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的危害,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改善妊娠结局.方法 对145例双胎妊娠的孕周、分娩方式、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分娩孕周35周,剖宫产107例占73.80%,阴道产38例占26.20%,并发症以早产、胎膜早破、贫血、妊高病多发;娩胎间隔时间和新生儿窒息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孕期应积极治疗,分娩方式应以胎方位、胎儿大小、孕周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34-36~(+6)周胎膜早破妇女及其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孕34-36~(+6)周胎膜早破者按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分组。统计产妇年龄,产次,破水孕周,破水至分娩时间间隔,产前激素、抗生素治疗情况,产前白细胞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体重、收住院情况,分析新生儿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56例妊娠34-36~(+6)周胎膜早破妇女中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10.7%。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的新生儿住院率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34)。剖宫产率、产后住院日、新生儿的体重、性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Logistic同归分析提示,新生儿体重为新生儿住院的有效白变量(P=0.035)。结论妊娠34-36~(+6)周的胎膜早破妇女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和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住院治疗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73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双胎妊娠的高危因素,以正确防治并发症,提高婴儿生存率。方法分析73例双胎妊娠资料中双胎所达孕周、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23例。阴道分娩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窒息率。并发症中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最多,其次为早产、胎膜早破、贫血和胆汁瘀积症。结论对于双胎妊娠,应加强孕期保健,以达到早期诊断并及时防治并发症,并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范畴,其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较单胎妊娠高,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尤其重要。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73例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121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孕28~34w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w,差异有非常显着性(<0.01)。结论应重视产前检查及保健,积极预防早产胎膜早破。对于28~34w早产胎膜早破,宜采用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妊高征)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 对218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孕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病死率.结果 <34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34~36周与>36周者(P<0.01),各孕周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为36周后,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方法对98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利凡诺引产18例,阴道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70例,剖宫产率71.4%,无孕产妇死亡,所有孕产妇均痊愈出院。孕34周后终止妊娠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34周前终止妊娠者。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经促胎肺成熟等治疗后病情稳定,孕周≥34周估计胎儿成活即可终止妊娠。结论对于孕周已达34周以上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经促胎肺成熟治疗后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尽快结束分娩,是抢救母婴的重要措施。剖宫产是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但并非唯一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儿的妊娠结局。方法对312例PPROM的孕妇及其分娩的32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潜伏期的新生儿结局,孕28~33+6周与孕34~37周胎膜早破性早产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潜伏期平均为30 h,新生儿死产,死亡,感染的发生率在破水时间超过40h组大于破水时间在40h内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28~33+6周与孕34~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28~33+6周PPROM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N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80%PPROM新生儿死亡发生在32周之前。结论 PPROM的潜伏期尽量控制在40小时内,孕28~34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2周以上,最好达到34周,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高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2例妊高征发生的一般情况,以及66例单胎中重度妊高征并发症,新生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重高征发生以9至1月份发生率最高,常见的并发症有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中重度妊高征以孕36~37 6w组、新生儿体重≥2500g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最低,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龄、适时妊娠可以减少妊高征的发生,中重度妊高征应选择在孕36~37 6w,估计胎儿体重≥2500g时终止妊娠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新生儿的风险。方法对6024例妊娠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以及新生儿结局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5.3%,其指征主要是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宫内窘迫、臀位等。分娩新生儿6016例,其中因各种疾患转儿科822例,占13.5%。主要转科原因为早产儿低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和吸入综合症,各疾病发病率与分娩方式无关。结论剖宫产没有增加新生儿的风险,仍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但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假阳性在预测胎膜早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有321例妊娠中期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均行染色体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孕期序列超声检查未见胎儿器官结构异常,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妊娠结局;同时随访346例低风险孕妇妊娠结局,孕期超声亦未发现器官结构异常。结果 321例孕妇唐氏筛查假阳性孕妇中,14例因胎膜早破流产(孕龄小于28周);17例因胎膜早破早产,其中孕28周至孕34周为9例,孕34周至孕37周为8例;新生儿窒息为7例。低风险组中,孕28周前因胎膜早破发生流产6例,3例孕28周至孕34周之间因胎膜早破发生流产,4例孕34周至孕37周发生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为3例。结论唐氏筛查假阳性孕妇相对于低风险孕妇,更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唐氏筛查高风险可作为预测胎膜早破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双胎妊娠围生儿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5 5例双胎妊娠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双胎妊娠孕 37~ 39+ 6w组Apgar评分最高、新生儿窒息率最低 ,≥ 2 5 0 0g组Apgar评分最高 ,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最低。孕周、新生儿体重 4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剖宫产组比阴道分娩组Apgar评分高 ,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均低 ,2组比较Apgar评分、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组比较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双胎妊娠估计每个胎儿体重≥ 2 5 0 0g时 ,宜选择 37~ 39+ 6w终止妊娠为宜。加强孕期、围生期保健 ,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避免早产 ,减少低体重儿出生 ,是降低双胎围生儿死亡率、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纵隔子宫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1年间收治的184例纵隔子宫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完全纵隔和不全纵隔组,随机抽取我院同期分娩的子宫正’蒂孕妇200例为对照组,各组病例就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探讨纵隔子宫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84纵隔子宫中妊娠292次流产108次,早产46例,脐带缠绕98例,胎膜早破38例,前置胎盘11例,分娩方式中剖宫产171例,剖宫产率92.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顺产11例小于对照组;终止妊娠的孕周完全纵隔子宫多在37至39周之间,早产2均在34周以上,不全纵隔子宫终止妊娠孕周38周以上104例,37至38周21例,36至37周9例,34周至36周13例,34周以下旱早产22例。结论纵隔子宫妊娠流产、早产、脐带缠绕、胎膜早破及前置胎盘等发生率明显增加,胎位异常增加导致剖宫产率均明显升高,妊娠并发症也较正常增加,排除早产等因素外,纵隔子宫不是提前终止妊娠的指征,但应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康庆芝 《医学信息》2010,23(5):1343-1344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对我院33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再次择期剖宫产及经阴道试产两组.对分娩方式、子宫破裂、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1例阴道试产中112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74.2%.再次择期剖宫产组较经阴道分娩组出血量高,而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手术时机,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治疗措施及妊娠结局。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根据不同孕期将病例分为A组28~34孕周与B组35~36孕周,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显示A组患者中新生儿感染、窒息、呼吸窘迫及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经长期临床研究证实,引起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为引产史、流产史,而患者的孕周与妊娠结局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因此针对不同孕期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我院收治住院孕妇1856例,胎膜早破76例,现将临床护理注意事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103年12月,住院孕妇1856例,发生胎膜早破76例,占总住院人数4.09%,其中妊娠37w以上57例,占胎膜早破总人数的75%;妊娠36w以下19例,占胎膜早破总人数的26%,其中2例孕32~34w胎膜早破者安胎至37w,年龄21~37岁,平均29岁。18例给予保胎、抗炎治疗,12例宫缩抑制无效自然分娩,7例经抗炎、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绝对卧床休息等保胎治疗措施,在妊娠36w及37w以上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母儿的影响,以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1例除外其它合并症、并发症的早产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5例合并胎膜早破,56例无胎膜早破)。结果(1)78.82%早产胎膜早破发生在孕35w以后。(2)早产胎膜早破组与早产无胎膜早破组相比,母儿并发症无显著差异。(3)早产儿有并发症组、死亡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早产儿无并发症组及存活组,且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均明显降低。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多发生在孕35w以后,对其进行合理治疗后胎膜早破并不是影响早产母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早产儿并发症、死亡主要与新生儿窒息、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云  周杜娟  罗岩 《解剖与临床》2006,11(1):57-57,59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21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及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孕妇阴道试产,其中成功者36例,占85.7%。再次剖宫产者182例。结论:单纯剖宫产史作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合理的,如果没有再次刮宫产指征,应给予孕妇试产机会,试产前应尽可能充分估计疤痕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31例自然早产病例,其中早产自然临产50例(38.17%),合并胎膜早破81例(61.83%).产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距分娩的时间、分娩孕周及股股早破与早产儿RDS的关系.结果:共发生4例RDS(2.21%),均见于用药距分娩时间<6小时,分娩孕周<34周者,而用药距分娩时间>6小时,分娩孕周>34周老,无RDS发生.胎膜早破组新生儿RDS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与自然临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产应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不足34周者均应及早促胎肺成熟治疗,使用皮质激素应争取在分娩前6小时以上;对妊娠32至34周合并胎膜早破者,使用皮质激素应慎重,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100例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减少双胎妊娠分娩并发症,对100例双胎妊娠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00例双胎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前3年与后4年分娩数分组统计。表中①组是指1996年~1998年病例,②组是指1999年~2002年的病例。分两个阶段总结分娩方式与新生儿转归。结果 100例中前3年41例分娩方式侧重胎儿体重和孕周,忽略了胎方位、尤对于臀/头位2例未行剖宫产,造成胎头交锁致死产3例。而后4年59例放宽剖宫产指征,以新生儿与胎方位体重、孕周等权衡利弊,尤臀/头、臀/臀位一律剖宫产结束分娩。剖宫产率由原来3%上升到29%,围产儿死亡率降低3%,至今再无1例胎头交锁发生。结论 实施计划分娩,选择恰当的方式分娩,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于有产科指征适时手术结束分娩,确能减少母体危险性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干预性早产的最佳分娩时机;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孕周分娩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早产病例136例,其中自然早产90例,干预性早产46例。①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是胎膜早破、多胎、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臀位;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瘢痕子宫。②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仍占较大比例(20%)。③既往流产史、早产史及孕期生殖道感染史等是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辅助生殖技术引起的多胎可能成为自然早产新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干预性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④自然早产的分娩方式主要是阴道分娩(63.3%),干预性早产的主要分娩方式是剖宫产(95.7%);⑤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预后无显著差异,剖宫产并不能改善早产儿预后;不同孕周分娩的早产儿出生时情况及预后差异有显著性,分娩时间34周较34周预后好(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防治早产高危因素可减少早产的发生,尽可能将胎龄延长至妊娠34周及以后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