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中药材》2010,(9)
目的:对赶黄草茎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赶黄草茎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结果:赶黄草茎组织特征是通气组织发达,髓部宽广,约占横切面的1/3,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具有较高含量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结论:该结果为赶黄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研究开发该药用资源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丽  田丽萍  谭勇  王珊珊  王金辉 《中药材》2012,(11):1773-1774
目的:为粗柄独尾草根的生药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性状、显微、薄层和紫外光谱鉴别进行鉴定研究。结果:粗茎独尾草根横切面维管束中央有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的髓;粉末中导管众多,针晶散在或成束,含有大量黄色块状物。结论:其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明显,可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粗炳独尾草药材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瑶药搜山虎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考查本草文献记载和附图,野外调查搜山虎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实地调研及咨询瑶医使用搜山虎药材植物来源情况,通过产地瑶医及草医收集搜山虎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并对搜山虎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和粉末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产地及野外调查表明瑶医和草医使用的搜山虎药材植物基原是芸香科岭南花椒的根和茎。其根表面具细纵纹,可见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皮孔样横向突起;茎表面有皮孔和鼓丁状皮刺。根横切面有木栓细胞数列,皮层中有草酸钙方晶和油细胞散在;韧皮部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数个相聚并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木射线1~4列细胞,导管单个或2~5个相连。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中柱鞘纤维稀疏并断续排列成环,木部宽广,有髓。根、茎粉末鉴定显示韧皮纤维多单个,呈长梭形,孔沟明显;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大量散在,成行或成片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具缘纹孔导管多见。薄层色谱鉴定结果显示二甲苯-乙酸乙酯(15∶1)为最佳的展开系统。结论:应用建立的基原、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中药鉴定方法能够有效鉴定搜山虎药材,为搜山虎新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搜山虎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进行比较鉴定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形态学、解剖学方法研究两者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在形态解剖上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差异;其茎的显微构造极为特殊(有气室、横桥、多体中柱等特征);两者薄层色谱与近红外二阶导数光谱也略有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定依据;其变异类型宜作为薄叶卷柏的一个变种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用盐生植物沙滩黄芩药材形态组织学和薄层色谱特征。方法观察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薄层色谱观察。结果药材外观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茎及叶。首次报道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根茎、叶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明显且具有鉴定意义。根茎横切面在内皮层外侧可见厚壁组织石细胞。叶为异面叶,叶横切面多见非腺毛、腺磷。沙滩黄芩薄层色谱可得到9个分离度较好的斑点,在与对照品黄芩苷相对应位置有暗斑。结论上述沙滩黄芩的形态组织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该药,可为沙滩黄芩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生药学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维吾尔特色药材牛舌草开展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的鉴别研究。方法徒手切片法、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和薄层色谱法。结果获得了药材根和茎的横切面显微特征、粉末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别特征。结论所得结果可为今后完善和提高牛舌草药材及其复方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多花钩粉草和柳叶赛爵床进行显微特征研究,并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结果:多花钩粉草根横切面具髓部;茎横切面表皮具钟乳体,髓部发达;叶横切面栅栏组织穿过中脉上方;粉末中导管主为孔纹导管,棕色块多见,纤维壁厚.柳叶赛爵床根横切面皮层宽,内皮层具凯氏带,中间具髓部;茎横切面表皮具非腺毛及腺鳞,棱角处具厚角组织,具髓部;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3束.结论:以上特征为多花钩粉草和柳叶赛爵床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闭鞘姜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闭鞘姜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闭鞘姜、莴笋花和光叶闭鞘姜根茎进行生药性状、组织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对3种植物的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根茎横切面中柱鞘内侧维管束环导管的排列情况、导管中草酸钙结晶的存在、皮层和木栓细胞中草酸钙结晶的类型、薯蓣皂苷元的薄层色谱定性等是主要的鉴别特征。结论:3种药材可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饭汤子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临床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用滑走切片法和徒手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用一般理化方法进行理化鉴定.结果 发现根横切面韧皮纤维断续成环.茎髓部大,约占横切面的1/2.根、茎皮层和韧皮部内均含草酸钙簇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分布有非腺毛和腺毛,中脉维管束为"V"形.粉末中具腺毛、非腺毛,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气孔平轴式.结论 运用以上方法进行鉴定具有快速、简便、省时、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与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各样品(全草粉末压片)的红外光谱,对谱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湖北省4个产地15份垂盆草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有部分吸收峰的峰位(波数cm-1)、峰强度(吸光度A)或峰强比均与样品的采收期呈明显相关性。就峰位而言,所有春季样品在(1 625±7)cm-1处的峰位均小于1 623cm-1,秋季样品(8-10月)一般大于1 625cm-1;所有春季样品在(1 057±16)cm-1处的峰位均大于1050cm-1,夏秋季样品均小于1 050cm-1。此外,样品的产地也与红外光谱特征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可基本判断鄂产垂盆草的采收期;红外光谱法用于植物药材产季的研究与判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朱山寅 《中药材》2001,24(8):559-561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菊草提供依据。方法:形态组织鉴定常规方法、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描述了菊草的生药性状、茎和叶的组织构造特征;薄层色谱显示含有绿原酸;紫外吸收光谱在248nm、327nm处有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菊草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盆草总黄酮及异鼠李素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L0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PAP刺激L02细胞,制备损伤模型,筛选APAP的有效刺激浓度;复制APAP诱导的L02细胞损伤模型,用细胞增殖与活性试剂(CCK-8)检测细胞存活能力,分析盆草总黄酮及异鼠李素对APAP诱导的L02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浓度的APAP处理的L0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筛选出的造模条件为10 mmol·L-1APAP孵育24 h,模型组肝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升高(P0.05,P0.01),GSH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降低,AST和ALT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垂盆草总黄酮、异鼠李素均能显著提高APAP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MDA含量,提高GSH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ALT和AST的释放量(P0.05,P0.01)。结论:垂盆草总黄酮及异鼠李素对APAP损伤的L0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勉  付晓丽  王胜勇 《中药材》2004,27(6):400-402
目的 :对来自全国 10个地区的肉苁蓉类商品药材进行数码显微鉴定。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数码成像技术 ,对性状不易区别的种类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 :10件商品药材样品的基原植物分别为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 C Ma、盐生肉苁蓉C salsa(C A Mey)BenthetHook f 和管花肉苁蓉C tubelosa (Schrenk )R Wight。结论 :市场上的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各占 2 / 5 ,管花肉苁蓉占 1/ 5。盐生肉苁蓉与肉苁蓉性状较难区别 ,但本文的数码照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两种药材显微构造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王宝荣  邓秀兰 《中药材》1999,22(2):67-69
对东北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Cham.et Schlecht.)Fedtsch.et Flerov.进行了药材性状及组织特征鉴定,为东北草苁蓉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豨莶草商品药材的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辉  张勉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44-546
目的对全国9个收集地的豨莶草商品药材进行鉴定,以了解目前市场上豨莶草的真伪情况。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数码显微鉴定技术。结果市场上流通豨莶草均为正品,3种基原植物分别为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L.、腺梗豨莶S.pubescensM ak ino和毛梗豨莶S.glabrescensM ak ino。结论豨莶草商品药材的主流品种为腺梗豨莶,占4/9,其次为豨莶和毛梗豨莶。首次采用数码成像技术拍摄了豨莶草商品药材的显微图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三种药材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穿心莲膏中穿心莲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穿心莲膏中穿心莲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检出穿心莲的鉴别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可有效用于穿心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崔宇宏  高天爱  安志强 《光明中医》2011,26(8):1712-1714
目的找出薄荷和留兰香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药材来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气相色谱鉴别等方法,对薄荷和留兰香进行对比鉴别。结果薄荷和留兰香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区别。结论留兰香不能混充薄荷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鹿衔草药材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对其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和完善,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鹿衔草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与薄层色谱法对鹿衔草的鉴别项进行研究,增加了粉末显微鉴别,修订了薄层鉴别中的薄层板和展开剂;增加了鹿衔草质量标准中有关杂质的检查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衔草中的水晶兰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修订了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通过直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14批鹿衔草样品部分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粉末显微鉴别法使标准控制更为完善;与原标准的薄层鉴别项比较,新建方法通用性好,斑点清晰;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对不同仪器和不同色谱柱的适应性好;直观分析和PCA的结果均显示杂质是影响鹿衔草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增加和修订的检测项目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鹿衔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肉苁蓉类生药鉴定与商品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燕萍  尹哲洙 《中药材》1997,20(3):117-122
本文报道了肉苁蓉类生药性状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商品药材调查结果,为肉苁蓉类生药的品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