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脑水含量、局部脑血液、全血血小板聚集、心输出量、每搏出量、心率、平均血压、外周总阻力及心、肝、脾。肾和肾上腺局部血流量为指标,探讨 光化学法诱导的实验性血栓形成性局部脑缺血时全血血小板功能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4小时,全血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强(P<0.01),CO、SV降低(P<0.05);24小时rCBF,CO,S及心肌rBF均明显减少,TPR及脑水含量明显增加(P<  相似文献   

2.
组氨酸对光化学诱导的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皮层血栓形成并观察单线态氧清除剂组氨酸对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缺血区皮层磁化率降低(P<0.05)、脑电(EEG)抑制、脑水含量由81.00±0.95%增加到85.78±3.79%(P<0.01)和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P<0.01)。经一次静注组氨酸溶液(5mg/kg)治疗的动物,上述各项指标与对侧或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光化学诱导的脑血栓形成与单线态氧形成、血管内皮受损有关。由于组氨酸可清除单线态氧而对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血栓性脑缺血,研究脑血栓形成的组织形态学特点,观察脑皮层微区(25μm2)内钠(Na+)、钾(K+)、钙(Ca2+)及镁(Mg2+)含量(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及全血血小板聚集(阻抗法)的改变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4h全血血小板聚集明显升高(P<0.05),皮层实质血管内大量血小板堆积;24h后神经元坏死乃继发于血栓形成所致的脑缺血。缺血区Na+、Ca2+含量增加(P<0.05)不仅是脑缺血时能量衰竭的结果,也是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择32例蛛网膜下出血(SAH)患者进行脑血流量与脑功能研究,同时检查脑电图(EEG)及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并对9例进行了复查。结果发现SAH大脑平均脑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EG异常率91%,对照组13%,脑血流量越低则EEG异常越严重,两者呈正相关,EEG随rCBF的好转而改善,有良好一致性。认为SAH患者脑血流降低与EEG异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在凝血酶活化的大鼠血小板上,观察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蛋白磷酸化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IU/mL凝血酶明显引起血小板聚集,95和66kD蛋白磷酸化及MAPK活性的增加,应用50、100、200μmol/LRGDS肽共向孵育,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MAPK活性,且两者呈正相关(r=0.81,P<0.01)。RGDS肽亦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95和66KD蛋白磷酸化,与其抑制MAPK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5和d.53,P<0.01)。提示,MAPK系统参与了凝血酶引起的W小板聚集,RGDS肽抑制血小板聚集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干预血小板内信号传导途径所致。  相似文献   

6.
以大鼠脑血栓形成为模型,观察槲皮素磷酯钾对大鼠脑血栓形成术24h后血小板聚集、血浆TxB2和6-keto-PGF12水平的影响,以及脑电图、脑重量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复合血栓诱导剂1ml kg-1经颈内动脉注射能诱发大鼠同侧大脑半球内血栓形成,槲皮素磷酯酶钾10-20 mg kg-1能对抗大鼠脑血栓形成,降低体内血小板自发性聚集,抑制血浆TxB2的升高。提示槲皮素磷酸酯钾可能通过其抗血小板聚集及影响花生回烯酸代谢而发挥抗脑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化学发光法(CL)、诱化学发光法(ICL)、红细胞变形性(ED)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Anka株的BALB/c小鼠在注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以后引起脑型疟疾(CM)时其血浆中活性氧(ROS)及相关自由基与ED及ED与CM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CM出现时动物血浆中ROS及相关自由基水平明显增高,ED明显降低。使用抗氧化剂可以明显改善上述过程而使CM发生率下降。作者认为,疟原虫感染时TNF的过量产生可使宿主吞噬细胞释放大量ROS及相关自由基,血浆中这些物质的大量聚集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受到破坏,这时红细胞在通过具有极丰富血循环的脑组织时在脑微血管内易于形成广泛性微拴塞,导致CM形成。  相似文献   

8.
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磷脂酶A2活力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PLA2及相关炎症介质在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A)、低氧组(B)、低氧加地塞米松组(C)。测定磷脂酶A2活力(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结果:B组低氧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及肺中PLA2活力、PGE2、TXB2、PAF均明显增高;C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低氧情况下,PLA2与mPAP、PAF、PGE2、TXB2均呈正相关;PAF、PGE2、TXB2分别又与mPAP呈正相关。结论:PLA2通过相关炎症介质在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压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在老化大鼠胆源性肝细胞线粒体受损中及维生素E(VE)的保护作用。结果:老化大鼠非VE处理组(NVEG)肝细胞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非老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D)活性明显低于非老化组,过氧化氢酶(CAT)无明显变化。18和24月龄VE处理组(VEG)MDA显著低于NVEG,SOD和GPD显著高于NVEG,并以18月龄组为明显。急性梗阻性左肝胆管炎(AOLH)后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间接致伤肝叶(IAL)较直接致伤肝叶(DAL)为明显;IAL线粒体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AL显著降低;各叶GP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AL和DAL均无显著差别;以上改变以24月龄组为明显。各月龄VEGAOLH24h时IALMDA含量明显低于NVEG;18月龄VEGAOLH后SOD水平均明显高于NVEG;各月龄VEG组AOPH后GPD和CAT活性与NVEG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质过氧化是老化大鼠胆源性肝细胞线粒体受损的重要机制,VE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在大鼠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模型上,于术后3、10、21d观察在体和体外孵育血小板活化及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肽对其活化的影响。结果:球囊剥脱术后大鼠的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强,蛋白激酶C(PKC)活性明显增高,环磷酸腺苷(cAMP)活性明显降低,血小板膜活化的GPⅡb/Ⅲa受体密度明显增高,均以3d组最为明显。应用RGDS肽体外孵育,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结论:血小板膜活化的GPⅡb/Ⅲa受体的变化,可能是内皮剥脱时介导血小板活化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模拟失重大鼠脑血管周围肽能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秦雯  张立藩  马进  张远强  黄威权 《解剖学报》2000,31(2):124-128,I006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动脉血管周围神经支配发生可塑性变化。方法 以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时的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免疫组织化学(ABC-GDN)方法,观察对照(CON)、尾部悬吊4周(SUS-4)和恢复1周(REC-1)大鼠脑血管周围肽能神经的变化。结果 与CON组比较,脑动脉 述神经在SUS-4组变得重清晰,染色更深,而在REC-1组纤维变得模糊且不连续。定量观察表明,上述几种神经纤维的密度  相似文献   

12.
002爱博替丁对溃疡愈合时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英]/SlomianyBL…//AmJGastorenterol.-1994,89(6).-894~897在胃粘膜修复或恢复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衍生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集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肽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丝氨酸四肽(Arg-Gly-Asp-Ser,RGDS)观察其小血板聚集功能,实验性血栓形成以及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RGDS显著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功能,一分钟聚集抑制率,最大聚集抑制率随药物体外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0.05~1.0mmol/L)同时聚集速率显著下降,体内给予RGDS(8μm  相似文献   

14.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改善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作用。本研究探讨EGb76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脑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n一20)及正常血压Wistar大鼠(n—20)分别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经口分别给予100mg/kg/d的EGb761(Tanakan)和安慰剂,经10d治疗后,进行血压、脑微循环血流量、微血管自律运动以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等参数的测量。结果 EGb761对SHR治疗组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PMO.01),并明显增加微循环血流量(P<0.05)。此外SHR经EGb761治疗后,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振幅显著改善,呈低频高幅状态,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EGb761具有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作用,以及明显改善脑微循环功能。待别是改善微血管自律运动状态,对血管内皮也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上述结果提示EGb761对微循环功能的改善及对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加强是其降压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刺激因子(HSS)。彩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大鼠肝细胞并观察HSS作用肝细胞后不同时刻肝细胞EGF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HSS可刺激EGF受体MRNA的表达,给药后2-6h,mRNA表达高峰,HSS与EGF合用可明显刺激受体mRNA表达。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mRNA表达明显增高系由于5.6和10.0kb两基因片段所致,提示HSS可在基因水平调节EGF受体活  相似文献   

16.
硒、维生素E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应用硒(Se)、维生素E(VE)前后血液流变性、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进行观察。发现Se或VE及Se、VE联用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胆固醇家兔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清LPO含量、TXA2/PGI2比值和TXA2水平,提高GSH-Px、SOD活力和PGI2水平。提示Se和VE有降低血液粘稠度作用,Se、VE联用组效果优于Se或VE单用组。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目的是观察脑血栓病人在用清栓酶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观察分为两组:A组脑血栓病人30例,B组为健康献血员25例。脑血栓病人组采用清栓酶治疗。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后红细胞电泳时间(EET)、血沉(ESR)、血沉K值(ESR-K)和低切变率全血粘度(ηbL)明显降低(P〈0.05 ̄0.01),尤其是白细胞滤过揩数(FI)的显著降低,可  相似文献   

18.
α-MSH对EGTA性发热效应及脑腹中隔AV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观察脑腹中隔精氨酸加压素(AVP)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解热机制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VP含量。结果:EGTA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P<0.01),同时降低脑腹中隔AVP含量(P<0.05)。α-MSH可抑制EGTA性发热反应(P<0.01),并增加脑腹中隔AVP含量(P<0.05);而对正常家兔体温及脑腹中隔AVP含量无影响(P>0.05)。结论:α-MSH对EGTA的解热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脑腹中隔AVP的释放而实现的。在限制发热的过程中,内生解热物α-MSH与AVP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报道5例脑卒中引起的闭锁综合征(LS)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EEG大多数呈清醒状α节律,或杂以快的θ节律;BAEP则大都表现为Ⅰ、Ⅱ、Ⅲ波峰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IPL)正常,而Ⅲ-Ⅴ波IPL延长,Ⅳ、Ⅴ波PL延长以及波幅降低,波形分化欠佳。对LS患者同时进行EEG和BAEP的检查,有助于与其他意识障碍的鉴别,并可为定位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及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n=12)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及二尖瓣狭窄(MS)患者(n=14)股动脉血小板膜糖蛋白Ⅳ(GPⅣ)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分布。结果: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静息血小板膜GPⅣ分布明显多于PSVT患者RFCA前(P<0.05,<0.01);MS患者静息血小板膜TSP分布显著多于PSVT患者RFCA前(P<0.05),而PSVT患者静息血小板膜TSP分布RFCA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在凝血酶(01U/mL,0.5U/mL)激活时,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血小板膜GPⅣ及TSP分布均显著多于RFCA前(P<0.05,<0.01)。结论: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血小板的活性及反应性增加,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