57.16,F=26.588,P〈0.05)。血清5′NT、ALP、GGT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95.65%和94.59%。结论5′NT与肝功能生化酶类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较为敏感、有效的生化指标,有助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赵健  刘平  赵艳芳  徐建新  葛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28-3029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6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和 105例经CAG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f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Bill—T)、直接胆红素(Bili—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间接胆红素(Bili-I)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Bili- T、Bili—I水平及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LDL.C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冠脉狭窄范围和程度与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关联(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l25)、糖链抗原19—9(CAl9—9)、癌胚抗原(CEA)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其在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9例(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39例,其中代偿期14例,失代偿期25例,乙肝肝癌49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l25、CAl9—9、CE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组中AFP分别为4.35ng/ml、5.78ng/ml和60.21ng/ml,CEA为1.51ng/ml、1.92ng/ml和2.45ng/ml,乙肝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于中一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和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P〈0.05),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CA19—9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CEA与MLE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5;0.36,P〈0.05),CA19—9-、AFP与MELD评分的线形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Al25与Child—Pugh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O.84,P〈0.05),CA19—9、AFP、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Al25与腹水量呈正相关,并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CAl25可作为辅助指标监测腹水变化及判断预后。非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CEA也可随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癌抗原(CA)125在胸腔积液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28例,测定血清CAl25浓度,对比不同性别、胸水性质、胸水量及胸水部位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及水平的差异;比较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与结核性、炎性、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对血清CAl25浓度与胸水深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恶性及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83.3%(35/42)和76.7%(6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P〉0.05);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CA125(177.8±31.4)U/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110.6±13.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4,P〈0.05);恶性胸腔积液血清CA125(177.8±31.4)U/ml高于炎性胸腔积液(72.5±12.8)U/ml(P〈0.05),但与结核性(140.6±28.2)U/ml、漏出性胸腔积液(154.3±30.5)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炎性、漏出性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血清CA125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25/33)、70.O%(20/29)、87.5%(21/24)与83.3%(35/42),X2=3.48,P〉0.05];少量、中量、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依次升高[(56.4±18.2)、(120.2±24.5)、(185.5±34.6)U/m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03,P〈0.05);血清CA125浓度与胸水深度呈正相关(r=0.56,P〈0.01);不同性别、胸水部位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及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胸腔积液,血清CA125均明显升高,血清CA125阳性对判断胸水良恶性的意义不大;血清CA125浓度与胸水深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监测胸水量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1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8%(175/179),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9%(166/175)。术后每天引流量100-100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89d,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下降(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为4.0%(7/175)。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利湿方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7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变化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组27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ALT、AST、ALP、γ-G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卡氏评分明显上升;在降低TB、DB、ALT、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卡氏评分及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湿方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ALT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和胆红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ACS患者,其中2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脂蛋白(a)和胆红素的水平。结果:ACS患者血脂蛋白(a)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ACS患者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SAP患者(P〈0.05),各组间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支病变血脂蛋白(a)比单支病变增高(P〈0.05),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血脂蛋白(a)与多支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28-163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40例HSP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清MMP-9水平。结果HSP急性发作组血清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0、8.42、6.37、8.13,P均〈0.05);HSP缓解组血清MMP-9仍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L(t=9.92,P〈0.051:HSP急性期并发肾损害组及有胃肠道症状组患儿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无肾损害组及无胃肠道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5、3.17,P均〈0.05),而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6、0.56,P均〉0.05)。HSP急性期患儿血MMP-9水平与CRP浓度之间成直线正相关(r=0.68,P〈0.05)。结论MMP-9参与了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MMP-9测定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及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汁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72-4(CA72-4)对胆胰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4例胆胰良性疾病及6例胆胰恶性疾病的胆汁及血清 AFP、CEA、CA19-9及 CA72-4的含量,通过统计学分析获得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同时建立一种联合预测的诊断算法,分别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组胆汁 CA72-4(1.50 U/ml)比恶性组胆汁 CA72-4(8.65 U/ml)低(P =0.019);良性组血清 CA19-9(20.24 U/ml)比恶性组血清 CA19-9(266.24 U/ml)低(P =0.049);胆汁 CA72-4、血清 CA19-9及联合预测诊断胆胰恶性疾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0.0%、80.0%及100.0%,特异性分别为81.0%、76.2%及66.7%。联合预测的 ROC 曲线下面积(0.867)高于胆汁 CA72-4(0.771)及血清CA19-9(0.790)。结论胆汁 CA72-4及血清 CA19-9对诊断胆胰恶性疾病有参考价值,综合胆汁 CA72-4及血清CA19-9的联合预测对诊断胆胰恶性疾病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梗阻性黄疸(OJ)患者实施术前减黄治疗前后癌抗原19-9(CA19-9)、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为OJ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术前减黄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OJ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减黄治疗前后CA19-9、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良、恶性OJ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19-9、TBil、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PTBD减黄治疗前,恶性OJ组患者的CA19-9、TBil、ALT、AST水平高于良性O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OJ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良性OJ组患者的CA19-9、TBil、ALT、AST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恶性OJ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恶性OJ组患者的CA19-9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指标联合检测分析有助于OJ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辅助评估OJ患者术前减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癌抗原(CA)19—9水平。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对77例抑郁症患者(男性抑郁症患者25例、女性抑郁症患者52例)和50例健康对照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的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男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与男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与女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抑郁症患者的CA19—9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CA19—9水平异常升高,应重视女性抑郁症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预防恶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用HB-H-6树脂血浆灌流治疗重度黄疸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HB-H-6树脂血浆灌流对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度黄疸患者61例,均为急慢性肝衰竭、重型肝炎造成的肝细胞性黄疸。采用一次性使用的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器进行治疗。分别于灌流前和灌流2h取血测定血浆胆红素、蛋白质、电解质和血常规,并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变化。结果灌流至2h结束,患者血浆总胆红素下降29%,直接胆红素下降26%,间接胆红素下降31%(P〈0.05);总蛋白下降6%,白蛋白下降11%,球蛋白下降3%(P〈0.05);灌流对血浆电解质钾、钠、氯、钙、镁和磷均无明显影响(P〉0.05)。灌流前后相比,白细胞升高2%,红细胞下降1%,血小板下降9%(P〉0.05)。灌流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B-H-6树脂血浆灌流治疗重度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胆红素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39例冠心病患者和118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红素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G、TC、LDL—C、TG/HDL-C、LDLC/HDL-C显著升高(P〈0.01),HDL-C、总胆红素(T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显著降低(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但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癌抗原(CA)19—9水平。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对77例抑郁症患者(男性抑郁症患者25例、女性抑郁症患者52例)和50例健康对照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的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男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与男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与女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抑郁症患者的CA19—9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CA19—9水平异常升高,应重视女性抑郁症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预防恶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