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东 《中国药业》2000,9(9):58-58
近年来,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之一。由于生理和代谢功能减退,老年人更易患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故在降糖药物的选用上尤应慎重。 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根据降糖药物的化学结构,可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理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增加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作用,第一代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双肌类药物的降糖机理主要抑制糖在肠道吸收并促进糖代谢…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的治疗途径已从单一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发展到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控制葡萄糖代谢等。现就NIDDM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 1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 β细胞使胰岛素释放增加。最早使用的第一代药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由于作用时间长、易造成低血糖 ,现已少用。现较为常用的有第二代的药物格列本脲 (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 (Glipizide)、格列喹酮 (Gliguidone)、格列美脲 (Glimep…  相似文献   

3.
磺脲类药物成功治疗Ⅱ型糖尿病已有50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以"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为代表的第一代,目前已进入以格列本脲,格列齐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降糖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使血糖下降[1].  相似文献   

4.
格列喹酮——一种新的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作临床前瞻性研究,该药是降糖药中唯一不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以格列本脲作为对照药物。格列喹酮平均剂量94±30mg/d,分1-3次口服,共服药4-4.5mo。研究结果表明格列喹酮降糖作用肯定,其疗效与格列本脲相当,并有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该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谢虹  赵静 《医药导报》1992,11(1):15-17
糖尿病属于常见代谢性疾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Ⅱ型)。治疗方法首推饮食和体力活动,在此基础上未能控制血糖时始可采用药物疗法。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新进展作如下概述。 1.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这类降糖药已逐步取代甲苯磺于脲(D_(860))。氯磺丙脲等第一代药物。其优点是降糖效力强,不良反应少,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少等。国产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法国施维雅的格列齐特(gliclazide,Diamicron,达美康),瑞士  相似文献   

6.
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根据其化学结构 ,可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菌分泌胰岛素和增加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作用 ,第一代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等 ,第二代药物有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抑制糖在肠道吸收并促进糖代谢 ,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还有近年来开发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等。笔者就常用降糖药在糖尿病中的合理选用进行探讨。1 甲苯磺丁脲临床应用已 40余年 ,疗效确切 ,价格低廉 ,但服用剂量大 ,副作用多 ,可导致致命性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 ,磺胺药物过敏者禁用 ,目前有被淘汰趋势。2 格列苯脲降糖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 2 0 0倍 ,且较持久。但必须注意的是 ,如果剂量掌握不当 ,易发生低血糖。故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视血糖控制情况逐渐调整剂量。3 格列齐特降糖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 1 0~ 2 0倍。除有效降低血糖外 ,还可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 ,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改善由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症状 ,治疗糖尿患者代谢及血管功能紊乱。长期使用较安全 ,较少发生低血糖症等不良反应 ,尤其适用于患...  相似文献   

7.
李树法  陈兵 《中国药房》2008,19(17):1326-13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观察318例使用不同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组129例,格列本脲组110例,二甲双胍组79例)及3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心电图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的组间差异。结果:格列本脲组心电图QTd和QTcd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胰岛素组QTd、QTcd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和正常对照组间QTd、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本脲和胰岛素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d、QTcd。  相似文献   

8.
磺脲类药物是最古老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众多的临床研究对于磺脲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其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和重要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1]。格列本脲又名优降糖,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2]。由于其降糖效果较强,作用时间持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尤其在基层医院和广大农村地区仍被广泛应用[3]。但如果用药不合理,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者危及生命。关于格列本脲致低血糖症的研究报道已经很  相似文献   

9.
磺脲类(sulfonylureas,SUs)降糖药在结构上都有磺基、脲酰基及两个辅基。其中磺基和脲酰基为基本结构。由于两个辅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磺脲类药物,也是决定药物作用强度、作用时间、代谢特点的基本结构。S U s包括第一代的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醋磺已脲(acetohexamide)、甲磺氮卓脲(tolazamide),及第二代的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波脲(glibonur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等。另有格列美脲(glimepiride),有人称之为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1作用机制及药…  相似文献   

10.
关晴  杨川 《家庭药师》2012,(8):34-37
格列本脲,被误解的降糖"老臣子"提起格列本脲(优降糖),天天与糖尿病打交道的医生们往往很有感慨。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中,格列本脲可谓"三代元老"级的降糖"臣子",功绩卓著。然而,随着新的降糖药不断"入朝封侯",格列本脲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再声名显赫,甚至近年来被"打入天牢",离从前的地位差于千里之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新臣子"联名上书,控诉"老臣子"的几大罪状,条条都号称罪孽深重。由此,格列本脲不但在"朝廷"失去了申辩的机会,就连在民间,也大失人心。  相似文献   

11.
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列吡嗪(glipizide)为第二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二甲双胍(mefformin)也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降糖作用.本研究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进行随机双盲试验,研究对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治疗途径已从单一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发展到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控制葡萄糖代谢等。现就NIDDM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1.1 磺酰脲类药物   磺酰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释放增加。最早使用的第一代药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由于作用时间长、易造成低血糖,现已少用。现较为常用的有第二代的药物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喹酮(Gliguidone)、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本脲降血糖作用迅速,作用强,但有低血糖的高危险性,后三种药物与格列本脲降糖作用相当。格列喹酮[1]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尿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据报道,格列本脲50%~55%经肾排泄,而格列喹酮除5%经肾排泄外其他主要从胆汁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血管收缩因子血栓素A2产生,改善肾脏血流,较少引起肾功能障碍,适用于肾功能轻、中度不良的糖尿病病人。格列吡嗪除降血糖作用外,能逆转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格列吡嗪已有控释片[2],每天1次每次5~10mg,早餐服用,既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也减少了给药后血药浓度“峰谷”的波动。格列美脲比格列本脲更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和细胞胎水平,发生低血糖机率比格列本脲少得多,安全性较高,一般推荐剂量为1~6mg,每天1次,于早餐前即服或与早餐同服。   低血糖的出现仍然是磺酰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原因是剂量过大,使用次数过多等,特别是老年人及超重病人。所以初次服用剂量可为常规剂量的一半,且在餐前30min服用,有助于控制早期餐后高血糖,亦减少低血糖的出现。磺酰脲类药物作为一种廉价的治疗NIDDM药物一直被广泛使用,它们能使60%~70%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得到较好控制,被优先用于持续血糖在7.8mmol/L以上的非肥胖或仅轻度超重者,但对空腹血糖(FBG)较高及高度肥胖症患者罕能成功,除相当高的最初治疗失败率外,每年约10%的病人失去疗效[3]。  相似文献   

13.
汪龙  朱玲娜 《淮海医药》2016,(4):465-466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为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院2014年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用药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2014年口服降糖药物销售金额前三位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DDDs前三位是阿卡波糖、格列吡嗪和吡格列酮;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为1的药物有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和罗格列酮。结论:某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格列本脲类脂质体片的释药机制,为其体内释药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与市售格列本脲片对比,进行格列本脲类脂质体片的药效学评价。方法取昆明种小鼠70只,雄性,适应性饲养1 d后称其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60只)。模型组禁食24 h后,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70 mg·kg~(-1)),注射后恢复饮食,48 h后取眼眶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筛选空腹血糖值≥11.1 mmol·L~(-1)的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小鼠,并按血糖测定结果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组、格列本脲组、格列本脲类脂质体片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和格列本脲类脂质体片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灌胃给药。结果格列本脲类脂质体片的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平面扩散模式方程;给药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格列本脲组血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格列本脲组对小鼠血糖的降糖效果有极显著作用(P<0.001);与格列本脲组比较,高剂量组对小鼠血糖的降糖效果有极显著作用(P<0.01)。结论格列本脲类脂质体片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渴丸是由葛根地黄等7味中药及西药格列本脲制成.成功为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治疗糖尿病.格列本脲是降糖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格列本脲有许多不良反应 ,所以笔者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消渴丸中格列本脲的方法,以控制格列本脲的含量,保证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格列吡嗪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格列吡嗪的药物相互作用王长虹(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28)程雪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检所)格列吡嗪是安全有效的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之一,疗效优于第一代磺酰脲类。其特点是剂量小、作用强,具有吸收迅速,降糖作用明显和产生低血糖的危险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能够同时检查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10种化学降糖药物成分(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的HPLC.方法 采用Thermo-ODS 色谱柱 (4.6 mm ×25 0mm,5 μm),0.01 mol·L-1的醋酸铵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紫外230 nm检测,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10种化学降糖药物有很好的分离.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有助于降糖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监督.  相似文献   

18.
王黎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1):689-691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和格列苯脲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胰岛素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方法7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那格列奈组口服那格列奈一日3次,每次120mg,格列苯脲组口服格列苯脲一日3次,每次2.5mg,均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HbA_(1c)、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浓度(2hIns)、血压、甘油三酯(TG)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那格列奈降糖效果与格列苯脲相似,但餐后胰岛素浓度未见升高,前者安全性优于后者。结论那格列奈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格列吡嗪控释片与格列吡嗪速释片对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n =5 0 )和格列吡嗪速释片 (n =3 0 )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日一次服用的降糖效果与格列吡嗪速释片每日 2~ 3次服用效果相同 ;后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胰岛素较前者明显升高。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 ,同时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20.
参芪降糖颗粒中非法添加格列本脲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雁钰 《中国药房》2008,19(27):2131-2132
目的:建立降糖中药制剂参芪降糖颗粒中非法添加格列本脲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本脲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pH3.15)-甲醇(25:75),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格列本脲的检测浓度在0.0301~0.4816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0.54%(n=9)。结论:本方法灵敏可靠、简单可行,可用于降糖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格列本脲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