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irrus HD-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2月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确诊的POAG患者62例(80眼)及视力正常人30例(40眼,正常组),POAG患者分为早期POAG组(28例,34眼)、进展期POAG组(22例,26眼)和晚期POAG组(12例,20眼),采用频域Cirrus HD-OCT和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对和POAG患者和正常组分别进行RNFL厚度和视野检测。频域Cirrus HD-OCT检测RNFL厚度采用optic disc cube 200×200模式。视野检测采用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30°-2程序。将各组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视乳头周围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进行比较;计算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01.10±9.80)、(94.32±14.05)、(82.73±15.21)、(64.57±14.73)μm,而不同阶段的青光眼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视乳头周围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减少,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青光眼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下降,而且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MD)之间呈负相关(r=-0.659,P=0.000)。结论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MD呈线性相关。Cirrus HD-OCT测量的RNFL厚度参数,能客观、定量分析POAG对RNFL损伤进展速度,有助于对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从而为POAG患者得到更早的早期诊断和用药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8):723-72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就诊的50例(50眼)POAG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POAG组26例和中晚期POAG组24例,另同期选取30例健康无眼疾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OCT检测3组对象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野缺损,测定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等视盘参数,并对3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早期POAG组和中晚期POAG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视野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OAG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视野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早期POAG组(P<0.05);早期POAG组和中晚期POAG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视野缺损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OAG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视野缺损值均显著高于早期POAG组(P<0.05);POAG患者视盘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和中晚期POAG组患者盘沿面积、盘沿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视杯面积、视杯容积高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OAG组患者盘沿面积、盘沿容积显著低于早期POAG组(P<0.05),视杯面积、视杯容积显著高于POAG组(P<0.05)。结论 OCT可真实反映POAG患者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的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可作为早期POAG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发作后视野正常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31例具有单侧眼单次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发作史而视野正常的患者在发作缓解后3个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检测发作眼、对侧未发作眼的RNFL平均厚度、4个象限和12个钟点的RNFL厚度,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随机选择一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RNFL平均厚度、下方象限厚度、6点部位厚度较对侧未发作眼、正常对照眼变薄,发作眼在7点部位的RNFL厚度比对照跟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作眼RNFL平均厚度与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尽管视野可以正常,但RNFL平均厚度和下方区域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进行测量,评估其可重复性和诊断能力。方法 以NTG患者(NTG组,n=15)、POAG患者 (POAG组,n=15)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n=1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立叶OCT测量各组RNFL厚度以及mGCC厚度及其整体丢失体积(GLV)和局部丢失体积(FLV),首先由检查者A测量,重复5次,间隔时间为4 h,检查者B于次日行相同检查。以检查者内和检查者间的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可重复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分析诊断能力。结果 三组mGCC和RNFL测量的ICC均>0.75。NTG组和POAG组的各项测量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G组与POAG组RNFL厚度和FL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GCC厚度和GL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RNFL与mGCC参数间的ARO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TG和POAG患者,傅立叶OCT测量mGCC和RNFL的可重复性好,RNFL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mGCC可作为良好的补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NTG患者81例81眼、POAG患者125例125眼及年龄、性别、屈光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56例56眼黄斑区视网膜、视盘进行扫描,分析计算出黄斑区整体上方GCC厚度(GCC-Sup)、下方GCC厚度(GCC-Inf)、平均GCC厚度(GCC-Avg)、视盘旁上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Sup)、下方RNFL厚度(RNFL-Inf)及平均RNFL厚度(RNFL-Avg),Zeiss Humphrey 750型视野计检测各组中心30°视野平均缺损(MD)值,比较3组患者GCC、RNFL及MD参数的差异,并分析GCC厚度值、RNFL厚度值与MD值的相关性。结果:POAG组及NTG组的GCC-Avg、GCC-Sup、GCC-Inf、RNFL-Avg、RNFL-Sup、RNFL-Inf值及视野M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GCC-Sup、GCC-Inf、GCC-Avg值与对应区域RNFL厚度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675、0.669、0.698,P<0.01)。RNFL-Avg值与视野MD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1,P<0.01),GCC-Avg与视野MD值亦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1)。结论:频域OCT能定量检测黄斑区GCC厚度,并与RNFL和视野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青光眼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各参数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OCT检测RNFL的结构性改变来诊断和鉴别青光眼提供依据。方法对询问病史符合条件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符合纳入标准者选定为受检者,继而对受检者中高度近视患者32例43眼和正视眼受试者30例40眼进行眼部OCT检查。结果二组受检者RNFL厚度对照显示:钟点位7、11点P〉0.05,显示二组间这2个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5个参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NFL平均厚度变薄,其中上方、下方、鼻侧三个象限变薄,但颞侧反而增厚。结论高度近视屈光不正RNFL的OCT参数中7、11点参数的影响不大,,对颞侧影响为增厚而非变薄,在其余参数点则有显著的RNFL变薄,在临床评价RNFL改变时要重视高度近视RNFL的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手段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探讨年龄、性别、屈光度、玻璃体后脱离(PVD)对OCT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的影响.方法 应用OCT对18周岁以上80例160只眼进行视乳头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并按年龄性别分组.并与以上80例160只眼正常眼对照,选取屈光不正患者30例60只眼,按屈光度分组,并与以上80例160只正常眼对照.结果 正常人OCT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特征:正常人不同年龄神经纤维层厚度,用OCTA6.01软件版本分析,检测的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正常范围以内变薄.屈光度对视网膜纤维层厚度的影响:大于-6D的上方、下方及鼻侧象限平均厚度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各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出视盘不完全PVD 30例50只眼,其中1期PVD与对照组比较各象限平均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期PVD与对照组比较各象限平均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龄、性别对OCT检查RNFL无显著性差异;(2)屈光度对OCT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影响;(3)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不完全PVD形成的牵拉,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评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各个病程时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与视盘参数的差异,从而探讨青光眼RNFL厚度的变化与盘沿面积和杯盘面积比(C/D AR)之间的关系,确定OCT检测参数对青光眼病程变化的参考意义。方法:应用OCT检查技术分别对40例(60只眼)的POAG患者的RNFL及视盘进行检测。数据包括颞侧(TEMP)、上方(SUP)、鼻侧(NAS)、下方(INF)RNFL厚度以及平均RNFL厚度与盘沿面积和C/D AR。按青光眼诊断标准和视野分期法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组。比较和分析3组的RNFL变化趋势以及与视盘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青光眼早期、中期和晚期3组之间RNFL和视盘参数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RNFL平均厚度与盘沿面积有正相关性,r=0.719,P<0.01;与C/D AR有负相关性,r=-0.712,P<0.01。结论:POAG各个时期中RNFL厚度逐渐变薄,同时盘沿面积减少和C/D AR扩大。盘沿面积占影响RNFL厚度的因素比重较大,比C/D AR更能反映RNFL的变化。青光眼的病程发展能通过RNFL的减少变化来反映。OCT的客观检查所得的各项参数也对原发性青光眼的病情发展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损害的关系,评价OCT在早期诊断青光眼中的意义。方法:正常人30例(52眼),高眼压9例(14眼)以及分成早期、进展期、晚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8例(74眼)。采用Humphrey全自动视野计、Zeiss鄄HumphreyOCT分别进行视野以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检测。比较正常组、高眼压组以及青光眼组的RNFL厚度,分析青光眼组视野检测的平均缺损(MD)与RNFL厚度的关系。结果:正常组与高眼压组RNFL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光眼组较正常组、高眼压组RNFL厚度明显变薄,晚期青光眼表现为弥漫性RNFL缺损。视野检测的平均缺损与RNFL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OCT能够反映青光眼RNFL厚度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青光眼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估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与正常人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体积的差异,评估OCT监测MS患者病程中轴突缺失的意义。方法选取MS患者30例(60眼),根据有无视神经炎(ON)发作史分为MS- ON组(41眼)和MS- NON组(19眼),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RNFL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体积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两组MS患者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MS- ON组和MS- NON组之间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也有差异(均P<0.05)。结论 OCT可作为MS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顺序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之间来自我院眼科就诊的POAG患者50例50眼,采用双盲法,检查者A和检查者B间隔4小时对被检查者进行RNFL程序的扫描,每位被检查者扫描5次,取质量清晰信号强度指数较大(均大于50)的4幅图像的RNFL厚度值为当次被检查者的厚度值,次日和隔日进行同样的检查操作.记录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计算检查者A和B测量RNFL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析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两操作者之间变异系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操作者A利用OCT测量POAG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的CV分别为:(2.00±1.02)%、(6.44±1.49)%、(4.34±0.79)%、(5.73±1.22)%、(2.73±0.72)%;操作者B利用OCT测量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的CV分别为:(2.29±0.84)%、(6.23±1.17)%、(4.64±0.86)%、(6.10±0.81)%、(2.99±0.53)%;操作者A、B两者之间利用OCT测量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的CV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CT测量POAG患者RNFL厚度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以作为一种精确可靠的RNFL厚度的定量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变化。方法选取未接受弱视治疗的3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作为弱视组,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50名正视儿童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患儿黄斑各区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采用Littmann公式对RNFL厚度进行修正。比较两组各区黄斑厚度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各区黄斑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黄斑各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前后两组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各区厚度与校正后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弱视组上方RNFL厚度与黄斑中央区厚度呈负相关(P<0.05),下方和鼻侧RNFL厚度与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颞侧RNFL厚度与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视网膜可能存在异常重构。分析两者相关性或许能应用于弱视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本研究旨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汉族与畲族成人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比较,意在明确OCT测量汉族和畲族成人正常RNFL厚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应用OCT对畲族成人86例(170眼)和汉族成人97例(191眼)进行RNFL厚度扫描,分别对各组采集的各象限(鼻侧、下方、颞侧、上方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汉族与畲族不同年龄组比较示,鼻侧、下方、颞侧、上方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值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示,下方平均RNFL厚度值男性较女性稍厚外,余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较女性薄,但两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眼别间的比较结果示,除颞侧平均RNFL厚度值右眼较左眼厚外,其余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较左眼薄,但两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研究为20-60岁畲族正常成人RNFL厚度值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性别、眼别、年龄、民族对该年龄段的RNFL厚度平均值无明显影响。对畲族成人进行RNFL厚度测量时可参考正常国人参考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得正常人、高眼压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患者和正常志愿者,根据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分为正常组76名(152眼),高眼压组70例(10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7例(112眼),采用OCTCIRRUSZeiss分别测得3组的平均RNFL和4个象限的RNFL。结果正常组平均RNFL为(107.61±8.03)μm,高眼压组平均RNFL为(105.26±9.2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平均RFNL为(91.00±10.55)μm。正常人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眼压组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高眼压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NFL厚度的分析,为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及视野极性分析图,检测慢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视野缺损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在早期慢性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对42例(62只眼)青光眼(包括1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2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颞上方、鼻上方、颞侧、鼻侧、颞下方、鼻下方RNFL厚度进行测量,计算RNFL出现缺损的阳性率,OCTOPUS 900全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采用极性分析图观察相应区域有无视野缺损,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 OCT检测早期慢性青光眼病人颞上方、鼻上方、颞侧、鼻侧、颞下方、鼻下方RNFL损伤阳性率分别为54.8%、29.0%、30.6%、29.0%、54.8%、30.6%,其中颞上方和颞下方RNFL缺损的阳性率较高(χ^2=21.96,P〈0.001);而极性分析图检测各象限视野缺损阳性率分别为96.8%、64.5%、91.9%、30.1%、98.3%、61.2%,颞上方和颞下方阳性率较高(χ^2=28.35,P〈0.001),与OCT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检测方法颞上方、鼻上方、颞侧、颞下方及鼻下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08~26.10,P〈0.001)。OCT及视野极性分析图均表现出鼻侧阳性率较低,且两者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视野极性分析图检测视野缺损与OCT检测RNFL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极性分析图是评估与随访青光眼病人RNFL结构与功能的桥梁,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青光眼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眼弱视儿童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单眼弱视儿童23人,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视盘上方、颞侧、下方、鼻侧4个象限RNFL厚度及RNFL平均厚度,检测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结果 弱视眼视盘颞侧象限RNFL厚度小于非弱视眼(t=-4.671,P=0.000 1),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及RNFL平均厚度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的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 3,P=0.935 1);而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小于非弱视眼(t=-2.371 0,P=0.026 9)。结论 单眼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在视盘周围RNFL与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在垂体瘤患者诊断与视功能预后分析中的意义.方法:应用OCT测量正常人76例(76眼)和垂体瘤患者39例(39眼)的各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进行比较并计算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垂体瘤患者各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呈正相关(R=0.41,P=0.000).结论:OCT测量RNFL厚度为临床上垂体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激光偏振仪(GDx)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配对对比法,选取42例80只眼,均予OCT、GDx测量视盘一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OCT与GDx测量视盘上方、下方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值差异显著。对两者相应部位RNFL厚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在人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测量中OCT与GDx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一致性,两者均可作为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病变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OCT仪测量正常人及2型DM患者的RNFL厚度,探讨不同程度DM患者RNFL厚度的差异.方法:收集于该院就诊的2型DM患者68例,分为NDR组、NPDR组、PDR组,对照组为正常志愿者50人.使用OCT仪测量受试者视盘上、下、鼻、颞侧及全周RNFL平均厚度,对各组间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与NPDR及PDR组相比,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全周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DR组五个方位的RNFL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PDR组五个方位的RNFL厚度较对照组变厚;(2)对照组与NDR组相比,RNFL厚度差异只有全周平均值及上方平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组和NPDR组RNFL厚度平均值较正常对照组变薄,而PDR组RNFL厚度各方位普遍增厚.RNFL厚度可作为早期指标监测DM患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胡赛静  蒋自培 《当代医师》2013,(10):1416-1417
【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监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 glaucoma,POAG)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arver fiberlayer,RNFL)的改变。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31眼),采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控制眼压,眼压均有效下降〉25%,利用OCT测量患眼术前和术后3个月盘周RNFL厚度,分析其与眼压的相关性。结果(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前与术后各象限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各象限RNFL厚度改变与眼压变化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前后,眼压有效控制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改变,说明青光眼对RNFL损伤是不可逆性变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