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女性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 152例丽水地区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其进行NG、UU和C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 152例患者中,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32%(399/30 152)、68.11%(20 537/30 152)、7.24%(2 182/30 152)。在多重感染中,NG+UU+CT的阳性率为0.18%(56/30 152),UU+CT的阳性率为6.08%(1 834/30 152),是双重感染中最高的。各年龄段病原体阳性率不同,20岁的NG和CT阳性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不同年龄段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地区UU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T和NG,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阳性率较高,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4 030例患者中男2 509例,女1 521例,年龄1~73岁,平均(32.73±9.06)岁。CT、NG、UU总阳性率分别为11.29%(455/4 030)、6.72%(271/4030)、26.63%(1 073/4 030)。不同年份患者N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NG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患者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NG阳性率较高,女性患者UU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患者CT、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G、UU阳性患者年龄多在21~40岁,但15~20岁年龄段的患者CT、NG、UU阳性率均最高。CT阳性患者和NG阳性患者中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27.91%和24.72%。结论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建议性病门诊常规筛查患者CT等性病病原体感染,并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各种性病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检出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2015年5月-2016年4月本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患者尿液中的UU,CT和NG,按年龄和诊断进行细化分层研究。结果 2172例患者中,UU,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27.12%、9.67%和3.96%,20岁以下人群NG阳性率最高(8.33%),尿道炎患者的CT,NG阳性率最高(14.77%和7.03%),不育症患者UU阳性率最高(26.89%)。结论 CT,NG和UU是男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NG和UU检出率有升高趋势,宜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及其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方法对2004年1 506例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NG,CT,UU地检测。结果1 506例患者中,NG检测280例,阳性24例(8.57%),其中男性阳性率9.00%,女性阳性率8.28%,无性别差异;CT检测共1 037例,阳性83例(8%),其中男性368例,阳性41例(11.14%),女性669例,阳性42例(6.28%),有显著性差异;UU检测1 281例,阳性581例(45.36%),男性421例,阳性86例(20.43%),女860例,阳性495例(57.5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U感染率显著高于NG与CT。100例正常体检者中NG,CT未检出,UU检出3例,均为女性。结论昆明地区淋菌性尿道炎(GU)处在一较低的水平,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遂宁地区2015年至2017年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地区的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3年生殖道标本进行CT、NG、UU病原体D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U标本3276例(男1209例,女2067例),总阳性率54. 2%(1776/3276)。其中,男性患者阳性标本451例,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37. 3%(451/1209),女性患者阳性标本1325例,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64. 1%(1325/20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患者皆在21岁~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CT标本2131例(男987例,女1144例),总阳性率14. 7%(313/2131)。其中,男性患者阳性标本187例,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18. 9%(187/987),女性阳性标本126例,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11. 0%(126/114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患者分别在31岁~40和21岁~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NG标本917例(男605例,女312例),总阳性率16. 2%(149/917)。其中,男性患者阳性标本121例,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20. 0%(121/605),女性患者阳性标本28例,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9. 0%(28/31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患者皆在21岁~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结论:UU是该地区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以21岁~30岁生殖道感染者阳性率最高,应该重视该群体UU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荧光探针PCR法(FQ-RCR)对妇科门诊200例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同时进行NG、CT和UU检测。结果:NG阳性率为5.0%(10/200),CT阳性率为7.0%(14/100),UU阳性率为8.0%(16/200),三者之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仅有2例NG和CT同时阳性。结论:(1)重庆地区妇科病人泌尿生殖道感染中NG、CT和UU占有一定比例,三者之间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荧光PCR技术检测NG、CT和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and testing,SAT)技术检测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就诊女性宫颈管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采集的1434例患者宫颈管拭子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T技术,对标本中的CT-RNA、UU-RNA、MG-RNA和NG-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患者以50岁为年龄界限,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925)。1434例患者中UU、MG、CT和NG检出率依次为57.9%、13.0%、11.5%和2.9%;2017年NG(χ~2=9.231,P=0.006)和2018年MG(χ~2=10.681,P=0.005),检出率显著低于2016年。50岁组CT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P=0.040),其余3种病原体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5.7%,以MG+UU和CT+UU多见,感染率分别为8.8%和7.3%,CT+NG感染率(0.6%)最低;无患者同时感染这4种病原体。MG感染与CT(χ~2=6.263,P=0.012)或NG(χ~2=11.412,P=0.001)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取宫颈管分泌物结合SAT检测技术诊断女性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现症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提示有宫内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对育龄期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感染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情况。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92例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NG、UU和CT。结果:在71例临床诊断为淋病、121例临床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中,检测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1.27%(8/71)、47.62%(30/63)、12.07%(7/58);检测NG UU、NG CT、UU CT、NG UU CT的阳性率分别为2.99%(4/134)、1.55%(2/129)、2.46%(3/122)、1.56%(3/192)。结论:应对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5,(12):19-22
目的:探究并分析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VVC)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并征集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50例,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分为单纯组、重度组以及复发组。对所有患者进行UU、CT阳性率检查,并分别记录下UU阳性率、CT阳性率以及UU混合CT阳性率。结果:单纯组、重度组、复发组患者之间UU阳性、CT阳性、UU混合C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UU阳性为8.4%,病例组患者UU阳性为5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病,对)=17.134,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组、重度组、复发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UU阳性率(χ2(单,对)=8.932,P=0.004;χ2(重,对)=8.362,P=0.005;χ2(复,对)=4.567,P=0.03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VVC的女性常伴有生殖道UU感染,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VVC的严重程度与女性生殖道UU感染无明显联系,而CT感染与VVC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本地区性传播疾病 (STD)患者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的感染现状及使用核酸扩增杂交梳法检测CT、UU的价值。方法 使用核酸扩增杂交梳法对 2 178例STD患者的CT、UU进行检测。结果 男性CT阳性率为 8.7% ,女性为 12 .6% ;男性UU阳性率为 19.2 % ,女性为 17.1% ;混合感染男性为 3 .7% ,女性为 7.2 %。核酸扩增杂交梳与UU培养法的符合率为 97.3 %。结论 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CT ;核酸扩增杂交梳法是检测病原体DNA的快速、准确、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性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15年至2017年皮肤科、性病科和妇科诊治患者,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梅毒(TP)、念珠菌(CA)、淋病奈瑟菌(N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7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剔除阳性复诊患者,同时统计分析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情况。结果3年共有6862人进行STD不同项目检查,7种病原体检测共有14828项,阳性1963项(13.2%),CT、NG、TP、HIV、UU、MH和CA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4.2%、23.6%、11.1%、2.9%、31.9%、4.8%和17.3%,3年间STD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中,妇科送检病原体阳性率最高,为19.2%;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的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9.3%,男性为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CT、NG和HI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混合感染率为2.5%,男性混合感染比女性高,但女性反复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专科门诊就诊者7种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支原体、念珠菌反复感染现象较普遍,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念珠菌感染应受到重视。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引导就诊者进行STD联合筛查,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6月无锡地区682例STD患者的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阴道加德纳菌(GV)、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检测,女性同时检测念珠菌和滴虫。结果男性STD患者GV阳性率为8.1%,居NG(37.3%),UU(22.7%)之后列第3位;女性GV为28.3%,居念珠菌(42.6%),UU(38.6%)之后也列第3位。结论STD患者GV阳性率较高,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居第3位,对STD患者应注重GV的检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衡阳地区STD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特征。方法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采用培养法;沙眼衣原体(CT)、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核酸采用PCR法;梅毒螺旋体(TP)采用RPR、TPPA法,对2 420例可疑STD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确诊STD 922例,各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UU(29.6%)>CT(20.8%)>HPV(17.8%)>NG(17.4%)>MH(6.3%)>HSV(4.2%)>TP(3.9%)。结论本组STD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CT、HPV感染率次之,TP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精液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和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5例男性不育者的精液进行NG、CT、UU检测并做精液常规检查。结果:105例中,NG阳性2例(1.90%),CT阳性11例(10.48%),UU阳性46例(43.80%),NG、CT、UU阳性组与未检到病原体相比,精液液化时间延长(P<0.001),精子活动率低(P<0.005),活动力得分低(P<0.001)。结论:NG、CT、UU感染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女性性传播疾病中阴道念珠菌带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女性性病患者阴道念珠菌的带菌情况。方法:对422例女性性病患者作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检查念珠菌,并同时检测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结果:女性性病患者的阴道念珠菌带菌率为35.1%。在混合感染中,念珠菌合并UU感染率为13.7%,合并NG、MH、CT的总感染率为7.8%。结论:女性性病患者的阴道念珠菌带菌率高于健康育龄妇女,并以合并UU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813例STD患者4种病原体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了解目前STD患者中4例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NG直接涂片镜检、T-M培养、UU培养、CT快检法、RPR、TPHA法,对2260例可疑STD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确诊STD813例。4种病原体感染者中,NG感染率(45.5%)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CT26.3%,TP15.0%,UU13.2%)。结论 本组STD患者中,NG感染率最高,CT、TP感染率次之,UU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性尿道炎患者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并分析UU和Mh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280例男性尿道标本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CT抗原,并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UU和Mh。结果 280例标本中三种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35.71%,其中CT阳性率为3.57%,UU阳性率为27.86%,Mh的阳性率为4.29%;UU和Mh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94.87%)、美满霉素(94.87%)、交沙霉素(89.74%)、克拉霉素(87.18%)、阿奇霉素(84.62%)和加替沙星(84.62%)。结论 CT,UU和Mh是男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中UU的感染率最高,临床上应重视该类病原体的检测;UU和Mh治疗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是经验用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女不育不孕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45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457名为观察组,选取353名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及其353名配偶为对照组,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生殖道标本中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记录统计女性临床表现,采用CASA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入选男性精子活力。结果:观察组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为50.0%,男性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为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及13.5%(P0.05);观察组男性向前运动精子、总活力及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加、腹痛及腰骶痛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对男、女不育不孕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应加强解脲支原体病原菌及药物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降低不孕不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