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稀土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但其在辐射损伤作用方面研究报道尚少。稀土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特点,尤其是轻稀土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在人们接触电离辐射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高效低毒的辐射防护剂的研发无论是平时还是事故情况下都迫切需求。为探讨稀土化合物在辐射损伤中的防护作用,笔者选用了氯化铈、氯化镧对受^60Coγ射线照射人白血病细胞凋亡及DNA损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BLM结合蛋白75(BLAP75)在电离辐射诱导DNA损伤反应中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 运用RNA干扰技术,在细胞中特异性沉默BLAP75基因,然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研究电离辐射诱导DNA损伤程度的变化,并且通过再次表达BLAP75来拯救沉默BLAP75所致的实验表型,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DNA损伤反应中的磷酸化修饰。 结果 与未转染的293T对照组细胞相比,电离辐射在沉默了BLAP75基因的细胞中会诱导更多的DNA断裂,并且在此细胞中重新表达BLAP75则能降低DNA断裂数量至对照组细胞水平;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k2)的磷酸化程度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增强。 结论 BLAP75能减少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在电离辐射损伤修复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离辐射会导致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损伤,以致细胞癌变、凋亡、衰老等一系列变化。放射损伤后,有效防治靶点的缺乏又致可用治疗药物种类十分有限。新近研究提示,线粒体在放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新的防治靶点。本研究就电离辐射对线粒体的影响,特别是氧化应激的发生,以及线粒体在电离辐射诱导生物损伤效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讨论将线粒体作为潜在的放射损伤防治靶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电离辐射可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其意义在于使受损伤的DNA得以修复,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目前研究发现主要有两条负向调控通路:p53-p21/pRb通路和p16-CyclinD/CDK4-pRb通路在G1→S期转换中起重要作用。以往的实验结果证实p53-p21通路在中等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的G1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电离辐射对体内细胞  相似文献   

5.
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作为一种经典模式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研究领域。电离辐射在线虫体内造成的损伤与脊椎动物相似,主要体现在DNA损伤、活性氧水平上升、衰老加速和生殖系统受损等。以线虫作为电离辐射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在辐射损伤领域中取得很多突破。电离辐射引起的线虫衰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错误的蛋白表达、脂质代谢的改变等。电离辐射可诱导线虫生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和DNA损伤。以线虫作为电离辐射动物模型的研究对高等生物的辐射效应研究有重要意义。笔者简要综述了以线虫为模型的辐射损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核仁小RNA (small nucleolus RNA,sno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非编码RNA,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box C/D snoRNA和box H/ACA snoRNA,分别介导RNA 2''-O-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化修饰。近期研究发现,snoRNA还影响mRNA前体(pre-mRNA)的可变剪接,能够通过生成miRNA来介导基因沉默,并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调节其功能活性。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中,DNA损伤与修复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基础。然而,目前关于snoRNA在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中的作用的研究还相当有限。本综述旨在概述sno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中可能的调控角色,以期为探究snoRNA的功能及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Gadd45基因是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家族中的一员,是电离辐射效应基因之一,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使它成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基因,在肿瘤细胞存活、凋亡信号通路中发挥错综复杂的作用,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出现变化,DNA分子中发生任何非生理性的改变均可看作是DNA的损伤。然而DNA损伤后最终导致的结局如何?过去人们围绕DNA损伤导致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的研究较多,而用生殖细胞作为研究模型,研究其DNA损伤的遗传效应则报道的相对较少。与体细胞相比研究包括电离辐射在内的环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诱发DNA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的研究对揭示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分子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论述了辐射诱发哺乳动物细胞DNA链断裂的依据、与致死效应和染色体畸变的关系、修复模式及测定方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具有蛋白修饰和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聚合酶,在多种有害因素造成细胞DNA断裂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是一种PARP特异性抑制剂,有报道证实,通过3-AB对PARP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变细胞对辐射引起的双链断裂的修复,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而细胞对于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也可由于PARP的活性而被改变。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DNA可能是电离辐射的临界靶子,硫醇氨能减轻辐射对DNA的损伤程度,是其辐射防护作用的重要机制.在不同类型DNA损伤中,常把DNA双链断裂(DSBs)与细胞杀伤效应等同看待.作者研究了WR-1065和WR-255591对γ射线照射细胞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长期性、持久性、潜在性和进行性作用的特征。皮肤损伤与吸收剂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皮肤损伤机制研究表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受电离辐射作用能产生一系列损伤,这一系列改变构成辐射生物效应的物质基础。辐射造成细胞内DNA的损伤,引起双螺旋结构的复制紊乱和错误;癌基因激活及其产物的高表达,抑癌基因突变产物高表达或缺失,以及端粒酶的改变是造成损伤皮肤癌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DNA双链断裂是电离辐射引起的最严重DNA损伤形式,脑组织对DNA损伤的反应与其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脑组织中增殖细胞主要是通过同源重组进行修复,而分化细胞则通过非同源末端联接修复。DNA双链断裂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缺陷会导致一系列的有神经病理表现的人类遗传病。重点讨论电离辐射触发脑细胞DNA双链断裂后,信号转导相关因子和与相关因子导致的神经系统人类遗传疾病。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G2期阻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受X射线照射后,可以使细胞周期延迟或阻滞,包括G1期阻滞,S期延迟和G2期阻滞,G1期阻滞仅在野生型p53基因存在时出现,在清除DNA损伤的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而G2期阻滞更有利于损伤后DNA的修复和细胞存活,并且与p53基因存在状态无关,因此,对电离辐射诱导细胞G2期阻滞机制的探讨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细胞早衰是指细胞在非端粒信号刺激下发生的增殖能力和生理功能下降,提前进入衰老状态。电离辐射可以引起细胞DNA损伤,随后经过细胞周期永久性停滞或启动SASP来诱导细胞早衰。其信号通路较为复杂,p53、p16、p38MAPK、p62等信号分子参与该过程。本文总结了辐射诱导p62介导的细胞早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染色质结构修饰在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染色质结构修饰不仅影响电离辐射后的DNA损伤的产生并且还参与多个DNA损伤反应(DDR)的信号通路。本文就染色质结构及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特别是特征性染色质结构、组蛋白修饰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电离辐射对骨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电离的辐射。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骨髓对IR高度敏感。IR能引起造血组织损伤,损伤程度与放射病病情轻重及转归直接相关,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IR对骨髓结构、造血功能的损伤效应已基本明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损伤机制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电离辐射作为一种特殊的外界损伤刺激因素,与其他因素诱导细胞应激反应相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诱发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区别,尤其是对于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电离辐射使细胞内的水分子辐解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等或直接损伤DNA等靶分子,并以此为信号,通过启动相关的信号转导系统如MAPK通路、p53通路等而诱发细胞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医疗照射、职业性暴露、应急照射均可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 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面, 但相关分子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 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及细胞早衰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发展, 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信号通路, 及细胞早衰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 探讨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今电离辐射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探索有效的防护策略是放射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使用辐射防护剂是减少电离辐射对机体正常组织损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大量基于清除自由基、增强DNA损伤修复、诱导辐照组织缺氧及旁效应阻滞等机制的新型辐射防护剂逐渐被开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多种辐射防护剂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探索新型电离辐射医学防护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