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角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以及眼前后段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分析了21例(21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6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实现了脱盲;另5眼视力较术前无提高。术后通过有效护理措施,使护理问题得到解决。结论尽管联合手术的视功能恢复有限,但对患者脱盲有一定贡献,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临时人工角膜及婴幼儿供体角膜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眼后节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复杂性眼球穿通伤所致角膜混浊同时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例患者8眼,施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闭合式玻璃体切除、球内异物取出、视网膜复位、硅油充填、穿透性角膜移植等联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2眼矫正视力>0.1,4眼矫正视力0.02~0.1,2眼视力无提高。角膜移植片7眼透明,1眼角膜产生排斥反应。视网膜脱离6眼中,4眼复位,2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应用临时人工角膜及婴幼儿供体角膜进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严重眼前后节受伤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总结角膜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行角膜移植手术的128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及眼部特殊护理。结果:术后102眼视力较术前提高。原发病复发11例,排斥反应10例,继发性青光眼5例,经及时处理均治愈。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手术成败极其重要。正确的出院指导可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避免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眼外伤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30例复杂眼外伤的患者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和视网膜复位术,不仅使患者保住了眼球,而且恢复了部分视功能。作者就手术前后的护理做了总结。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检查项目、眼部及全身准备、术后观察要点、术后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并提出了心理护理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惰性气体C3F8填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36例(36眼)患者3眼视力无提高,其中1例患者术后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二次玻切术视网膜复位和硅油填充,2例因白内障加重视力下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余3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裂孔封闭,无玻璃体积血复发。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早期行玻璃体切除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气体填充是有效的、可靠的方法,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2002-2005年我院眼科123例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施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Ⅰ期植入折叠IOL的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回顾123例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联合手术后123眼中,术后随访有99眼(81%)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改善,其中93眼(76%)视力提高2行以上,24眼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结论 糖尿病患者手术后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成功率,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20例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0.6个月),视网膜均恢复良好,术后裸眼视力:光感~指数者4眼,0.01~0.05 8眼,0.06~0.10 6眼,0.20 2眼,自述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认为做好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改善患者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真菌性角膜炎49例49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49例患者中除4例眼球摘除、3例放弃治疗外,其余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视力0.01~0.3.15例术后出现真菌复发,5例患者在术后3 d内眼压暂时升高,27例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软壳技术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Duo Visc粘弹剂的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超声乳化Soverign超声乳化仪行冷超声,并植入AR40e丙烯酸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前,术后7 d、30 d、90d、1年随访观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计数.结果:20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范围0.2~0.7,最佳矫正视力0.3~1.2,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6.2%,经过3~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使用DuoVisc粘弹剂软壳技术,超声乳化时行冷超声并行囊袋内超声能有效保护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开展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120例(126只眼)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舒适护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20只术眼视力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只患眼视力较手术前下降,3只患眼视力无明显改变,治疗有效率为95.2%。11只眼术后出现高眼压,经相关处理后均恢复正常;1只术眼住院期间发生视网膜再脱离,经二次手术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9.5%。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加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舒适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结21例应用真空环钻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观察,术后护理等。认为护士应有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前做好患者的准备和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角膜组病房收治角膜边缘变性、蚕蚀性角膜溃疡21例共25只眼。患眼视力为指数~0.4不等,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刺激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控制角膜边缘变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病情发展,及时的手术治疗,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使角膜变性、溃疡患者视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护理经验。方法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及时发现高眼压的症状和体征,按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同时做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和激光虹膜成形术的护理。结果本组21例(25眼)中,经药物治疗后眼压维持正常者15例(18眼);2眼经激光虹膜成形治疗后眼压正常;1眼经激光虹膜成形联合虹膜周边切除后眼压正常;4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正确体位,做好术后高眼压的观察及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围术期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翼状胬肉常规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患者40例(42眼)进行围术期护理分析。结果围术期应做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健康宣教,辅助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围术期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舒适度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对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进行问卷量表评分,比较眼部疼痛程度,观察角膜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刺激感、烧灼感、眼部刺痛、流泪、睁眼困难等不舒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内角膜创面愈合者32例(64%),3 d内愈合者18例(36%),对照组2 d内角膜创面愈合者16例(32%),3 d内愈合者3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用时间较短。结论联合角膜绷带镜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患者眼部诸多不适症状和疼痛,促进角膜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生物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7例(27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术程顺利,术后视力改善4眼(14.8%),视力降低2眼(7.4%),视力不变21眼(77.8%);并发症情况:浅前房4眼,低眼压3眼,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的中位眼压为12.3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丝裂霉素C可以减少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而术后针对性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用药的指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94例(208只眼)翼状胬肉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指导,规范术后观察与用药指导的方法,预防感染、预防复发、预防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感染病例,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在术后1周内愈合。1例患者发生眼表肉芽肿,经激素治疗后好转。5只眼复发,复发率2.4%。结论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用药指导对于提高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