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Yao K  Jiang J  Xu W  Qi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87-89
目的评价通过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上方3.2mm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对90例(100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硅胶或HEMA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3.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1.0者分别占56.0%,65.1%和67.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0.93±0.58D,比术前增加0.20D(P<0.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78±0.60D和0.73±0.59D,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眼屈光状态和视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探讨能够在术后早期迅速恢复视力的白内障术式。方法对三组131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采用3.5、6.5mm巩膜隧道和11mm角巩缘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3天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1.04、0.51和0.46,达到正常视力的比例分别为62.75%、12.50%和8.9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检验,P<0.05)。结论采用3.5mm无缝线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2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眼白内障行单一垂直刻蚀技术,辅以切劈技术,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5占53.12%,第一周全部病例≥0.5,其中≥1.0占46.87%。结论3.2mm切口可以使手术引起的散光减低到最小限度,术后视力迅速恢复。单一垂直刻蚀技术,辅以切劈技术,其平均超声能量比四分法低,术后反应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6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60例6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经原3.2mm巩膜隧道小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第一天有54眼(90%)的裸眼视力≥0.5,第一周60眼(100%)≥0.5,第一月23眼(38.33%)≥1.0,第三月27眼(45%)≥1.0。手术致角膜散光第一周为1.21±0.38D,第一月为1.02±0.17D,第三月为0.87±0.12D。结果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早期视力恢复快效果好,手术致角膜散光少及屈光状态稳定,并无严重并发症。作者还介绍了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发展、材料和种类,讨论了折叠式人工晶体的植入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5.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峰  王慧 《临床眼科杂志》2000,8(3):205-206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6例26只眼患者行5.5mm的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6只眼中有2只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瞳孔恢复圆瞳孔,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2只眼(84.6%);≥0.3者3只眼(11.5%);〈0.05者1只眼(3.9%)。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海华  施玉英  母林华 《眼科》1998,7(1):10-11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对102只眼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通过5.5mm无缝线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2周-2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3者占95.10%;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可靠早期视力恢复好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并对手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晶状体乳化术植入国产与进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效果。方法 79例87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小切口(巩膜隧道或角膜隧道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83眼裸眼视力视力≥0.5(93.1%),术后1周87眼≥0.5(100%),61眼≥1.0(70%)。术后随访半年以上69眼≥1.0(79.3%)。结论 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IOL植入术具有视力恢  相似文献   

8.
王静  李建平 《眼科》1998,7(4):208-21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56例(64只眼)老年性、先天性和并发性白内障施行3.2mm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和散光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87.5%,1个月者占93.8%,3个月以上者占97.1%。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42±0.89D,1个月为0.84±0.64D,3个月以上为0.81±0.12D。与同期所做5.5mm切口超声乳化及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比较,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散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2mm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效果好而稳定,角膜散光小,适当的植入方法及慎重选择病例可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凝胶单体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水凝胶单体折叠式人工晶体(Hydroview I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3.2~3.8mm巩膜隧道切口植入Hydroview IOL68眼(50例),分析术中状况及术后视力、散光、晶体的中心偏位及主要的术后并发症。随方6~12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为65眼(95.6%),最佳矫正视力≥1.0者为54眼(79.4%)。手术前后平均散光无明显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用钻石刀在颞侧角膜周边血管弓中央的透明角膜上,做一深0.30mm、宽1.75mm和内口长3.20mm、外口长3.50mm的梯形角膜隧道切口,对812例(84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和1个月,61.30%和79.05%的术眼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5,术后早期切口附近角膜变平,视轴中央角膜散光有轻微变化,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23%。并发症主要有切口热灼伤(0.40%)、术中后囊膜破裂(1.07%)、晶体脱位(0.12%)、眼内炎(0.12%)和囊样黄斑水肿(0.24%)。结论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便利,手术疗效良好、稳定  相似文献   

11.
Yao K  Xu W  Chen P  Wu R 《中华眼科杂志》1999,(2):94-97
评价经角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上方角巩缘做3.2mm梯形隧道切口,地103例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HEMA折叠式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方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101例123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79.68%;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7.00%,91.87%和95.12%。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常见的炎症反应主要与核的硬度,超声乳化的时间及能量的大小有关。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2.8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e W  Lü P  Zhang X  Li J  Xu J  He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282-284
探讨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折叠式人工晶状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105例(126只眼)行上述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d、3d、1周、2或3个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的眼数分别为102只眼(81.0%),108只眼(85.7%)、112只眼(88.9%)及112只眼(88.9%);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性、并发性和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5.
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白内障行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天视力≥0.5者占75.6%,其中≥1.0占36.5%;术后1周视力≥0.5者占82.3%,其中≥1.0占52.4%;术后1月视力≥0.5者占84.5%,其中≥1.0占58.2%;术后3月视力≥0.5者占88.2%,其中≥1.0占65.3%。术后平均散光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夏旭光  尹峥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68-1369
目的:探讨并总结表面麻醉颞侧位超声乳化技术及5.5mm无缝线遂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总计植入5.5mmPMMA人工晶状体采用无缝线隧道切口的白内障患者529例(568眼),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患者51例(51眼)。前者核硬度为I和II级者248眼,III级296眼,IV级24眼。后者核硬者为I和II级者30眼,III级21眼,颞侧位超声乳化碎核,能量设定为50%~70%,有效超声时间10~88(平均46)s。结果:术后第1d视力≥0.5者分别为75%和76%,术后1mo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7%和84%,平均散光分别为0.25±0.38D和0.58±0.62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病例均无需缝线,96%的表麻颞侧位超声乳化成功,手术主要并发症是后囊破裂和虹膜色素脱失。结论:表麻颞侧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5.5mm无缝线隧道切口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折叠术人工晶状体一样,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缝线,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而价格相对便宜,特别是对不宜在原位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白内障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86 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无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行ECCE(CCC) 加IOL。切口为11 m m ,隧道6 m m 及反眉状5 .5 m m 巩膜切口,手术后1 wk ,1 m o ,3 m o 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与比较。结果 随着手术切口的缩小和手术切口的改进,角膜散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提示反眉状隧道式白内障摘出术IOL 术具有有效控制术后散光,全面重建视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Yao Z  Xie L  Huang Y  Wang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88-490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中采用撕除后囊、切除前段玻璃体技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例 (37只眼 )儿童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吸除、前后联合撕囊、前段玻璃体皮质切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 2 7只眼 ,外伤性白内障 10只眼。术后随访 3~ 15个月 ,平均 10个月。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及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 0 1,16只眼 (5 9 3% )矫正视力≥ 0 5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 0 3,8只眼 (80 % )矫正视力≥ 0 5。术后 1周 ,1个月和 3个月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 (1 18± 0 6 5 )、(0 6 7± 0 5 9)及 (0 6 0± 0 39)D。术后 1个月时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趋于稳定。随诊中有 5只眼 (13 5 % )出现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混浊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中撕除后囊、切除前段玻璃体治疗儿童白内障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 ,视力恢复快 ,炎性反应轻 ,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10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角膜上方膜缘后0.5mm做长约4mm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62.6%、76.6%、92.5%和88.8%。结论 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兼有巩膜隧道小切口和透明角膜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