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12):85-87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超声内镜确诊为良性胃溃疡45例,恶性溃疡35例,超声内镜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符合率分别为95.55%、94.59%,漏诊2例,误诊1例,其中2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胃癌,1例良性胃溃疡误诊为早期胃癌,超声内镜诊断良恶性溃疡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术前分期为T1期3例,T2期16例,T3期10例,T4期4例,其中T1~T4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6.67%、83.33%、83.33%、75.00%,整体T分期准确率为81.08%。结论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中有其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T2~T3分期胃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指导活检病理取材,对手术及治疗方式的确立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放大内镜下胃溃疡小凹分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小凹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GF-H260Z型电子放大内镜对67例胃溃疡病变患者进行观察。利用其放大功能观察溃疡周围胃小凹形态改变,并指导内镜下病理组织学的取材。结果67例病变中55例为良性溃疡,12例为恶性溃疡,周边小凹开口呈F型,其中3例为重叠E型改变。结论胃溃疡周边小凹形态改变与病灶的良、恶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胃良性线形溃疡是一种形态特殊的消化性溃疡 ,一般是指溃疡灶最大宽度小于 1 5mm、长度大于 8mm者[1] ,既往由于检查技术的限制 ,发现该类型的溃疡较少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本文报告我院 1992年 12月至2 0 0 1年 12月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 5 2例胃良性线形溃疡 ,分析其临床及镜下表现和特征 ,以提高对该类型溃疡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本组 5 2例中男 39例 ,女 13例 ,年龄 2 6~ 75岁 ,平均 4 1 3岁。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和病理证实 ,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4 5例 ( 86 5 % ) ,上腹胀 2 2例 ( 4 2 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小凹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Olympus GIF-H260Z型电子放大内镜对67例胃溃疡病变患者进行观察,利用其放大功能观察溃疡周围胃小凹形态改变,并指导内镜下病理组织学的取材.结果 67例病变中55例为良性溃疡,12例为恶性溃疡,周边小凹开口呈F型,其中3例为重叠E型改变.结论 胃溃疡周边小凹形态改变与病灶的良、恶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胃溃疡良恶性胃溃疡鉴定中采用消化内镜检查后的检查结果。方法:摘选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入院检查患者513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内镜扫描,分析患者内镜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数据。结果:本文研究的5138例患者中共有病灶8294个,其中实施内镜检查之后,良性溃疡的病灶有5614个,恶性溃疡病灶有2680个;而经过病例检查后得知,良性溃疡的病灶有5682个,恶性溃疡病灶有2612个。两种检查结果相对比后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即二者的同一性较高。结论:将消化内镜应用在胃溃疡病灶检查中,能够于内镜下及时地将溃疡边缘组织取到,并且送去做病理检查,对良、恶性溃疡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结果,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经临床表现、病因及胃镜检查等确诊,其中有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二者合并溃疡2例,其中有10例胃溃疡采取保守治疗,其余皆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55例、无效2例;57例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感染及1例盆腔脓肿。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因与胃镜检查诊断,能更好地确诊,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少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和/或出现溃疡病四大并发症时则常常需要手术根治。本院自2000-11~2003-02采用胃管状切除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早期胃窦癌45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35~50岁12例,51~68岁33例。胃溃疡者32例,其中小弯侧高位溃疡者7例,并发穿孔、出血各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8例,胃十二指肠球部复合溃疡3例。早期胃窦癌2例。无并发幽门梗阻者。1·2手术方法按常规游离胃大小网膜,但胃大弯游离较小弯游离平面低6cm左右,高位胃溃疡者胃小弯侧…  相似文献   

8.
胃溃疡是一种多发病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胃溃疡癌变是病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1~ 3 ] 。本文收集了 1972~ 1989年手术切除胃标本 2 3例 ,其中良性胃溃疡 10例 ,胃溃疡型癌 10例 ,胃溃疡癌变 3例。现就其良性溃疡病 ,溃疡癌变及溃疡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年龄 32~ 6 5岁 ,平均 5 4 7岁。其中男 18例 ,女 5例 ,男女比例 3 6∶1。良性胃溃疡有典型症状者 7例 ,从典型者到不典型者占 16例 ,其中包括 3例胃溃疡癌变及 10例溃疡型癌 ,另外 3例为良性胃溃疡。 2年以上溃疡病史者 17例 ,其中…  相似文献   

9.
方涛涛 《现代保健》2009,(34):77-7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可以出现在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任何部位。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为主,有27例(56.2%)。结论早期胃癌以浅表凹陷型和溃疡型病变多见,胃壁任何部位都好发。重视内镜检查,准确行黏膜活检是确诊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及其对食管、胃、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体检者,39例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44例患者进行了45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胃内而进行第二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辩41例,2例胶囊行至回肠末端,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全部胶囊在检查结束后.排出体外。检出了15种病变:食道静脉曲张、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黄色瘤、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单发及多发息肉、非特异性小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憩室、结肠黑病变、结肠癌。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溃疡病广为人知 ,但特殊部位溃疡临床表现多非典型 ,基层医生一旦忽视 ,极易导致误诊。鉴于此 ,结合文献将特殊部位溃疡综述如下 ,供诊断时参考。1高位或胃底部溃病首由Csendes(1987)等报道 ,发生率27 4 % 〔1〕。是指胃溃疡发生于贲门下方3cm以内的胃底 ,小弯垂直部以上1/2处的溃疡。随着增龄 ,幽门腺、胃底腺交界线逐渐上移 ,胃溃疡发生部位也上移 ,高位胃溃疡增多〔1 ,2〕。临床表现除一般胃溃疡症状外 ,还有以下特点〔3 ,4〕 ;①中老年男性较多 ;②巨型溃疡为多 ,具有较长溃疡病史 ;③易伴发上消化道出血 ;…  相似文献   

12.
刘公义  张新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79-1380
消化性溃疡中 ,以食道发生率为低 ,有关其内镜特点及病理的对照分析报道较少。我院自 1994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从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检查病例中 ,检出 96例食道溃疡 (含良、恶性 ) ,全部病例均做活检及病理检查 ,现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6例食道溃疡中 ,男性 6 9例 ,女性2 7例 ,男女之比 2 6∶1,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83岁 ,平均年龄 4 0 0岁。1·2 方法 胃镜检查时 ,均在溃疡边缘取材 3~ 6块。经 80 %乙醇固定 ,常规脱水石腊包埋切片 ,B、E染色 ,光镜检查。根据胃镜下物特点 ,作出内镜诊断[1] ,包括良性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慢性腹痛患者43例及无症状体检者25例,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腹痛组与体检组胶囊胃运行时间分别为(43.1±11.3)min和(41.7±10.9)min,小肠运行时间分别为(224.8±60.2)min和(220.5±53.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慢性腹痛组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13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小肠单发小溃疡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淋巴瘤1例。无症状体检组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小肠息肉1例,血管畸形1例,单发溃疡1例。腹痛组小肠疾病的检出率(53.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胃、结肠病变的检出中腹痛组检出率39.5%,体检组检出率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尤其是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消化科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本64例受检查者中,46例有消化道症状,其中反复不明原因腹痛15例,慢性腹泻3例,不明原因消瘦2例,黑便2例,鲜血便1例,腹部不适20例,不明原因贫血3例,18例为健康查体者。结果 64例受检者中检查病变包括食道贲门病变2例(3.12%),胃部病变43例(67.2%)。小肠病变26例(40.6%),结肠病变5例(7.81%),食道贲门胃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2例),糜烂性胃炎(44例),胃溃疡(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胃息肉(1例)。小肠病变包括:十二指肠溃疡(1例),小肠间质瘤(1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血管瘤(1例),非特异小肠炎(充血,糜烂,散在浅小溃疡)(21例),小肠淋巴瘤(1例)。结肠病变包括:息肉,结肠炎。健康体检18例中,检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小肠息肉,小肠血管畸形共13例,占72.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随机选出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病人采取内镜超声检查,诊断其病情,再根据肿瘤起源层次和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在内镜下能为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硬化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切术以及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等。结果:在120例病例中有36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良性间质瘤;3例起源于黏膜固有层的直肠类癌;起源于黏膜下层的9例脂肪瘤,11例异位胰腺,3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囊肿;起源于固有肌层的42例良性间质瘤,12例恶性间质瘤。经确诊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肿瘤或其它病症进行切除。根据分析显示,120例患者中经由内镜超声诊断正确的为118例,确诊率为98.33%。结论:利用内镜超声技术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诊断,确诊率较高,可以更高效的辅助医生对粘膜下肿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对该病症的治疗有很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 方法 对37例临床疑十二指肠溃疡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将超声结果与纤维电子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37例患儿中经纤维电子内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有35例,超声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有30例,漏诊5例,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5.71%;另2例疑似患儿经胃镜诊断为胃溃疡或浅表性胃炎,经超声诊断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 结论 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经腹超声可作为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简便、无创、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孟徽  周俊才 《现代保健》2014,(20):109-111
目的:探讨霉菌性胃溃疡的内镜、临床病理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2例霉菌性胃溃疡进行内镜表现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内镜下清创后喷洒联合药物治疗并结合去除致病诱因。结果:霉菌性溃疡内镜主要表现为巨大溃疡,特点是大、深、不规整。少部分表现为片状糜烂、坏死及颗粒状。病理组织学表现主要为溃疡或糜烂灶的浅表炎性渗出坏死物及周围黏膜中见有数量不等的霉菌孢子或/和菌丝。治愈29例,治愈率90.6%。结论:霉菌性胃溃疡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巨大不规整溃疡,不易确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内镜下清创后喷洒联合药物治疗并结合去除致病诱因是治愈霉菌性胃溃疡、避免不必要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9年7月至1990年7月间经用内镜活检胃的粘膜组织印片、Giemsa染色镜检诊断幽门弯曲菌感染47例,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本组47例均经Olympus GIF—Q10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慢性疣状胃炎14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胃癌3例;男37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将内镜下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置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轻轻滚压制成两张印片,空气中干燥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检查发现的256例胃溃疡患者依次采用常规模式、NBI-ME模式观察溃疡周边黏膜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的变化,在病变最显著处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256例胃溃疡患者中,有6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溃疡(胃癌),其中普通胃镜下诊断恶性溃疡51例,病理符合率为78.46%;NBI-ME模式下诊断恶性溃疡60例,病理符合率为92.31%。结论 NBI-ME技术对胃溃疡的诊断及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不同程度损伤的疾病,产生烧心等症状。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2003~2005年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RE共346例,占同期胃镜检查(6416例次)的5·4%,现将内镜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