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pregnancy, ICP) 不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 水平及不同终止妊娠时间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98例ICP孕妇,根据血TBA水平分为10~< 40 μmol/L组(Ⅰ组) 、40~< 100 μmol/L组(Ⅱ组) 以及≥100 μmol/L组(Ⅲ组) ,又根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 36周组(A组) 、36~36 + 6周组(B组) 以及≥37周组(C组) ,统计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B组及ⅠC组相比,ⅠA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显著增高(P< 0.05);与ⅠC组相比,ⅠB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增高(P< 0.05) ,NICU入住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ⅡB组及ⅡC组比较,ⅡA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显著增高(P< 0.05);与ⅡC组相比,ⅡB组低体重儿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新生儿均未入住NICU.Ⅲ组发病孕周均早于34周,终止妊娠孕周< 36者,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结论 当血TBA在10~< 40 μmol/L时妊娠满37周终止妊娠有利于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当TBA在40~< 100 μmol/L时,妊娠36周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节点;当TBA≥100 μmol/L应根据胎儿成熟度斟酌利弊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不同孕周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最佳分娩时机及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ICP孕妇行肝功能和血生化测定,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产后随访围产儿预后.结果36~38周ICP围产儿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Apgar 评分<4分)率均明显低于孕周小于36周和大于38周者(均P<0.05);ICP患者随机剖宫产围产儿预后明显好于阴道分娩者和指征剖宫产者(均P<0.05>;指征剖宫围产儿预后与阴道分娩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6~38孕周是ICP患者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对围产儿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3.
韩飞  冯荧娣  刘媛  杨立伟 《浙江医学》2018,(10):1110-1112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发病的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母胎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产科建档并分娩的符合轻度ICP诊断标准的初产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轻度ICP组(发病孕周<28周)51例和晚发型轻度ICP组(发病孕周≥28周)67例。选择同期在产科建档并分娩的正常妊娠初产妇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妊娠年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瘙痒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妊娠结局和胎儿结局。结果早发型轻度ICP组和晚发型轻度ICP组孕妇有瘙痒症状所占比例、血清TBA、ALT、AST水平、剖宫产率、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型轻度ICP组剖宫产率、早产率较晚发型轻度ICP组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较晚发型轻度ICP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型轻度ICP组孕妇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发型轻度ICP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结局均有较大的影响。重视早发型轻度ICP的早诊断和早处理,将有助于改善母胎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标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围产儿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GDM孕妇96例,同期正常孕妇98例为对照组,于妊娠晚期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比较两组肾动脉阻力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GDM组胎儿肾动脉RI、PI、及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GDM组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GDM组RI≥8.5孕妇组中的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高于RI<8.5孕妇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标监测可评估GDM围产儿预后,肾动脉RI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敏感指标,当RI≥8.5时,要警惕胎儿缺氧等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不同孕周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最佳分娩时机及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ICP孕妇行肝功能和血生化测定,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产后随访围产儿预后。结果:36-38周ICP围产儿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4分)率均明显低于孕周小于36周和大于38周者(均P<0.05);ICP患者随机剖宫产围产儿预后明显好于阴道分娩者和指征剖宫产者(均P<0.05);指征剖宫围产儿预后与阴道分娩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6-38孕周是ICP患者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对围产儿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病情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产科确诊的ICP孕妇114例为ICP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孕28周~孕36周的血清CG与TBA水平,根据围产儿结局对ICP组进行分层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G、TBA水平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的价值。结果ICP组孕妇血清CG、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CP组围产儿不良结局28.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ICP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孕妇的血清CG、TBA水平显著的高于围产儿正常结局组孕妇;绘制ROC曲线,血清CG、TBA水平联合应用预测ICP孕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灵敏度为89.64%、特异度为82.56%、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8。结论血清CG与TBA水平联合检测对于ICP的诊断及ICP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异常时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的变化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87例,按肾功能检测将其分为肾功能异常组(A组)61例,无肾功能异常组(B组)126例,收集患者的S/D指标,随访围产儿结局,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异常组(32.32±2.62)与无肾功能异常组(34.32±2.96)相比,发病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的S/D值分别为(3.86±1 33)、(2.97±0.71)、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458.20±598.00)、(2168.65±789.15)、1分钟评分分别为(5.95±2.89)、(8.00±1.71)、5分钟评分分别为(7.21±3.14)、(9.07±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围产儿结局中,早产、轻度窒息、重度窒息、FGR、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极低出生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功能异常组S/D值的变化与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越早,肾功能的损伤越严重,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异常组的S/D值较无肾功能异常组显著升高,围产儿并发症多,存活率低,而重度子痫前期肾功能异常时胎儿脐血流S/D值的变化与围产儿结局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8.
杨秀萍 《海南医学》2007,18(11):105-10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轻重度的划分标准以及妊娠期的临床干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03例ICP孕妇,根据TBA和ALT、AST水平的不同将ICP分为轻、重两度:轻度68例:TBA<20~40umol/L且ALT、AST<150μ/L;重度35例TBA>40umol/L,和(或)ALT、AST>150μ/L与同期未作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降低.(P<0.01)轻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胆汁酸(TBA)水平高于40μmol/L、ALT、AST>150μ/L几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汁酸水平低于40μmol/L,ALT、AST<150μ/L时,围产儿预后差.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胆汁酸水平、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反映ICP的严重程度,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ICP症状及肝功能,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149例200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成2组.其中,阴道分娩组34例,手术分娩组115例.对2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孕妇年龄、孕产次、受孕方式、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围产儿预后等指标,探讨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二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手术分娩组(P均<0.05).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逐渐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妊娠< 34周者高于≥34周者;新生儿窒息率妊娠<32周者高于≥32周者(P均<0.05).胎儿出生体重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逐渐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相同孕周下,围产儿体重对预后影响最为明显(P<0.05).结论 影响双胎妊娠结局主要因素有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及胎儿体重.改善双胎宫内发育环境,促进胎儿体重增加和器官成熟,延长孕周,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与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有助于改善母婴尤其是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发病的重度子(癎)前期的临床特点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的重度子(癎)前期患者病例资料共计109例.按照发病孕周划分为3组:Ⅰ组<32 w,19例;Ⅱ组:32~34 w,23例;Ⅲ组:≥34 w,67例.分析指标包括血压、尿蛋白、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等.结果: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围产儿死亡率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周是影响重度子(癎)前期患者母婴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发病孕周越早,母婴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足月妊娠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介于2.5~3.0间的围产儿结局. 方法 将360例足月妊娠妇女根据分娩前脐动脉血流S/D值分成两组,即S/D值介于2.5~3.0的42例为研究组,S/D值<2.5的318例为对照组,记录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新生儿体重及脐带绕颈等指标.结果 围产儿不良结局(羊水Ⅱ度以上,Apgar评分低于7分,出生体重<2500g)发生率,研究组59.52% (25/42),对照组22.33%(71/3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26.25,P<0.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3105±578)g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475),(t=2.84,P<0.005). 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介于2.5~3.0的胎儿,要加强监护,动态观察,避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及终止妊娠的不同时间对围产儿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体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分组,将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的30例作为低水平组(A组),包括终止妊娠孕周36周的10例为AC组和≥36周的20例为AD组;将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的30例作为高水平组(B组),包括终止妊娠孕周36周的9例为BC组和≥36周的21例为BD组。分析比较孕妇不同总胆汁酸水平与不同终止妊娠时间对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影响,以及A、B组间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B组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TBA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围产儿各项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D组,BC组均明显高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孕妇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且孕周≥36周时,终止孕妇妊娠有利于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当孕妇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且孕周36周时,终止产妇妊娠可以降低围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控制总胆汁酸水平相关指标的平衡,采取积极治疗的方式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  相似文献   

13.
汪银 《当代医学》2016,(3):8-11
目的 探讨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期待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诊断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发病时孕周分为3组:A组(≤27+6周),B组(28~31+6周),C组(32~33+6周),比较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1)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发病时间越早,孕产妇并发症越多,3组的并发症病例数分别为:7例(58.3%),17例(51.5%),20例(30.3%),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组间胎儿窘迫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新生儿存活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越早,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胎死宫内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围产儿病死率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新生儿存活率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的发病孕周和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B组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A和C组(P<0.05);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有差异.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期待治疗可以在保证母体安全的前提下,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脐动脉血流缺失(absent end-diastolic velocity,AEDV)或舒张末期逆流(reversed end-diastolic velocity,REDV,统称AREDV)后终止妊娠时机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32例AREDV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发生AREDV时孕周及不同的临床处理方式将32例孕妇分为四组:a组为发生AREDV孕周28周立即终止妊娠组;b组为发生AREDV孕周28周接受治疗组;c组为发生AREDV孕周≥28周立即终止妊娠组;d组为发生AREDV孕周≥28周接受治疗组。比较终止妊娠孕周、胎儿/新生儿体重、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另随机选取同时期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检测未出现异常的64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AREDV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d组胎儿/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035、3.655,均P0.01)。d组围产儿死亡率22.7%(5/22)及新生儿窒息率33.3%(7/21)低于c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EDV组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羊水偏少/过少、胎死宫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各种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出现AREDV时孕周≥28周,尚处于缺氧代偿期的胎儿,经积极宫内治疗,严密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延长孕周,在缺氧失代偿前捕获到并积极终止妊娠,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围产儿结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宇碧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14,(10):1444-144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9例ICP患者(ICP组,其中轻度ICP 203例,重度ICP 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同期260例正常生理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ICP组在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早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ICP患者在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早产率及剖宫产率上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P〈0.05)。结论 ICP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ICP病情重,更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期待治疗对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4例行期待治疗,胎儿及其新生儿80例.根据发病孕周不同分为3组:A组15例(孕周<28周),双胎1例;B组28例(28周≤孕周<32周),双胎2例;C组31例(32周≤孕周<34周),双胎3例.比较各组期待治疗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孕妇并发症发生率:A组46.7%,B组42.9%,C组32.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随孕周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B组期待治疗时间(16.5±9.4)d显著长于A组(9.8±4.7)d和C组(10.1±8.2)d(P<0.05).终止妊娠孕周A组(28.9±2.6)周,B组(32.8±2.3)周,C组(34.2±1.2)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比较,A组93.3%,B组96.4%,C组9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预后,适当期限的期待治疗可以改善母婴结局,剖宫产仍是终止重度子痫前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ICP孕妇48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并发症,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2年12月以剖宫产分娩结束妊娠的ICP孕妇72例(病例组),观察其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同期行剖宫产分娩的70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并行胎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电镜检查.结果:病例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56%、23.61%、16.67%、5.56%、1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病例组胎盘组织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异常改变.结论:ICP可导致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ICP胎盘的病理改变与围产儿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发病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33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按发病孕周不同分3组,A组(孕周<28周)、B组(28≤孕周<32周)、C组(32≤孕周<34周),比较3组治疗时限、围产期孕母并发症、围产儿结局.结果:B组期待治疗时间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产儿结局比较,A组胎儿畸形、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孕产妇、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重视围产期检查,可以减少部分水肿胎导致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在严密监护母胎情况下适当期待治疗延长胎龄,可降低围生儿窒息、死亡率,但不增加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IVF-ET)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对照分析17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研究组)和5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并发症、分娩结局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为(30.06±3.61)岁,孕周为(36.23±4.15)周,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中重度贫血及其它并发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IVF-ET双胎孕妇均为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1000ml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2397±546.73)g(研究组)及(2376±467.34)g(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胎生长不一致发生率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F-E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加强妊娠期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