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患者1335例,以准确回述、记忆确定术中知晓。术后第1天及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共15例(1.12%)患者存在术中知晓,术中做梦者37例(2.77%)。术中知晓组和可能知晓组女性患者及ASA III-IV级人数的比例(60%、68%)明显高于无知晓组(47%),P0.05。结论女性、ASAIII级、颅脑手术、腹腔镜手术、心脏手术、创伤患者及全凭静脉麻醉易发生术中知晓,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量与术中知晓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分析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500例,于术后1d及4d对病人是否存在术中知晓行问卷调查,对存在术中知晓的病人记录感知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中知晓的因素。结果共10例(2.0%)病人存在术中知晓,其中1例病人对手术过程有明确的描述,另9例患者仅述及手术期间做梦,无痛觉及其他感知觉。而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中循环状态对术中知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中知晓在多种类型手术中均有发生,无确切的因素可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术中知晓确切的说法应该称之为全身麻醉下的手术中知晓,即全麻下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的状态且在术后可回忆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1].美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具有外显记忆的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约为0.13%[2].然而,每年仍有26000人发生知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000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12例(1.2%),其中女8例(66.7%),男4例(33.3%),包括胸科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4例,颅内肿瘤手术2例,妇科手术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总结523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护理措施。通过术前访视,识别容易发生术中知晓的高危患者,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术中采取检测、及时采取药物预防、减少不必要的谈话、降低设备发出的噪音等护理措施,降低术中知晓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身麻醉手术术中知晓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至12月全身麻醉患者共5 816例。采用改良布莱斯量表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对患者进行询问:1)在入睡之前你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2)在你醒来后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什么?3)这两者之间你还记得什么?4)手术过程中你做过梦吗?5)关于这次手术你感觉最差的是什么?分别由两名专业人员对随访结果参照Sandin等所使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为术中知晓组、可疑知晓组及无知晓组。结果:在随访的5 816例患者中,有15例(0.26%)发生了术中知晓,4例(0.07%)为可疑知晓,40例(0.69%)患者诉有做梦现象。对术中知晓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手术麻醉史为术中知晓高危因素。结论:既往手术麻醉史为术中知晓高危因素;术前使用咪唑为术中知晓的保护因素。产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麻醉时患者常处于清醒状态,感知手术环境的恶性刺激无疑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创伤.要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需辅助镇痛类药.本文拟对椎管内麻醉患者给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以观察术中镇静程度及对术中记忆的遗忘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症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术中知晓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835例行全身麻醉的急症手术病人围术期一般资料,术后2次用标准化询问方式调查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术中知晓25例,发生率2.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ASA分级、术中低血压、困难插管是术中知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病人急症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手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并具有相应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处理包括整体护理防治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硬膜外麻醉中患者有情绪紧张,焦虑、内脏牵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出现短暂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而术中知晓也加重病人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给病人留下痛苦的回忆,并造成身心伤害。为了清除病人在麻醉和手术中的不良记忆,包括防止全麻术中知晓和局部麻醉术中的不良反应,通过术中镇静清除病人焦虑、恐惧,使病人在安眠中安度手术。观察了90例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术中辅助使用力月西镇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病人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和术后心理状况,为指导术中知晓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 0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病人进行术中知晓问卷调查,对发生术中知晓病人术后1周内联系精神科医生采用SCL-90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有32例病人(3.2%)怀疑有知晓,有19例病人(1.9%)确定存在术中知晓;怀疑知晓组病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恐怖和偏执因子、抑郁方面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或P0.05);有知晓组病人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怀疑知晓组病人强迫症状明显高于有知晓组,在抑郁症状和恐怖因子方面明显低于有知晓组(P0.05)。结论术中知晓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器械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在手术进入明显疼痛刺激期、手术关键期及手术预备终止期时,把重要信息及时反映给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深度的调节;巡回护士要监督其他医务人员的术中行为,规范手术间管理,主动制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后加强和重视对知晓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以有效降低术中知晓对病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术者对麻醉满意度、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术后24小时回访有无术中知晓及麻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中SpO2<95%发生38例,术中体动发生8例,术者稍有不满意28例;试验组术中SpO2均维持在98%~100%,术中无体动,术者满意度100%。两组患者HR、MAP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时间、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毕呼吸、睁眼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提供良好手术环境,便于术中呼吸管理,术后患者呼吸、意识恢复快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且年龄≥65岁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98例,ASAⅠ~Ⅲ。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24 h、48 h、72 h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全身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乙醚酯、芬太尼、琥珀胆碱,术中麻醉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调整麻醉深度。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结果98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有25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25.5%。随着年龄增加POCD发生率增加,POCD发病高峰期在术后24h~48 h,高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偏低更容易引起老年人POCD。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病率较高,在术中无明显低氧、低血压和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的情况下,高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引起老年人POC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辅助呼吸静脉全身麻醉(气静全身麻醉),用于胸腹腔手术,因为能提供无痛、肌松、术后患者无不愉快记忆等良好麻醉效果,已被广泛采用于临床。但在我们开展术后舒适和促进康复护理研究调查中发现,约60%~70%的患者会发生气管插管后咽喉和气道反应。严重者还会引起肺部感染和  相似文献   

14.
术中知晓可引起严重的情感和精神健康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已被证明能够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现在,国内外有很多对麻醉深度检测的方法,其中各有优劣。本文将对现有的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进行评价和讨论,并探索优化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从而为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既往剖宫产术多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慢,阻滞不完善.随着医学的发展,腰硬联合麻醉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其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的优点,具有诱导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少、母婴安全的优点,在急诊削官产手术中,比连续硬膜外麻醉更为优越.但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恐惧、术中牵拉、疼痛等不适及术中知晓,会给患者留下痛苦的回忆.造成身心伤害.本文旨在探讨为剖宫产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及消除不良记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晓铮 《护理研究》2008,22(10):2676-2677
随着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局部麻醉病人知晓术中情况对病人术后心灵创伤的影响已越来越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殊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手术全过程保障病人心理、身体舒适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重要体现。为减少对病人的精神创伤及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我院2006年1月2006年8月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及改良手术体位.并与常规手术体位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间非刻意降温的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低于36℃则称为不可预测性低温.脊柱手术往往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偏多,术中输血输液往往也较多,所有上述的原因都可能引起患者的核心体温下降而引起不可预测性低温,从而导致患者寒战、心律失常、麻醉苏醒延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8.
宋晶  李琳 《全科护理》2013,(16):1495-1496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排尿感及尿痛的原因。[方法]将100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照组病人全身麻醉前5min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排尿感及尿痛发生程度。[结果]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排尿感及尿痛发生程度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病人术后排尿感及尿痛发生程度重于全身麻醉前5min留置导尿管,且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136例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通过术中、术后冥想及四肢放松训练、呼吸,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及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68例全身麻醉手术和67例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疼痛明显减轻,1例因术中过度紧张加用镇静剂。冥想和放松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结肠息肉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因手术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58-2359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行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临床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几率,研究组经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在药物用量、术后睁眼时间、术后语言恢复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