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林惠芳 《广州医药》1998,29(4):66-66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门诊观察病床满足不了病人的需要,为缓解病床的紧张状况,及时对病人的观察和治疗,设立了坐位输液,现对下列坐位输液病人发生晕厥的原因和护理方法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995年6月12日~7月10日,我校发生流感流行。卫生所观察室输液病人共约220例。其中坐位输液70例,床上输液150例,床上输液无一发生晕厥。坐位输液发生晕厥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7~20岁。高热6例,急性胃肠炎1例。输液量500ml2例,1000ml5例。均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晕厥。经询问病人没有类似疾病史,并排除癫痛、癔病及引起晕厥的其他器质性病史。2原…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因其血管粗,常用于抢救危重患儿时药物的快速输入及正常输液中一些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钙剂、甘露醇等)的输入。但对一些重度脱水患儿、肥胖患儿,颞浅静脉不易看到,用常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低且渗药率高。为提高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及时抢救患儿,我们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头皮颞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喻银玉  汪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44-3245
目的:了解大学生门诊输液晕厥的诱因,以便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护理。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我校医院门诊输液晕厥大学生病例56例。结果: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是引起门诊输液晕厥的主要诱因。结论:大学生门诊输液晕厥具有特殊性,医护人员应以人为本,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减少输液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输液疼痛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之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如何减轻和避免输液疼痛 ,应根据输液引起疼痛的诱因不同 ,对症处理。1 引起药物性疼痛的原因各种抗生素、脱水剂、钙剂等均有较强的刺激性 ,当高浓度药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患者静脉血管时 ,可超出其缓冲应激的能力 ,或药物在血管受损处堆积 ,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 ,引起局部疼痛或沿静脉走向发生放射性疼痛。2 护理措施对一些不宜快速静注的药物 ,如钙剂、维生素K、地塞米松、氨茶碱、呋塞米等 ,应适当地放慢静滴速度。静滴肾上腺素、脱水剂、钙剂等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强缩血管药物 ,为减轻疼痛 ,应选…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由于季节变化所造成急诊科病人骤增的局面,使得所有来院病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我院急诊观察自1999年开始设立了座椅输液,但由于一些特殊病人以及体位等原因输液晕厥现象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将一些病人发生晕厥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反射性晕厥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26例静脉输液晕厥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6例,占同期输液人次的0.027%,7岁以下儿童未见典型晕厥。21例30分钟内症状消失,5例1小时内症状消失。结论:反射性晕厥是静脉输液早期不良反应,发作急,症状较重,但时间短,预后好,与过敏性休克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就诊3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静脉输液时发生晕厥6例,施行各种小手术或换药操作时发生晕厥11例,实施各种导管侵人性操作时发生晕厥3例,情绪或环境诱发晕厥5例,排尿性晕厥2例,其他3例。所有病例经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均可排除癫痫、药物过敏反应和低血糖反应,且未发现明显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各系统疾病,晕厥发作前2周未服过任何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例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癌药或输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如复方安基酸等。使血管严重受损,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也有部分肥胖和小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易见,输液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在传统输液(顺向静脉穿刺输液)法较少穿刺的部位,改变静脉穿刺方向,即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相似文献   

10.
静脉渗漏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还易引发护理纠纷。近年来,为了防治静脉输液渗漏,我科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输液渗漏的原因
  1.1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浓度、渗透压、酸碱度、毒性作用有关。静脉局部受到药物刺激后使代谢产物堆积和组织胺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一旦渗漏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常见药物有: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可终身携带的静脉输液装置,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技术,为适应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反复静脉输入营养液体及应用化疗药物的病人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这项技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快速输送到中心静脉处,从而避免高浓度、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造成血管内膜损伤,静脉萎缩变形及导致静脉炎等,防止使用化疗药外渗造成组织损伤坏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给予积极预防。1输液引起静脉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途径之一。因静脉穿刺失败,拔取输液针时按压不及时,或病人躁动不安,或由于某些药物的刺激性过强,对血管刺激性大等原因造成输液渗漏,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患者的治疗[1]。  相似文献   

14.
刘凤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50-15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笔者对自己所在科室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6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输液时间、不同药物性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4例患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炎者9例,发生率为0.55%;致液体外渗的有29例,总发生率为1.76%。发生静脉炎与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致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有关;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的部位、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为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66%、1.12%、0.94%;≤24h、25~48h、49~71h、≥72h各时间段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41%、0.88%、1.76%、3.40%;输注刺激性和非刺激性药物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方法、合理科学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滴入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等措施,能降低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保证输液治疗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科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血样采集等。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入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是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中局部疼痛的产生,其原因复杂。包括药物本身刺激性的影响;高浓度营养物质输入时形成的局部疼痛;穿刺时刺破血管对侧,药物渗漏时局部的影响;输液过程中带入微粒形成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而致红肿热痛;输液时间过长、滴速过快及患者复杂心理所造成的局部疼痛等。  相似文献   

17.
红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感染均有显著疗效,但其具有对输注静脉产生刺激性疼痛、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许多患儿由于不能耐受而拒绝治疗或频繁要求更换穿刺部位,因此易导致再穿刺困难和治疗中断.如何保护静脉输液通道,减轻患儿痛苦,已引起临床的关注.本科于2009年5-7月,在输注红霉素前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输液局部进行涂抹,取得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期出现的“欣弗”等多起严重药物不良事件,都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的。输液反应可以在输液开始的几秒钟发生,也可以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内,也有一些迟发的输液反应会在输液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多由药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操作过程中造成污染、药物配伍使用不当以及患者体制差异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2008年8月共发生的26例输液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主要与药物、操作、输液器具、患者、季节等因素有关。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控制液体滴速,是降低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应用上,输液是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输液过程中,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引起输液的不良反应。输液恒温加热器投入临床使用后,降低了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输液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婴幼儿、抵抗力低下者,另外大剂量输液患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时,此产品作用尤为明显,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