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为了研究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可溶型GMP-140的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了1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各型肝炎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肝)重度、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重肝、慢肝重度又较稳性肝炎和慢肝轻、中度显著升高;预后不同的慢重肝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好转组高于恶化组。动态观察表明,急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7年第18卷第5期·379·973414血清透明质酸、甘胆酸及铁蛋白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张美丽…//上海医学一1997,20(5)一278~279 测定144例各型肝炎患者和12例非肝炎患者。结果:透明质酸(HA)值以肝硬化病人最高。依次为慢重肝、急黄肝、慢肝;甘胆酸(CG)以慢肝;铁蛋白以慢重肝为最高,依次为慢肝、急黄肝和肝硬化。认为铁蛋白为肝炎病人中测定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较敏感的指标。表2参4(俞瑞纲)973415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动态变化及其意义/王忠民…//临床肝胆病杂志一1 997,13(2)一100一102 采用MTT…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117例常见肝脏病及合并症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浆氨基酸的含量,并与健康成人比较。现对其特征性变化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分组:①慢性肝炎组(慢肝组)19例,其单项GPT持续升高200u/L以上超过半年,H BsAg阳性,并排除药物影响、高脂血症、脂肪肝等;③肝炎后肝硬化无黄疸组(无黄疸组)1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除血清GPT升高外,其他常规肝功能试验基本正常;③肝硬化有黄疸组  相似文献   

4.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差异显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差异显著;②乙型肝炎仍是各型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④急性重型肝炎(急重)、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重)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43.0%和42.5%,急重与后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重、亚急重和慢重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腹水。结论①各型重型肝炎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不同,慢重和急重、亚急重的病因明显不同;②肝性脑病是急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亚急重和慢重,而腹水是亚急重和慢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③PTA等指标对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在无肝性脑病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04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93例急肝、21例慢迁肝、51例慢活肝、6例重症肝炎、33例肝硬化)和384例正常人进行血清锌、铜、铁测定。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1.测定方法与结果:采用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校正曲线法。用1%硝酸稀释血清后,用同1%硝酸配制的标准液直接测定,结果见附表。从附表可见,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锌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以重肝组最低(P<0.01),其次为肝硬化(P<0.05)、急肝、慢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重症肝炎(简称重肝)1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9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14例,正常成人对照21例血浆氨基酸测定结果,以探讨血浆氨基酸分析对重肝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16例重肝中,急性重肝1例,亚急性重肝12例,慢性重肝3例,9例肝外梗阻性黄疸均经B型超声断层和/或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其中5例  相似文献   

7.
血清氨基酸指标在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研究,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氨基酸分析指标中可作为对诊断有独立项报作用的指标,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123例患者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组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组59例,肝炎肝硬化组42例,用比色法测定各自血清氨基酸分析指标,行对数校正后的逐步判别分析。经逐步判别分析确定血清牛磺酸、亮氨酸、酪氨酸、尿素、甘氨酸是三组间的独立判别因素,另外急肝与慢肝之间天冬氨酸、慢肝与肝硬化之间苏氨酸也有重要意义。氨基酸分析指标中,牛磺酸、亮氨酸、酪氨酸、尿素、甘氨酸等在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病中对诊断及明确肝功储备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通常在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组织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多种消化道症状。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尚未广泛开展内镜检查,故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点鲜见报道。我们对10 76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526例慢重肝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这组患者中上消化道黏膜有其特殊的内镜表现特点,为探讨其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内镜资料分  相似文献   

9.
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血栓素 B_2(TXB_2) 和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PGF_(1α))的变化与肝炎病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看法尚不一致。为进一步探讨TXB_2、 PGF_(1α)与肝炎病情及病理的关系,我们对肝内胆汁郁积(简称肝内郁胆)、慢性重症肝炎(简称慢重肝)病人的血浆及实验动物的肝内、外胆汁郁积、肝坏死血浆和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第22卷第4期·433· 20012243 1 02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顾生旺…/临床肝胆病杂志一2001,17(1)一41一42 结果:各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76.9%.其中慢性肝炎重度组为81.9%,慢肝轻中度组为81.4%,活动性肝硬变为52%,静止性肝硬变为50纬,急重肝为50%,急性肝炎为38.6写,慢重肝为35·7%.亚重肝。%。提示应二者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率。表1参2(陈振依) 20012244肝病息者血清TG,’-。和TG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庄岳鹏…刀临床肝胆病杂志一2001,17(1)一28~29 检测153例的结果:各型肝炎、肝硬化TG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浆内毒素(lipopolyasccharide,LPS)与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可溶性CD_(14)(soluble CD_(14),sCD_(14))的关系。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4例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PS和LBP、sCD_(14)的水平,并以10例献血员和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其血浆中LPS和LBP、sCD_(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献血员;慢重肝死亡者其LPS和LBP、sCD_(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BP、sCD_(14)的水平及病情与临床转归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80例肝炎患者采用微循环电脑测量系统,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以田氏综合定量评分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积分值在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四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②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的顺序出现微循环异常规律性递增。③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8例肝性脑病患者作血浆氨基酸测定。依据不同病因分为2组。第1组(慢性肝病组):共13例,其中11例门静脉性肝硬化,1例坏死后性肝硬化和1例慢活肝;第2组(既往肝脏正常而有急性大量肝坏死者):共5例,其中4例与乙型病毒、1例与氟烷有关。血浆氨基酸均在肝性脑病发作时测定。另外8例经肝活检证实的门静脉性肝硬化但无肝性脑病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4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32例肝硬化(肝硬化组)、2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肝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Th细胞因子IFN-γ、IL-4、IL-17水平.同时检测不同的Child-pugh分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结果慢乙肝组、肝硬化组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慢重肝组高于对照组;慢乙肝组IL-4高于其他各患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IL-1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IL-17水平与肝硬化分级密切相关.结论IFN-γ与IL-17水平可反映慢性HBV感染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预后;IL-17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亮啡肽(LENK)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67例各型肝炎病人及10例正常人LENK含量变化,并观察其与机体免疫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LENK含量在各型肝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慢重肝和慢性肝炎重度显著高于其它各型肝炎(P<0.05);在慢性肝炎中,LENK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结论 病毒性肝炎时LENK显著升高,并与肝损害程度基本一致,它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损害过程,并与某些临床症状有关,可作为评价肝功能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血清SIgA RIA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显示,各型肝炎患者其SIgA含量均增高,增幅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顺序海依次为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迁肝,HBV携带者。慢活肝组SIgA水平显著高于慢迁肝组。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和肝硬化腹水常见并发症,多数为医院感染。对168例慢重肝和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BP早期诊断,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减少SBP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乙肝患者血清NO与肝损伤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浆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收集各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用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浓度,实验室常规检测ALT和(ALB)水平。急性肝炎时,血清NO浓度降低,ALT升高,ALB无明显变化,而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ALB显著升高,ALT降低。NO在各型乙肝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792967 129例病理证实的五种肝病血清蛋白电泳的改变计叔钧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2):98~99,1986 五种肝病包括急性肝炎24例,慢迁肝22例,慢活肝57例,门脉性肝硬化14例,原发性肝癌12例,以醋酸纤维薄膜法电泳测定血清蛋白。结果:白蛋白降低以肝癌及肝硬化最多,急性肝炎最少,其顺序为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慢活肝>急性肝炎,急性肝炎与慢活肝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癌与急性肝炎、慢活肝相比P<0.02及<0.025。  相似文献   

20.
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100及A1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中的脂类都是和蛋白质载体(载脂蛋白)结合而运输的,观察载脂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脂质代谢的情况。为了观察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载脂蛋白的变化,我们对150例患者作了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及载脂蛋白A_1(apoA_1)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