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住院死亡儿童年龄分布、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1998—2005年住院83225例中284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1998—2005年住院儿童总病死率为0.34%;0~28d组病死率最高,为1.10%,占各年龄组死亡的46.83%;住院5d以下者死亡例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3.73%;8年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疾病系统分类居前5位的是:新生儿疾病、传染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 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中毒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住院死亡儿童年龄分布、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1998—2005年住院83225例中284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5年住院儿童总病死率为0.34%;0~28d组病死率最高,为1.10%,占各年龄组死亡的46.83%;住院5d以下者死亡例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3.73%;8年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疾病系统分类居前5位的是:新生儿疾病、传染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中毒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五年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变迁,探讨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6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比例1.7:1,早产儿占34.8%,胎龄≤32周的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70.8%;(2)以早期新生儿死亡为主,占59.4%,住院3 d内死亡占69.6%;(3)早产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硬肿症,占早产儿死亡数的70.8%;足月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败血症、重度窒息、肺炎,占足月儿死亡数的77.1%;(4)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逐年下降,败血症、重度窒息病死率无下降趋势.结论 要降低我省新生儿的病死率,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深入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变迁,探讨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6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比例1.7:1,早产儿占34.8%,胎龄≤32周的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70.8%;(2)以早期新生儿死亡为主,占59.4%,住院3 d内死亡占69.6%;(3)早产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硬肿症,占早产儿死亡数的70.8%;足月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败血症、重度窒息、肺炎,占足月儿死亡数的77.1%;(4)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逐年下降,败血症、重度窒息病死率无下降趋势.结论 要降低我省新生儿的病死率,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深入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延长县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长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监测实施方案》对延长县2002~2006年354例5岁以下死亡儿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事故、先天异常。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各年龄组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关键在于做好孕期和儿童保健,防止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6.
480例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以及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为研究及制定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针对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480例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不同性别、不同日龄新生儿的病死率,并进行死亡新生儿围产期异常因素、死亡原因及死亡等级总结。结果 41 910例住院新生儿中死亡480例,病死率为1.1%,其中早产儿病死率1.7%、足月儿病死率0.7%;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从2008年的1.4%降至2014年的1.1%,以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和出生体重1 000 g新生儿的病死率下降最为明显。早产儿和足月儿中出生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过期产儿的病死率又有升高。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新生儿病死率以男性较高(1.31%vs 0.92%,P0.05)。死亡新生儿中有明确围产期异常因素的占61.3%,包括羊水异常(29.4%),胎膜早破(16.9%),胎盘异常(16.9%),胎儿宫内窘迫(14.0%),脐带异常(12.3%)等。480例死亡新生儿中生后24 h内死亡者57例,占11.9%;2~7 d死亡者181例,占37.7%;8~28 d死亡者242例,占50.4%。前3位死亡原因为:感染、出生缺陷、呼吸窘迫综合征。2008~2011年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012~2014年以感染为最主要的原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 g新生儿及生后24 h内死亡新生儿的最主要原因;感染是出生胎龄32~42周、出生体重1 500~4 000 g及生后8~28 d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是过期产儿主要死亡原因。480例中不可避免死亡(一级)的占54.4%;创造条件可能避免死亡(二级)占23.3%;因担心预后或因经济等原因不配合治疗死亡(三级)的占22.3%。结论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提高,病死率有下降趋势,尤其是胎龄较小及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下降更明显。加强围产期管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等疾病,增强患儿家长救治信心,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2007~2010年新生儿死亡原因。方法:对2007~2010年间孝感市辖区内七个县(市)区发生的664例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2010年该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1.12%;2007~2010年该地区新生儿死亡病因前3位是早产/低出体重、出生窒息及先天性疾病。结论:应加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等疾病的防治,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2004-2007年新生儿死亡监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4-2007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上报的893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新生儿总死亡率由2004年13.2‰降至2007年10.2‰,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3.8%,足月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67.8%;新生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多数死亡发生在医院(占82.4%),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绝大多数新生儿死于医院,家中和途中死亡占17.6%;新生儿死亡各项指标农村均高于城市.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产前诊断及住院分娩,强化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及危重患儿三级转诊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80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死亡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早产儿的病死率占81.2%,早产儿前3位死亡病因分别为肺炎14例(14/6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13/65)、窒息12例(12/65);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出生后生存时间越长,病死率越低.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91.2%.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妊娠并发症,加强产时监护,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内科死亡病例的主要特点及相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PICU中330例内科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至2012年PICU病死率由5.85%降至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死亡病例中婴儿136例(41.21%),幼儿73例(22.12%),学龄前儿童51例(15.45%),学龄及青春期患儿70例(21.21%)。随年份变化,不同年龄组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6.90,P=0.009)。各年份均以婴儿组的病死率较高;随时间推移,婴儿及幼儿组的病死率有下降趋势,而学龄及青春期组的病死率有上升趋势。致死疾病中,心血管系统(33.94%)占首位,其次为血液肿瘤(31.52%);不同年龄组患儿的致死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儿组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余三组均以血液肿瘤为主。死亡病例入PICU24 h内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危重组占67.49%,极危重组占15.48%。住院时间与危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r=–0.313,P0.001)。结论近五年我院PICU病死率逐年下降,婴儿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非婴儿期血液肿瘤是主要的致死疾病。入院时处于危重或极危重状态是导致住院早期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