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近5年179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HA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79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HAP患者中,早发49例,晚发130例,二者在性别、年龄和重症HAP患者比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03株(57.8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1株(20.23%),肺炎克雷伯杆菌50株(14.25%),铜绿假单胞菌35株(9.97%)。革兰阳性菌97株(27.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8株(10.8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以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和喹诺酮类为主,其中联合用药为79.3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H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部分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对85例接受呼吸机治疗的RICU内的患者,评估主要病因、合并症和并发症,监测内环境紊乱、RICU居住时间以及辅助呼吸类型,以及发生HAP的例数,细菌学监测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在RICU内的滞留时间和使用有创辅助通气是发生HAP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使用有创辅助通气是发生HAP的危险因素(OR=18.581,P<0.05)。RICU内H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以天然耐药菌为主。结论有创辅助呼吸和RICU居住时间是RICU内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RICU中H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而且多数对常用抗感染药物具有天然耐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例下肢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用药分析,以加深对合理用药内涵的理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例下肢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高级别的初始抗菌药物对患者而言并不是最适宜的选择,积极的清创以及敏感抗菌药物的抗感染治疗才是对该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用药的经济性亦是该类患者治疗时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出现胃肠道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如何正确使用PPIs。方法查阅2011—2012年入院的14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按未使用PPIs(17例)、长时间使用PPIs(59例)与短时间使用PPIs(65例)分为3组,并对使用PPIs后相关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使用PPIs组中胃肠道感染、HAP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长时间(超过9d)使用者。用不同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经GCS评分校正后,长时间使用PPIs是一风险因素。结论长时间使用PPIs可能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感染及HAP的风险因素之一。临床使用PPIs时,除考虑病情外,还应注意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刘全义  秧茂盛 《中国药房》2014,(30):2849-2851
目的:对重症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进行优化,以期达到合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方法:利用抗菌药物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参数优化抗菌治疗;采用连续给药的方法;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优化;个体化用药。结果:优化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提供证据,使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T>MIC)最大化、疗效提高、不良反应减少和医疗成本降低。结论: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必须尽早诊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或优化。  相似文献   

6.
董懿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21-42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对普通型手足口病例和重症型手足口病例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6月~12月确诊手足口病历150份,对其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诊断将病历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疗效。结果我院治疗手足口病以抗病毒为主,以使用喜炎平,炎琥宁,利巴韦林为主,抗菌素使用率达38.67%,普通组和重症组入院后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中性粒细胞比例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患儿使用较多,两组最终治疗疗效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不能作为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在治疗手足口病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采集16例患者病历、及用药记录中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数据,根据WHO合理用药指标: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例次数、人均用药费用等回顾性分析评价用药情况。结果:1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使用药物128种,其中大输液、抗菌药物、中成药、消化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占药品种数64.3%。抗菌药物、激素使用总体合理。奥司他韦疗效确切。结论:针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迫切需要制定更规范的治疗指南,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DM对重症患者个体化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分析重症患者的药动学变化,结合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药敏报告,协助医生调整个体化给药剂量.结果 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能提升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道佩  林小华 《中国药房》2010,(22):2031-2033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疾病负担,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AAC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剂量、种类的关系。结果:抗菌药物超量应用与AAC发生密切相关(P<0.01),以应用头孢菌素类为最高;而发生了AAC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24.6±5.0)d,未发生AAC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11.4±7.8)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短与AAC发生密切相关(P<0.0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与AAC发生密切相关(P<0.01);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为(73541±46724)元,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为(38579±28572)元,其中药费观察组为(17824±21324)元,对照组为(9856±9547)元,2组的住院总费用、药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AAC有较大的疾病负担。预防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AAC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疗,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陆建保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18-31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对57例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占56.1%,脑血管意外40.3%,恶性肿瘤19.3%,主要诱发因素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结论:HAP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耐药,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26):3729-373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高位截瘫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高位截瘫伴HAP患者肺部抗感染治疗无效提出建议,先后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 g,ivgtt,qid,抗感染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ivgtt,bid+阿米卡星0.4 g,ivgtt,bid,降阶梯抗感染治疗;氟康唑氯化钠0.2 g,ivgtt,qd,对可能发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预防性治疗等,协助医师完善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指导合理用药。结果:采用上述治疗方案3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应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evere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简称SCAP)与医院相关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简称HAP)主要细菌菌群变化及药敏结果,为早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SCAP、HAF患者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不论是SCAP或是HAP,入住EICU的患者其G 菌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SCAP组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HAP组不动杆菌感染有明显升高趋势。结论G 菌的广泛耐药,给EICU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尽早区分G /G-菌感染对EICU患者救治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勤勇  张红银  李晓燕 《中国药房》2014,(34):3200-3202
目的:分析某肿瘤医院门诊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3年门诊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用药情况,应用Excel软件对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该院门诊使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有10个品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正逐步被临床推广应用,进口类药物使用占主导地位。结论:该肿瘤医院门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用药基本合理;用药选择应同时考虑患者意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对1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为重症溃疡型结肠炎患者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药学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 在1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各项检查及诊疗经过,对患者用药进行分析并对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通过向医师提供合理化建议,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监护和用药教育,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参与患者治疗的必要性。结论:通过病例分析,可培养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发挥药物治疗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发病率3%~5%,病死率高达20%~50%,不仅病死率高,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我院1998—2007年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发生HAP7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屈桂妮 《北方药学》2020,(1):185-186
目的:研究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月~2019年2月纳入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齐全资料,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合理应用与滥用情况。结果: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中二联用药发生率高于单一用药、三联及以上;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药物;注射用药方式高于口服(P<0.05)。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中针对性差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滥用情况(P<0.05)。结论: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滥用情况,应受到重点关注,全面了解后给予干预,从而保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和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促进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05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的使用和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检出菌:革兰阳性球菌以里昂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用药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第一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仍是最敏感药物,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是最敏感药物。结论: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使用管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危急值在抗菌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心血管内科伴重症感染的住院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和7 d检测患者血清PCT浓度,并根据血清PCT浓度判断抗菌药物使用价值;对照组患者则根据医生临床经验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值及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判断使用抗菌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治疗后血清hs-CPR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值的检测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结合临床实际,采用DDD(限定日剂量)、DUI(药物的利用指数)及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住院天数,综合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耐药情况,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较合理,但其中约30%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超出了DUI≤1的要求。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中,菌株的耐药性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达到了55.7%,而排名第2位的庆大霉素达到了51.1%,其他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等的耐药性也都达到了42.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由于医师在针对患者选用抗菌药物的剂量时主要以常规剂量为主,而并非选用适应证剂量,同时对患者年龄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考虑也不够细致。另一方面,药物经济学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缺乏也是导致ICU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成云兰  朱滨 《江苏医药》2015,(6):677-679
目的:分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菌株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GICU收治61例 HAP患者的感染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61例H A P患者中,共检出213株菌。革兰阴性杆菌99株(46.5%),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81株(38.0%),以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3株(15.5%),以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株较多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株和葡萄球菌株。结论应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GICU内 HAP感染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