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乳头溢液、乳房包块多见 ,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 2 % [1 ] ,同乳癌极难鉴别 ,易造成误诊。近年来 ,我院收治乳腺导管扩张症病人 48例 ,现结合文献对该病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8例病人均为女性 ;年龄 2 5~ 6 1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4d~ 8年 ,平均 1.6年。其中 40岁以上者占 5 8.3% .1.2 临床表现单纯溢液者 3例 ,占 6 .2 5 % ;溢液伴包块者 15例 ,占31.2 5 % ;单纯包块者 30例 ,占 6 2 .5 0 % .48例病人中有血性溢液者 18例 ,浆液性溢液者 7例。包块位于乳晕区者 18例 ,乳晕外者 2…  相似文献   

2.
真两性畸形指体内同时存在卵巢和睾丸两种性腺器官的先天性异常 ,在性别畸形中约占 2 0 %。我院在1978年~ 2 0 0 1年间共收治 11例病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病人中 ,社会性别为女 7例 ,男 4例。就诊年龄 4岁~ 2 8岁 ,平均 16岁。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畸形 ,抚养为男性者 ,有青春期乳房发育 2例 ,周期性腹痛 2例及腹股沟包块 2例 ;抚养为女性者 ,有闭经 4例、周期性腹痛 2例及腹股沟包块 3例。性腺按Hin man’s法分类 ,双侧型 2例 ,分侧型 3例 ,单侧型 6例。11例 2 2个性腺中 ,卵巢 7例 ,卵睾 10个 ,睾丸 5个。 7个卵巢均有…  相似文献   

3.
活血祛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西戎 《海南医学》2003,14(12):82-83
笔者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3年 6月运用中药活血祛瘀方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4 7例 ,取得较好疗效 ,本文报告其治疗结果 ,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4 7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确诊病例 ,曾用西药者 ,必须停用西药 3个月以上。年龄 2 6~ 30岁者1 7例 ,31~ 4 5岁者 30例 ,病程最长者 1 3年 ,最短者 3个月 ,4 7例患者除 1 4例为首治病人外 ,其余 33例均为接受本疗法前曾服用西医或其它疗法半年以上而无效者。1 .2 临床表现  4 7例全部有痛经以及盆腔触痛结节包块 ,根据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划分痛…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皆为女性,18~30岁8例,31~40岁4例,40~52岁2例,平均30岁。病程20d~5年,平均70d。早期均表现为局部单发性包块,呈球形,直径约1.5~10.0cm。左乳房9例,右乳房5例。包块位于乳头下3例,乳房内侧2例,外上象限2例,外侧及外下象限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大2例,颈淋巴结大4例。除4例病人有轻度胸痛外,其他无不适感。均无低热、盗汗、  相似文献   

5.
田迎秋 《黑龙江医学》2003,27(7):539-539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而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疾病之一。除有局部症状、体征外 ,病情重、病程长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目前 ,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一般常规药物治疗不易彻底治愈且复发率高。我院从 1 998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1 5 0例 ,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5 0例病人 ,年龄 2 1~ 5 4岁。其中 2 6~ 4 5岁 1 31例。病程最短者 38d ,最长者 1 0年 ,病程在 1~ 3年者 1 2 0例 ,盆腔有炎性包块者 2 3例 ,合并慢性宫颈炎者 89例。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6.
盆腔感染是妇女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多 ,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可形成盆腔粘连性炎性包块 ,给患者造成更大病痛。为了探讨有效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中药外敷辅以抗生素治疗 30例 ,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系 1 998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 B超辅助检查 ,均排除异位妊娠和卵巢良、恶性肿瘤而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年龄 1 8~ 44岁 ,平均 2 8岁。发病前均有性生活史。怀疑结核者行“OT”试验 ,胸片检查 ,个别病人并行诊刮。 5 4例中结核性包块 3例 ,阴…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3岁 ,手术取麦氏切口 1 0例 ,经腹直肌切口 7例 ,术中发现有阑尾穿孔者 1 6例 ,未放引流者 3例。感染表现为盆腔脓肿 4例 ,腹腔脓肿 5例 ,肝下脓肿1例 ,腹腔炎性包块 6例 ,阑尾残株炎 1例。临床表现 :发热 1 4例 ,多为不规则持续发热 ,其中有 3例表现为午后发热 ,腹痛腹胀 1 2例 ,其中表现为比较典型的肠梗阻 2例 ,反复发生不全肠梗阻者 2例。白细胞超过 1 0× 1 0 9/ L者 1 1例。有直肠膀胱刺激征者 4例 ,肛门指诊能触及直肠前壁包块者 4例 ,腹部能扪及压痛性包块者 7例 ,腹部透视或拍…  相似文献   

8.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2例,女8例,1岁以内2人,2岁1人,5~12岁4人,18岁以上3人。一、症状:主要是右上腹痛、黄疸、包块,其次是发烧。有腹痛者7例(7 0%),其中5例为首发症状。有黄疸者7例(70%),其中3例为首发症状。有包块者6例(60%)。有发烧者3例(30%)。腹痛、黄疸、包块均有者3例(30%)。腹痛、黄疸、包块,发烧均有者2例(20%)。二、腹部包块情况:包块均位于右上腹部。囊内液体最少者30毫升,最多者2,500毫升。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52岁。以左乳房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2个月入院。查体: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5.5cm×4.0cm×3.0cm大小包块,表面欠光滑,质硬,活动度差,轻度压痛,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怒张,乳头无溢液和内陷情况。临床拟诊乳癌。手术快速冷冻病理诊断为肉瘤,行乳房单纯切除术。病理检查:带乳头的乳腺组织1块,切面见5.1cm×4.2cm×3.0cm灰白色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中等质硬,局部有出血。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皆为女性,18~30岁8例,31~40岁4例,40~52岁2例,平均30岁.病程20 d~5年,平均70 d.早期均表现为局部单发性包块,呈球形,直径约1.5~10.0 cm.左乳房9例,右乳房5例.包块位于乳头下3例,乳房内侧2例,外上象限2例,外侧及外下象限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大2例,颈淋巴结大4例.除4例病人有轻度胸痛外,其他无不适感.均无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既往有结核病史者4例.入院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11例.胸部X线及CT检查示:活动性肺结核1例,肺内有陈旧性结核病灶2例,局限性胸膜肥厚4例.诊治情况:14例中,院外误诊12例,晚期怀疑或确诊胸壁结核转入我院2例,误诊史最短12 d,最长5年,平均70 d.误诊为乳房炎性包块7例,纤维腺瘤4例,乳癌2例,乳房小叶增生症1例.手术切开引流5例,单纯包块切除3例,乳房区段切除5例,乳房切除1例.所有病人术后切口不愈合,反复发作,形成窦道.其中6例病人按乳房结核治疗,数次手术均未成功.入院后全部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SRHZ/4RH方案)抗结核治疗1~2周.取距乳房外侧及下方2 cm弧形切口,从胸肌筋膜表面向内上翻转乳房,显示病变多位于前胸壁2~4肋间软组织内,有大量干酪坏死组织和脓液,沿肋间隙及筋膜间隙向下向内形成多个窦道,向前穿破胸肌筋膜形成哑铃状干酪病灶,乳房组织内病灶比较小且局限,部分肋骨及骨膜破坏.  相似文献   

11.
小儿癫疒间 在儿科临床较常见 ,患病率约为 3‰~ 5‰ ,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况且 ,长期服用抗癫疒间 药物有不少患儿出现各种药物副作用 ,从而影响治疗结果。 1996— 2 0 0 3年我们应用尼莫地平和维生素E辅助抗癫疒间 药物治疗小儿癫疒间 2 0例 ,在癫疒间 控制与减少药物副作用方面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0例患儿中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5 .0± 1.2 )岁。发作类型 :部分性发作 2 3例 ,全身性发作 17例 ;初次就诊 18例 ,另 2 2例为坚持规律或不规律服用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定丹七化疒征 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2 4 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及部分开放的方法分为三组 ,治疗组 1 2 0例 ,开放组 30例 ,服丹七化疒征 胶囊 ,对照组 90例服桂枝茯苓胶囊。结果 :经 3个月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疗效指数、肌瘤体积、中医证候上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丹七化疒征 胶囊不仅有缩小子宫肌瘤、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的作用 ,且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包块大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日久而致 ,近几年来 ,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易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影响妇女健康和工作生活。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共收集住院和门诊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者共 70例 ,年龄 2 0~ 52岁 ,已婚已育 57例占 81 .4% ,未婚有流产史 1 3例占 1 8.6%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腰骶酸痛、下腹坠胀伴白带增多。妇科检查 :宫颈有触痛 ,盆腔或附件处触及不活动、界限不清的包块且触痛明显。 B超提示混合性包块 3 .5cm× 3 cm× 4cm至 6.5cm× 5cm× 5.3 cm之间。其中急性发作 2…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炎不易根治 ,常因劳累、情绪波动、抵抗力下降而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工作及夫妻生活 ,诱发或继发多种疾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6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 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住院的慢性盆腔炎病人 90例 ,年龄 2 3~ 45岁 ,平均 34岁。病程 0 .5~ 7.0年 ,平均 3.5年 ;所有病人均经妇科检查、B超及血常规检查确诊。伴有盆腔炎性包块者 5例 ,包块直径平均为 (4 .5±1.0 ) cm ;伴有卵巢囊肿者 15例 ,囊肿直径平均为 (5 .0±1.0 ) cm .将 9…  相似文献   

15.
妇炎散外敷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 1 997~ 2 0 0 1年应用妇炎散外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5 8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组 5 8例慢性盆腔炎中 ,2 8例敷药、灌肠二个疗程 ,3 0例敷药、灌肠三个疗程 ,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B超揭示盆腔积液消失 ,炎性包块消失或缩小 ,临床有效率 94 8%。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对象为 1 997~ 2 0 0 1年来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5 8例 ,其中 2 4例为盆腔积液 ,2 0例为炎性包块 ,1 4例为炎性包块伴盆腔积液。年龄最小的为 2 0岁 ,最大的为 46岁 ,平均年龄为 3 3岁。2 治疗及护理方法2 1 中药灌肠方 :…  相似文献   

16.
乳房分叶状腺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乳房肿瘤,其临床特征与巨大纤维瘤及乳癌相似。我院从1993年12月开始应用近红外线扫描技术检查800例乳房肿块,检出8例分叶状腺纤维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初步总结出本病的近红外图像特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女性;30岁以下2例,30~50岁5例,50岁以上1例;肿块直径5cm以内2例,5~10cm5例,10cm以上1例;肿块位于乳房中央者6例,位于内上象限者2例;肿块均无触痛,其中2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病程:2年以下2例,2~3年4例,3年以上2例。均因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并短期内迅速增大而就医…  相似文献   

17.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桂红  赵海琴  廖芳 《广西医学》2004,26(5):754-755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学习和工作,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此病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 0 0 1年1月~2 0 0 3年1月对1 0 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微波理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2 0 0 3年1月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 0 0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 1~4 5岁,平均年龄35 .5岁,均有口服中药及应用抗生素史,但未治愈。其中有宫腔操作史者6 5例,经期同房史2 1例,不明原因1 4例。B超检查,一侧附件有炎性包块伴压痛者4 3例,双侧有炎性包块伴压…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肠套叠4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俊川  张泳  高一式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134-1135
成人肠套叠临床少见 ,我院 1 971~ 2 0 0 1年共收治 46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1 5~ 80岁 ,中青年人 3 5例 ,占 86 .1 %。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块 ,伴呕吐 3 2例 ,腹块 2 1例 ,便血 1 7例 ,腹泻 3例 ,中毒性休克 4例。有腹痛、腹块、血便三症者 1 0例 ,占 2 1 .7% ,仅有腹痛、腹块或腹痛血便者分别1 1例和 7例。腹部透视 3 5例 ,显示多个气液平面者 2 1例 ,肠胀气 8例。钡剂灌肠 4例 ,提示肠套叠2例 ,结肠癌 1例。B超检查 2 2例 ,提示肠套叠 1 3例 ,肠梗阻 4例 ,结肠癌 2例 ,阑尾脓肿和卵…  相似文献   

19.
颌下区包块临床常见 ,涉及病种多 ,常有部分少见病的出现 ,增加了诊断难度。我科 1990~ 2 0 0 2年共收治颌下区非炎性包块病人 116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116例 ,男 5 7例 ,女 5 9例 ;年龄最小 4 0d ,最大 76岁 ,平均 4 8.6岁 ;病程最短 10d ,最长 2 2年。包块直径最小 0 .6cm ,最大 8.0cm。其中 ,颌下腺混合瘤 76例 (约占 6 5 .5 2 % ) ,颌下腺囊肿 2例 ,颌下腺腺瘤 2例 ,海绵状血管瘤 8例 ,淋巴管瘤 5例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3例 ,舌下神经鞘瘤 1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颌下腺恶性混合瘤 2例 ,恶性淋巴瘤 4例…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可以与妊娠同时存在 ,其发生率约占肌瘤患者的 0 5 %~ 1% ,约占妊娠的 0 3~ 0 5 % ,但实际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生率高于上述数字。现将我院 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治疗和预防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 2 7 4岁 ,其中 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4例有腹部包块、下坠感 ,3例妊娠过程中包块迅速增大 ,1例早期流产后行子宫切除术。11例标本均取自本院病理科 1988~ 2 0 0 0年的妇科手术标本 ,10 %甲醛固定 ,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 ,5 μm切片 ,HE染色。2 结果2 1 病理学特点2 1 1 肌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