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军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近60年来军队传染病的发展趋势及流行现状。1951-2008年全军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虫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下降,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上升。目前全军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年均为1.95‰,病种多但相对集中,呼吸道传染病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甲肝、痢疾等明显降低,性病报告显著增多,暴发疫情多发。针对军队传染病现状,提出如下防治对策建议:(1)正确认识军队传染病的防控形势,加强对传染病控制的组织领导;(2)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3)健全传染病监测体系,满足防控需要;(4)积极开展相关应用性研究,解决传染病控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0~2003年河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河南省1980~2003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0~2003年,全省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为607.14/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37.61~2645.18/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90年代以来发病态势持续平稳。90年代末以前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年以来传染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成倍上升,构成比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3%。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淋病发病率2000年以来居各种传染病前5位。结论 河南省传染病自90年代以来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传染病谱构成由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提示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徐斌  黄夏萍  唐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62-2765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29961例,年均发病率114.53/10万,死亡6例,年均死亡率为0.09/10万。共发生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18起,报告病例1258例。发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7.52%和37.97%。南宁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郊县高于城区(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段。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肠道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发生,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综合性防治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阳市1990~2003年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3年报告发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种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自1990年以来报告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保持了总疫情的稳定。1990~2003年痢疾、甲肝、伤寒发病率分别控制在41.03/10万~139.27/10万、3.88/10万~45.08/10万、0.32/10万~3.00/10万之间;8~11月份为发病高峰;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年龄以儿童、学生、青壮年较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14年来安阳市肠道传染病疫情基本处于低水平,痢疾是左右总疫情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疫情有一定影响;伤寒对肠道传染病疫情不会构成威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适龄人群免疫接种,肠道传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染病发病状况,为部队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军疾病监测中心的疫情报告数据库,用FoxPro、Epiinfo、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05年军队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7‰,总体下降幅度为24.3%。2005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1992年下降近60%,其构成比也由65.3%降至35.3%。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超过70%,其构成也于最近几年超过肠道传染病,跃居第1位。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构成有所升高,其中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明显升高,并出现了艾滋病病例。每年报告前3位的病种均是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但序位有变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伤寒和副伤寒、麻疹4种疾病一直居第4~10位中。甲型肝炎、痢疾发病率明显下降,麻疹、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等疾病明显上升,血吸虫病出现反弹。结论近十几年来,军队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略有下降,肠道传染病明显降低,而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上升。仍以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居发病前3位。麻疹、伤寒等发病升高,戊型肝炎、AID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因此,军队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为重点、防范新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3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对海城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海城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10种,1506例,丙类传染病5种,774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为184.58/10万。2013年海城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34.52/10万)、病毒性肝炎(221.90/10万)、肺结核(168.63/10万)。按传播途径分,发病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占50.51%),第二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6.40%),第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1.88%)。传染病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组在0-1岁;高发月份在5-7月。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伤寒、副伤寒(以下简称伤寒)是常见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广州市伤寒发病率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前7位。建国后由于采取综合措施,发病得到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现将广州市1950~1998年伤寒发病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历年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统计年报表、暴发疫情专题调查报告,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疫情汇编资料。2 以常住本地户口的病例列入统计,暴发点则指暴露人口,即包括外来人口。3 广州市行政区域几度变更,发病及人口资料均指当年实际辖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县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县1951~1995年疫情资料作一浅析。一、50-90年代急性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我县45年报告急性传染病匕种,计376989例,发病率为230919/10万;死亡1560例,死亡率为956/10万。60—70年代发病率略增高,80年代显著下降(见表及)。二、各系统急性传染病发病变化50—70年代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居首位,80~90年代呼吸系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显著下降,肠道传染病增高(见表2)。三、不同年代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顺位50—70年代疟疾居首位,形成我县病种顺位的突出…  相似文献   

9.
嵊泗县1997—2007年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其流行因素的广泛性,多年来菌痢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发病率居肠道传染病的前1~2位,是影响嵊泗县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嵊泗县1997—2007年菌痢发病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的病谱变化规律和发生,死亡的长期变化规律。方法 以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月报表为依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并用COX-Stuart检验进行发病趋势分析。结果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年平均发病率1767.17/10万,年平均死亡率4.72/10万,发病与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在各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肠道传染病从60年代开始发病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并一直居首位;其中主要是痢疾;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显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呈上升趋势,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和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肝炎,痢疾,猩红热,斑疹伤寒发病升降趋势不明显。结论 肠道传染病,性病和肺结核是今后一段时期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肠道传染病是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传染病,为有效地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措施,现将广钢生活区lop-IM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憎况分析如下:l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广钢医院及其他卫生单位转来的家住广钢生活区职工、家属急性传染病报告卡。诊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结果2.1发病情况广钢生活区lop-lop年肠道传染病共252例,以lop年发病率最高(gn.8/十万),lop年最低(168.4/十万)。各类肠道传染病中以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居首位(126.3-2(y.9/十万),痢疾次之(36.3-78.7/十万),伤寒、副伤寒…  相似文献   

12.
关联度分析法在研究传染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关联度分析阆中市50~90年代传染病的趋势特点,反映出在5个年代中呼吸道传染病的关联度较大;在各系统传染病中呼吸系统以流脑、麻疹、百日咳,肠道系统以肝炎、痢疾,虫媒动物系统以疟疾、乙脑的关联度较大,接近总的发病趋势;在其结构分析中,肠道传染病在80、90年代占总发病率的较大比例,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崇左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特点,分析其发病、死亡的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崇左市2004—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崇左市2004—2015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21种,发病率802.27/10万,死亡率7.41/10万,病死率1.03%;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49.48%);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36.74%、36.60%)。发病居前五位者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梅毒。结论崇左市应将防控重点放在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传染病防治上,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茂名市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茂名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除鼠疫、黑热病外,其余法定传染病都有发生,年均发病率由50年代的1996.09/十万降低至90年代的94.56/十万,死亡率由50年代的8.17/十万降至90年代的0.60/十万;50年代以虫媒传染病(1319.91/十万)为优势病种,60~8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864.00/十万~4427.88/十万)为优势病种,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35.27/十万)为优势病种;居各年代首位的传染病为:50年代疟疾,60年代麻疹,70~80年代流感,90年代肝炎;计免相关病种发病率下降明显,如麻疹由50年代的409.99/十万降至90年代的5.13/十万,脊灰从1994年起无病例报告,疟疾由50年代的1319.71/十万降至90年代的4.35/十万,肝炎发病率下降幅度不大;90年代,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出现艾滋病新病种。结论 茂名市传染病发病总趋势是下降的。在继续抓好计划免疫的同时,应把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作为今后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5.
某区部队1992~200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保证广大指战员的健康服务。方法用全军统一编发的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疫情分析。结果1992~2003年期间,某区部队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均有发生,部队总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肠道传染病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4.60%。发病居前3位的传染病仍是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分别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44%、32.06%和15.20%;流行性出血热在前10年中一直居第4位,但从2002年后得到较好地控制。结论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仍是该区部队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流行性出血热和性传播疾病的防制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1950~1993年伤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青海省卫生防疫站(西宁81000)朱永林伤寒是我省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进入80年代以来,发病率居全省甲、乙类传染病的第4~5位,居肠道传染病第3位。现根据1950~1993年伤寒疫情资料简略分析如下。流...  相似文献   

17.
驻广东某部队系全军疾病监测点。通过两年运行,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是:(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收集信息,分析疫情;(3)依据信息,制定预防措施;(4)对不报、迟报、漏报原因进行分析;(5)对传染病发病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使部队96年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34‰.比1994年下降了73.17%。部队昼夜发病率为1.05‰。有效地控制了部队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德保县各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德保县户籍人口1996—2005年10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达7365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414.83/10万,最低为1997年85.84/10万,年均发病率为216.02/10万。10年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848例,占发病总数的52.25%;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1869例,占发病总数的25.38%;第三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369例,占发病总数的18.59%;主要传染病发病以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淋病为主。2005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44.06/10万、92.23/10万、54.16/10万。结论德保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9.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崔荣江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89-1290
目的对2006年河南省获嘉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获嘉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获嘉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3398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为865.12/10万,死亡率为0.25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9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22.91/10万。乙类传染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760.22/10万)、肺结核(81.47/10万)、痢疾(6.11/10万)、麻疹(5.86/10万)、淋病(3.56/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5.03%,呼吸道传染病占10.35%,肠道传染病占1.98%。结论应加强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