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胶质瘤手术理念和研究热点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肿瘤,年发病率约为6.4/100,000[1].发达国家的脑胶质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原因不详.美国CBTRUS(2008)[1]汇集分析2000~2004年间73,583例原发性CNS肿瘤病例资料,其中胶质瘤约占所有CNS肿瘤的36%,恶性CNS肿瘤的81%.  相似文献   

2.
资料显示国内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瘤占CNS肿瘤的7%~17%,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CNS转移瘤发现率有所增高.建立外周肿瘤CNS转移的实验动物模型可深入理解原发瘤和CNS转移瘤的病理学、生物学及瘤细胞侵袭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目前研究外周肿瘤CNS转移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瘤细胞接种部位、瘤细胞和实验动物的选择和预处理差异很大,本文就这些模型的构建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洲Burkitt淋巴瘤(BL)是一多灶的淋巴样瘤,原发于年幼儿童的下颌部。主要发生于非洲。但在其他地区亦能散在发现。该肿瘤常扩散累及多数器官,包括CNS。典型的CNS受累部位是脑膜。在疾病晚期其特征CSF细胞计数增高,脑实质可直接由邻近肿瘤的脑膜受侵袭所致。偶然他在脑实质深部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137例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作了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资料作对比,主要差异为:颅内继发瘤和先天性肿瘤的频发率较高,前者可能与沈阳地区肺癌的发病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CNS)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总结分析 12 0例儿童CNS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成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儿童患者多急性起病 ,病程短 ,缺乏恶病质特征。小脑肿瘤 2 8例 (2 3.3% ) ,髓母细胞瘤 11例 (9.2 % )、颅咽管瘤 10例 (8.3% )、蛛网膜囊肿 2 0例(16 .8% )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8例 (6 .7% ) ,发病率均高于成年组 (均 P <0 .0 0 1) ;而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各4例 (3.3% ) ,发病率明显低于成年组 (均 P<0 .0 0 1)。胶质瘤两组发病率相近 ,儿童组颞叶多见 ,多为 级 ,而成人组以额叶多见 ,多为 ~ 级。结论 儿童 CNS肿瘤类型以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蛛网膜囊肿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多见。临床及病理特征与肿瘤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49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38例,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5例,肠癌脑转移瘤患者6例),并与同期78例(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12例,肠癌脑转移瘤患者6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缓解率、瘤周水肿的控制率、KPS评分的改善情况并对相关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贝伐珠单抗组患者的近期(1~4周)肿瘤缓解率较传统药物组更有优势(χ~2=6.537,P=0.037);近期瘤周水肿控制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t=3.256,P0.001),在快速获得的KPS评分提升的同时减少了甘露醇和激素的应用,药物相关性副作用较轻且可控。结论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能获得更高的近期肿瘤缓解率和瘤周水肿控制率,可能是治疗脑转移瘤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7.
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肿瘤脑浸润的量化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的量化和临床应用。方法颅内肿瘤40例,其中脑胶质瘤20例,脑膜瘤12例,脑转移瘤8例,均经病理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并以此标准分入各亚组;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比较,确定并测量5个兴趣区(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分析不同肿瘤FA值的差异及其与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中有10例的DTI图像超出常规MRI范围,脑膜瘤和脑转移瘤中未见;FA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其中胶质瘤组内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而脑膜瘤和脑转移瘤亚组出现在肿瘤实体区和瘤周水肿区之间;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与肿瘤脑浸润程度显著相关;在脑胶质瘤中有脑浸润者的瘤周水肿区FA值显著低于无脑浸润胶质瘤和非胶质来源肿瘤。结论DTI可用于量化比较不同脑肿瘤的脑浸润程度,其瘤周水肿区的FA值可用于指导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对延缓复发、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虽然较早的国内报道称脑转移瘤仅占颅内肿瘤的3.5%~10.0%[1];但近来有国外报道指出脑转移瘤的发病率可高达原发性脑肿瘤的4~5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因此,优化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来,美国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AANS)和神经外科医师大会(the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CNS)的联合肿瘤分会组织了从事脑转移瘤治疗的显微外科、立体定向外科、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学科的专家,在利用Medline等数据库对1990-2008年间、少数追朔到1970的相关文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制订出2010年AANS/CNS<脑转移瘤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类固醇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类固醇激素受体介导效应与CNS疾病的关系,但脑内类固醇激素的受体前酶转换机制对CNS疾病的发生和影响却长期未受重视。糖皮质激素(GCs)参与大脑的发育和成熟过程,对CNS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方式极其复杂。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s,11β-HSDs)是糖皮质激素代谢酶,可催化皮质醇和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分级及与其他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胶质瘤76例(包括Ⅰ、Ⅱ级36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8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于局部脑血容量图中确定肿瘤最大灌注区,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灌注曲线的特点;并计算最大局部脑血容量,经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参考点校正获得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比较各级别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瘤内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以及Ⅲ、Ⅳ级胶质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结果(1)胶质瘤Ⅰ、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分别为1.38±0.74、2.65±1.07和3.22±1.57,三者间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H=36.688,P<0.001);灌注量以Ⅰ、Ⅱ级胶质瘤最低,Ⅳ级最高。(2)脑原发性淋巴瘤内呈低或等灌注,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1.50±1.05)与Ⅲ、Ⅳ级胶质瘤(间变性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虽然转移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2.34±1.97)与Ⅲ、Ⅳ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类肿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胶质瘤高于转移瘤(u=2.538,P<0.05)。(4)轴外肿瘤(脑膜瘤及血管外皮细胞瘤)于脑血容量图中呈明显高灌注,于对比剂首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上显示为首过期后MRI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不易回到基线水平,提示其微循环血管因缺乏血-脑屏障导致对比剂快速渗漏进入组织间隙。结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揭示肿瘤内血管分布状况,量化病变部位的血管生成,为临床提供病理生理学信息。肿瘤内和肿瘤周围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变化可对胶质瘤分级及胶质瘤与转移瘤、淋巴瘤和轴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副肿瘤综合征(PNS)指恶性肿瘤继发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CNS、周围神经系统、肌肉、自主神经的损害。细胞内抗CV2/CRMP5抗体相关的PNS临床表现多样,例如小脑变性、脑脊髓炎、周围神经病、舞蹈症等,小细胞肺癌和胸腺瘤是最常合并的肿瘤。不同于细胞表面抗原相关的PNS,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是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所以诊疗的关键在于原发肿瘤的筛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脑膜转移瘤(MC)是不同于脑实质转移瘤或硬膜外转移伴脊髓受压的一种CNS转移瘤,常缺乏定位体征,且转移累及脑膜和CSF时MRI平扫显示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并无差异,故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我科近日收治乳腺癌术后脑膜转移、骨转移1例,该病例先前基于MRV而误诊为静脉窦血栓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人们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现了许多神经肽类物质。这些神经肽在 CNS 中可能起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从而产生许多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效应。最近,大量动物实验证明:CNS 损伤可引起脑内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阿片肽,特别是β-内啡肽的含量明显升高。应用鸦片受体阻断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不同部位的原发病灶。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脑转移瘤共51例(按原发肿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分为8组,其中肺腺癌15例,肺神经内分泌癌4例,肺鳞癌8例,肺小细胞肺癌6例,乳腺癌10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胃肠道腺癌2例,黑色素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法)。结果在不同部位或病理的原发灶中,神经内分泌癌的脑转移瘤呈明显高灌注,与其他7组脑转移瘤的脑血流量(CBF)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乳腺癌、透明细胞癌、胃肠道腺癌、黑色素瘤的脑转移瘤均呈高灌注,肺鳞癌与肺小细胞癌的脑转移瘤CBF值最低,呈等灌注或低灌注。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的脑转移瘤的鉴别,帮助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肿瘤患者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5.
脑转移瘤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手术结合全脑放疗、X-刀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0年4月间经手术结合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84例、X-刀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治疗的脑转移瘤102例,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脑转移瘤患者86例,分成3组:手术结合全脑放疗组36例;X-刀组32例;X-刀结合全脑放疗组18例。从临床症状变化,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肿瘤脑远隔部位生长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死亡率等方面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手术结合全脑放疗组、X-刀组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1%(31/36),87.5%(28/32)和88.9%(16/1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4周,50周和51周;1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7/36),43.8%(14/32)和44.4%(8/18)。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3%(30/36),78.1(25/32)和77.8%(14/18)。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死亡率分别为26.7%(8/30),30%(6/20)和28.6%(4/14),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脑远隔部位发生率分别为13.9%(5/36),37.5%(12/32)和11.1%(2/18),X-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单发脑转移瘤,单纯X-刀可以获得与手术结合全脑放疗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相同的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全脑放疗可降低肿瘤脑远隔部位生长率,但对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X-刀治疗脑转移瘤(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用X-刀治疗脑转移瘤58例,共78个病灶,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19.73Gy,一般以70%~100%等剂量线覆盖肿瘤周边,28例患者配合全脑放疗。结果:随访3~26个月,CT和MRI随访47例,证实肿瘤治疗后完全消失(CR)20例(42.6%),大部分缩小(PR)8例(17.0%),部分缩小(MR)8例(17.0%),无变化(NC)6例(12.8%),增大(PG)5例(10.6%),脑水肿3例,无放射性脑坏死发生。临床随访50例,死亡36例,平均存活期12.0个月;生存14例,已平均存活9.5个月。颅外病变稳定者X-刀术后生存期比颅外病变活跃者长。对部分患者应配合全脑放疗。结论: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近期效果较为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内容仅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大脑、小脑及脑干,而不包括颅骨及头面部癌瘤直接侵入颅内、垂体区肿瘤突向脑实质内以及某些血液病和恶性网状内皮瘤在脑内发生的局限性病变等。发病率:Paillas综合清理解剖53,211例,有脑转移瘤者158例(0.25%)。根据肿瘤医院资料:Abrams的1000例中占17.6%;Aroson的2,406例恶性肿瘤中有397例脑转移瘤。由于对肿瘤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97例脑瘤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含量。其中恶性胶质瘤45例,转移瘤45例,肿瘤坏死区6例,脑膜瘤47例,低恶性胶质瘤26例,听神经瘤18例,正常脑组织10例。 结果发现正常脑组织PAI—1含量很低。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的PAI—1含量比低恶性胶质瘤和脑膜瘤明显增高。肿瘤坏死区PAI—1含量比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更高。恶性肿瘤PAI—1含量比良性肿瘤高3.5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04)脑水  相似文献   

19.
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 :X刀治疗脑转移瘤 5 8例 ,共 78个病灶 ,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 19 73Gy ,一般以 70 %~ 10 0 %等剂量线覆盖肿瘤周边 ,2 8例患者配合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 3~ 2 6个月 ,CT和MRI随访 47例 ,证实肿瘤治疗后完全消失 (CR) 2 0例( 42 6% ) ,大部分消失 (PR) 8例 ( 17 0 % ) ,部分消失 (MR) 8例 ( 17 0 % ) ,无变化 (NC) 6例 ( 12 8% ) ,增大 (PG) 5例 ( 10 6% ) ;脑水肿反应严重 3例。临床随访 5 0例 ,死亡 36例 ,平均存活期 12 0个月 ;生存 14例 ,已平均存活 9 5个月。X刀术后颅外病变稳定者生存期比颅外病变活跃者长。对部分患者应配合全脑放疗。结论 :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近期效果较为满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转换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瘤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明显增高,提示TGF-β1的表达量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的组织中明显增加。结论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细胞含量的多少有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